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夏商周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上古历史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3-06-12 17:06

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夏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简言之,工程的宗旨就是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夏商周三个先秦奴隶制王朝的确切年代分期、大事年表。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和宋健在国务院共同主持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大会。2000年9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由于工程成果报告简本发表后,其结论和方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少质疑,因此最终的报告繁本未能获得通过。虽然从此一角度上而言,该工程是一项尚未完成的项目工程,但学术研究有争议实属正常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该工程对人们了解与研究中国上古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工程设置九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200多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工程使用了国内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的技术手段,结合古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文献,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

当年,笔者从新闻联播节目中得知“夏工程”正式立项启动,满怀期待,衷心祝愿这一跨世纪工程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国际批判、国内质疑:工程“跌停”

2000年“夏工程”结题之后,不断受到来自海内外的批判和质疑,最终被搁置。

有国外学者认为“夏工程”有政治背景,有学者指责工程的学术道德,有学者根本否定夏朝的存在,认为周代文献记载是编造的。还有学者质疑《夏商周年表》断代年份全是整数,而不是精确到个位数。

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史_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开放时间_中华一统星际文明宇宙

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倪德卫(David S. ,1923--2014)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夏工程”)报告撕成碎片,曾引起轩然大波。

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兼职研究员蒋祖棣提交《西周研究年代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芝加哥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 L.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十年后之批判:以西周诸王在位年代为例证》否定“夏工程”的成果。

除了国际学者的批判,国内也有质疑的声音。

日本学者对“夏工程”普遍给予了肯定,承认夏朝的存在。这说明,中日同文同种,日本学者持认同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的立场。

总之,工程是在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如股市暴跌至跌停,偃旗息鼓、无果而终。

美国学者的战略欺骗已经在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产生作用,特别是在那些对民族复兴缺乏自信的学者身上显现出来。

国际学术界的批判或许有道理,但笔者有种直觉,总感觉国际专家们不对劲,里面有某种阴谋成分。因为,抛开技术、方法和细节,从逻辑上讲,成熟完备的文字——甲骨文,不会是无源之水,之前不会是一片空白,应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进化历史。高度发达的殷商奴隶制文明,也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之上,而是在简单、简朴、简陋的奴隶制文明之上,循序渐进发展而来。

再者,笔者认为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史,年表中出现整数年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无论碳14还是树轮测年都是有误差的。科学是允许误差存在的。地质学推测地球年龄使用海水含盐度测年法、热力学测年法、沉积岩测年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方法,地球年代误差以千万年甚至亿年来测算。

动机可疑:专家也忽悠

笔者曾经有两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一个是“国际学术界”为什么执着于批评和批判中国“夏工程”?另一个是西方学者为什么竭力维护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人类文明源头地位?一个西亚国家(伊拉克)的尊严与荣耀与西方存在什么必然联系?在阅读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后,终于发现玄机。西方与苏美尔文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有些牵强的必然联系。苏美尔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是《圣经》里面幸福的伊甸园,因此成为全球基督教文明的精神寄托、支柱,有着世俗的影响力。也有学者认为,英国人“发明了”苏美尔文明。

西方学者过于强调学术为现实政治服务,已经失去了对学术独立的评判标准,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因此,对中国的考古和学术工程,始终如一地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带着有色眼镜搞双重标准。

笔者虽然不懂碳14测年、天文测年和树轮测年,但略懂逻辑学的方法、系统学的方法,以及考古辨伪的方法。

200名学者工作研究四年,就是800人/年的工程量,相当于800人工作一年,或者一个人800年的工作量,如果他足够长寿的话。但在国际学术界面前,顷刻被推翻,俨然是宗教裁判所或国际法院,连卷宗都没有阅读完毕,就匆匆下了判决书。

断言要将“夏工程”报告撕成碎片的倪德卫先生,应该是一个温文儒雅的学界智者形象,据说,用天文学的方法推断出周朝建立的确切年代还是他对汉学的重大贡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理性温和的年长学者突然变得戾气十足?或许其中有《纽约时报》的因素吧。

