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演变,你知道几个?!
2023-06-07 16:06
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演变一、原始军事活动对体育技能的影响氏族社会末期出现了战争。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的战争、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以及后来大禹和九黎三苗之间的战争夏商周战争史,都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有力地促进了兵械制作和技击术的发展。蚩尤成为传说中的“战争之神”,传说中许多武器的发明都归功于他。《世本》载:“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蚩尤还是搏击能手,《龙鱼河图》说他“铜头铁额”。《述异记》载:“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夏商周战争史,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这折射出原始战争对徒手格斗的擒、拿、摔、打等战斗技能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战车的出现对军队体育的影响国家产生以后,出现了常备军,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马开始被用于拉车,马车很快成为战争的重要利器,夏商周时期战车已是主要的作战工具。《吕氏春秋》说,商汤以“良车七十乘”战败了夏族。商在灭夏之后设置了三军,每军有一万人左右。西周灭商也是依靠了“戎车三百乘”。战车上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等最为常见的武器。《楚辞国殇》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失交坠兮士争先”,便是车战场面的生动写照。
先秦训练车兵常通过四时田猎进行,亦称“蒐狩”,春称蒐,夏称苗,秋称狝,冬称狩。天子、诸侯遇农隙无事,行围射猎,既是娱乐,也是借此演习军事,因而受到历代重视。史载,夏代太康率领亲属到济水之北田猎,被后奕乘机篡权夺取王位。商代田猎频繁,卜辞中多有记载。西周时田猎形成制度,天子六军,诸侯国三军、二军或一军,每年进行田猎。战争促进了兵器的改进,先秦普遍使用青铜兵器,种类增加,已经有戈、矛、刀、斧、钺、镞、盔等,而且质量大有提高,比以前更加锋利、轻便和坚固。战车作战,兵器使用技巧远不如体能重要,因而在夏商周直至春秋时期,军人体能受到高度重视。据史书记载:“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秦武王与大将孟说比赛举鼎,结果弄断了自己的膑骨,这也影响到当时的文人,如孔子不但善于射、御,而且力气大到“能拓国门之关”。三、步兵、骑兵兴起与军队训练的变化战国秦汉时期步兵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兵种。步战的兴起使车战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仅靠士兵已不能适应战争需要。因此,各诸侯国改革军队,强令各地推荐优秀军事人才,并举行各种比武。这一时期士兵的身体训练主要有负重跑、角力、跳跃、游水、投掷等。从田猎式综合训练向专门性训练发展的同时,短兵相接所需要的技击格斗也有较快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著述中就描述了一次他与邓展斗剑的情况。东汉画像砖、石中也有不少持剑对练的画面。秦汉时期,为了与精于骑术的匈奴作战,骑兵进一步受到重视,骑射训练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不少著名射手。西汉李广的“夜射饮羽”、三国吕布的“辕门射戟”都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东汉画像砖上的骑射图也描绘了汉代军中骑射的姿态。秦汉时期从“相搏”中逐渐分化出一种新的竞技形式———“手搏”。手搏又叫“弁”。《汉书艺文志》载有手搏六篇,归类于兵伎巧。班固称:“伎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强调“手搏”是通过“习手足”的练习,增强体能和熟练器械使用技巧的方法。可惜此书已经失传。春秋战国时期,楚、越两国善于铸剑,名剑甚多,士兵以剑为主要兵器。1975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剑在地下埋藏了2500多年,出土时仍色泽如新、剑刃锋利。当时社会上习剑成风,一些“士”以击剑为职业。赵文王养剑士3000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好之不厌”。这些剑士“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剑术颇高”。民间剑术家越女讲述越王勾践之剑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侯气,与神惧往,杳之若日,偏如藤兔”,至今仍被奉为剑法经典论述。
士兵的体能是古代军队最主要的战斗力,步战和车战对士兵跑、跳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而多以跑、跳能力来训练军队的战斗能力,其中负重跑是士卒的身体训练形式。战国时,魏国要求士兵“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日中驱百里”。跳跃或称距跃、踊跃、超距,要求能追上并跃上奔驰的战车。步兵的训练内容有曲踊、逾高、远等。《同鉴宋记》中有南朝时宋帝“乘露车,与左右于太岗赌跳”的记载,后人注释说:“赌跳者,赌跳掷,以高为胜。”陈朝人黄法爽除一天之内走(跑)三百里外,尚能超距(跳远)三丈。在中国古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武器、新的战争思想不断投入、运用于战场,都直接影响着对军队的训练,不断地进行着演变。三次工业革命促进的发展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马克思说:“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
二、电气时代的工人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9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着一场以“电”的发现和利用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不仅给已走向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而且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但是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罢工”和“砸毁机器”,此时工人阶级选择了一种更为“柔和”的斗争方式。同时,资本家对于工人阶级的态度和剥削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本家在获取工人产生的巨大剩余价值的同时,也逐步实行一些福利政策,例如缩短每日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一方面,这些改变是工人不懈斗争的成果。另一方面,恩格斯在分析资本家对工人阶级态度改变的原因时指出:“资本主义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企业规模越大,雇佣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就越多”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开始走出“轻工业”时代,迎来了“重工业”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前进。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并进入工业生产领 域,一些地方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业人口。
