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夏商周史

《中国美术简史》第6集:春秋战国时期美术和边疆美术


2023-05-01 12:07

课程题目:《中国美术简史》

第6集:春秋战国时期美术和边疆美术

1、青铜器上的金银嵌错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比夏商西周三代有了明显的变化,西周文饰已经开始变得简洁流畅,神秘的神权图案逐渐开始退潮,抽象的几何纹逐渐增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比起西周时期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青铜器从神秘的神权礼仪向日常生活领域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不论是器型还是纹饰都显得更加世俗化、生活化,像这个壶它是采用金银嵌错工艺,类似于刚才看到的象牙杯在器物上凿刻出槽痕,能够把其他材料嵌错进去形成像一个纹饰,这个纹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地方诸侯贵族的生活,包括要打仗、工程、开疆破土、宴乐,还有涉猎,有的类似的作品还有赋予采桑的场景,涉猎可以理解为六艺之一,但是采桑是劳动,这个纹饰就有非常浓厚的世俗生活的色彩。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_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_商周青铜戈图片与价格

青铜宴乐攻战纹壶纹饰展开图

像这种金银嵌错,还有镶上其他的材料,都开始应用在青铜器上,所以这时期的青铜器更明显的变成了一种工艺品,装饰手段繁缛,无所不用其极。功用的变化,随着青铜器走下神坛,实际上青铜艺术也是在走向末路,春秋战国青铜艺术已经变成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用具,像汉代用来做铜镜,做灯。美术史可以研究铜镜的纹饰和造型,但是和早期的这种作为礼器的国家重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青铜器上的施蜡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上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采用施蜡法,施蜡法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应该更早一些,但是广泛的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施蜡法就是用蜡雕刻器物的形状,然后在外面覆上泥做陶范。由于器物是用蜡雕刻,所以纹饰可以非常精细,甚至是非常繁缛,有很多凹凸透雕的效果,这是大块的范铸法所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到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会看到装饰效果为之一变,表面的纹饰变得凹凸有立体感,非常繁复,尤其在光影效果里,光影变化非常细腻繁复,施蜡法在这里实际跟工艺手段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_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_商周青铜戈图片与价格

3、戴在神巫脸上的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除了中原地区,还有周边方国和边疆的青铜艺术,这是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器,广汉三星堆属于巴蜀文化,当时是商的方国,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器型和装饰上都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像这个面具应该是戴在神巫神秘的脸上,做法时候眼睛要像柱子一样堵起来,表示神有千里眼,可以通天,可以看到上面还有一些孔,这些孔是可以穿绳绑在头上的。耳朵是顺风耳,表明这个神巫有通天地之神通。据一些比较晚出的文献记载,蜀的先民里边有一个君主叫蚕丛。李白的《蜀道难》里边就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文献记载说是蚕丛众怒,就是蚕丛有这样的千里眼,这个虽然不一定照着蚕丛的形象做,但是肯定会把早期君主兼神的一些神通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

4、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艺术源流

虎噬马纹青铜牌饰

这是在内蒙古发现的虎噬马纹青铜牌饰,这上面也有孔,可以穿系在身上。这些青铜器因为在中国的内蒙古发现比较多,我们现在一般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但实际上要把它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来看,不要限于今天的国境线,欧亚北方草原在历史上像法国学者的说法叫草原帝国,但这个帝国的主人像走马灯一样地换,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旋风般的活动着各种各样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种族、族属我们今天不能完全搞清楚,因为他们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地混血,在包括中文在内的很多种文字记载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游牧民族的名号,但这些名号是一个族属或者差不多的族属随着势力的变动不断更换的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就像我们朝代的变换一样还是不同的民族,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其实就是那么一股游民在不断地变化。

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_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_商周青铜戈图片与价格