这就是一个当代版的《“友邦惊诧”论》。美国人设立感恩节,是为了感谢曾经帮助过白人的印第安人,但是在这美丽故事的表象下,是历史上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无情杀戮。对美国这段以怨报德的冷血历史,掩盖殖民,粉饰自由、平等、博爱、和谐的假象,国际学术界不惊诧。欧洲人以《荷马史诗》的传说为正史,他们不惊诧,中国学术界以史书为依据开展研究,他们就惊诧了。英美等国以谎言推进、建立了以色列国,他们不惊诧,中国学术界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搞正经学术工程,他们就惊诧了。

今天,美国仍然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在全球兜售他的虚假的“民主价值观”,煽动对美国的竞争对手、持不同政见的国家使用打砸抢烧等极端、激进的方式,包括自由、繁荣程度极高的香港,“国际学术界”已经“选择性失明”了。

近几年来,美国打压、关闭中国的孔子学院,其目的是打击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美国尊崇的中国文化不是倡导包容、仁爱、和谐的孔子思想,而是擅长赢得零和博弈游戏的《孙子》,而且孔子的出生年代和言论、事迹也不必用碳14、天文学以及树轮测年技术进行验证。

今天,对于欧美学者为什么频频打击、批判“夏工程”,为什么频频否定中国不断出现的史前文明遗址的古老性,就是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明已经足够伟大了,无论美欧国家都相形见绌,他们不愿生活在中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影子下,更无法接受一个从古文明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正在崛起的强国。所以,中国任何一项文化、文明探源工程,无论初衷是否含有政治意图,无论结论是否科学有据,他们都无法接受,所以自始至终的原则就是批评、批判、质疑、否定,同时制造国内学术矛盾、对立,从中分而治之。这场争议的本质是:不是中国刻意拉长历史,而是西方企图缩短中国历史。

事实证明,西方某些学者长期蔑视中国学术界,以世界老爷自居,言论带有政治意图,因此,对中国的学术工作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

铁证如山:民族复兴需夯实国民心理“内功”

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与今天的崛起是完美契合的。因为源远,所以流长,是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1959年发现于河南省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3900年;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700年;

1985年发现的安徽双墩遗址,距今7000年,发现文字早期类型630个;

1921年发现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

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史_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开放时间_中华一统星际文明宇宙

1962年发现的贾湖文化遗址,发现17个文字符号,距今9000年。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认为,贾湖刻符为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遗址还发现了大量房址、墓葬、陶窑、石器、骨器等。笔者相信,如果这是欧洲的考古发现,贾湖遗址一定被认定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遗址。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开放时间_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史_中华一统星际文明宇宙

笔者倡议,将贾湖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贴上中国标签,确定中华文明历史跨度为9000年。并且,应该随着出土材料和考古新发现而不断更新,及时、科学地加以修正。

中国考古工作和学术研究,不需要西方认证,不需要“国际学术界”说三道四。

尊贵的中国学者,请挺起胸膛、挺直腰杆吧!请停止仰人鼻息、唯西方马首是瞻吧!要做学问,先学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坚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要坚持四个自信,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才能不受别人左右、干扰,不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国家要崛起,民族要复兴,首先要在文化、艺术和文明领域首先复兴,首先崛起。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文明的诞生首先伴随百家争鸣的天籁之音呱呱坠地。无独有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出现也是以文艺复兴为标志拉开序幕。

有人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失败了,笔者认为是“被”失败了。国人应该向工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致以崇高敬意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史,向他们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哲学告诉我们,历史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波浪前进,在批判之批判中螺旋上升。

大国复兴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荆棘之后就是坦途。

(作者是中国内地学者,自由撰稿人)

三策智库

“三策智库”是第一个由媒体人组成的跨地区学术团体,包括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媒体高层主管、政治评论家、专栏作家和资深记者等。

三策智库网

“三策智库网”是三策智库所成立的官方网站,以时事评论为主打,兼顾文化和时尚。对喜欢看、喜欢写国际评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选择的选择。

推荐阅读:

宗周晚期以至春秋年间,王朝及侯国有了国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2011年秋季)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去世被称“古文字通才”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