此时城市的生活条件也有 了较大的改善。供电供水以及地下排水、垃圾处理系统已经完善,邮局、市场、医院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 城市,已经与现代城市如出一辙,十分相似。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模式,我们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改革军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延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工业革命--武器的发展----战争的爆发 就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可以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与破坏是多方面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失与破坏 一、人口损失;残害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工会日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和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其败亡的14年。 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了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的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 二、财产损失:间接损失至少有5000亿美元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数目同样是巨大的惊人的。”战争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疯狂地掠夺公私财产,破坏文化遗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发行伪钞,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几被侵者洗劫一空。 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当时中国只有西藏、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末直接受到战祸摧残,其余省份曾全部或部分的沦陷,或局部成为战区,许多城市、乡镇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当然,由于战争状态下的局限,抗战损失调查不论从时间的完整上,还是从空间的覆盖上,都极不完全,”“日本侵略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破坏与毁灭,几乎不可能寻出准确的答案。
三、社会进步:延缓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 战后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出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美好愿望,放弃了战争损失赔偿要求。 但是,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损失赔偿要求,并不意味对我们民族所曾受到灾难与损失遗忘。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队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恶与反人道暴行。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有利影响 一、抗日战争促进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抗日战争无疑地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于“七 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国民党因抗战所需开放的“民主”是以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条件的。
如果离开了这个条件,“民主”随时都要被关闭。因此,政治民主还需要另外的社会条件作为支撑,这个条件就是进步力量能够很好地发挥对社会的主导作用。而这个条件,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不具备的。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由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已经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中,后者就很难占到上风了。而进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样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抗日战争促进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又一次呼吁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提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和为抗日救国而奋斗的总目标。在中共的努力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国民党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举动。比如,国民党一九三八年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和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在此之前,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不允许其他党派的存在,是抗日战争的爆发结束了这种局面,国民政府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而国民参政会作为国民政府成立的咨询机构,联合各党派、各界人士组成,在抗战期间对政府的重要施政方案提供咨询和建议,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抗日战争促进中国金融体制的调整 日本侵略对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的严重破坏。但是,也正是由于日本 侵略对中国经济的摧残,迫使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应对的结果。战时经济体制是一种被迫的应变措施,它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物资、资源的统制,集中了抗日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又使官僚资本扩大了势力,从而压缩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从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这种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被称作工业化传动的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四、八年抗战为中国赢得国家主权 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诸多基本主权,因此,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独自与日本作战4年,并且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兵力。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
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新约的订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步入大国的行列,比如中国跻身四强,频频出席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中国大国的地位。 五、八年抗战为中国洗雪百年国耻 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由中、美、英首脑在开罗会议上发布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这就在国际法上明确承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终于收回了台湾、澎湖等领土主权。由于各种原因,虽然至今台湾仍然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是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灾难。虽然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踯躅不前。但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荐阅读:
上一篇: 2018-12-11有没有夏商周的历史?什么都行!
下一篇: 中国历史文献的四个时代,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