把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放到草原帝国的背景中,回到非常久远的最早活动,在黑海沿岸的斯基泰人,叫做斯基泰艺术,又叫动物艺术。就是以动物纹饰为主,很难说出斯基泰人的特征。游牧民族都是亲近动物、熟悉动物,喜欢表现动物,也喜欢把动物作为自己的装饰,后来中国的匈奴人也有一个类似这种的青铜器,还有一些黄金的,从斯基泰到匈奴,再到后来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包括鲜卑或铁勒族,及后来的突厥、蒙古,都有以这种动物为主题的艺术。

5、墓葬艺术还原游牧民族历史原状

看一张图片,感受一下中原以及南方方国的,包括广汉三星堆,还有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的方国艺术都是很不一样的。他不是太强调立体的形状,而是扁平的,从斯基泰艺术到后来匈奴艺术,再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都有这样的人特征。比较喜欢扁平的形状,可以贴在身上装饰携带。另外就是他们比较喜欢贵重金属,青铜对当时的人来说已经非常贵重了,铜的来源也比较珍贵。

另外在游牧过程中要建立一些冶炼作坊也不太容易,游牧民的生活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在移动的,我们总觉得游牧民是逐水草而迁徙,其实现在根据考古发现,游牧人很多都是农牧混合经济,他们找到一个有水源比较适合种地的地方,季节也适合,他们就种植一茬,然后或许因为土地太贫瘠了,在种一两茬以后就换地方了。也有可能气候不适合了,他们就赶着牛羊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

从墓葬里边发现一些游牧民族艺术,总觉得是农耕定居地区生产了卖给他们的,但其实现在看来也未必尽然,有一些是贸易所得,有一些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就是说如果是有墓葬发现的,发现这个确实是匈奴贵族的墓葬或者是突厥贵族的墓葬,他们这个出处是比较确定的,但是还有很多早期盗墓盗出来的传世品,像类似这样的传世品很多,我们就比较难以确定它们的出处。

北方草原地区的艺术,如果去查文献,它涉及非常多的文字,也是一个学术热点,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

6、墓葬出土的那些艺术品

玻璃珠串饰

这种玻璃珠的串饰,今天看起来面貌更像琉璃,这种串饰在很多墓葬里都有发现,从内蒙古、甘肃一直到陕西、河北的墓葬里都有发现。肯定都是舶来品,不是中国本土生产的,是北方丝绸之路贸易过来的商品。这种图案现在在匈牙利还非常流行,匈牙利是北方草原帝国向西迁徙的终点,在蒙古高原上不断兴起各种力量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把原来趋于衰弱的那些部族往西赶,一直向西打,打到匈牙利停下来了。

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_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_商周青铜戈图片与价格

拉绒花卉纹刻毛

这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表面是拉绒的一种刻毛,刻毛是用毛线做的,类似于后来刻丝那样的一种花纹织物,表面是有花纹的,但是反面看线过去以后它就剪断了。毛织物这种物质肯定是游牧民族的特产,花纹是外来的。

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_商周青铜戈图片与价格_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器

印花棉布

再看这块棉布,这是在新疆民丰县发现的,残了,就剩一角,但是这一角很重要,上面的元素,应该是一个狮子,像一个人脚,但这是狮子的脚爪,有狮子尾巴,这个有可能是西方神话里边的一个场景,人和狮子。有一条龙,这是中国元素,所以这件东西看来也不完全是西方舶来的,它可能是在当地织造的,融入了各种文化交汇的印记。左下角是一个很完整的小图形,应该是两河流域的丰收女神,手里拿着一个牛角状的盛器,里面像葡萄一样的东西,这个是丰饶之角,反映了西亚的文化。

这个又是一个棉布,从印度传过来的,不是中国的土产,所以这是一件中外文化交流的名作。看它的印染,印染应该是夹板印一种夹械,两个木板夹起来,这个是属于中国的传统。

推荐阅读:

宗周晚期以至春秋年间,王朝及侯国有了国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2011年秋季)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去世被称“古文字通才”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