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0年11月17日)
2023-05-11 14:05
发信人:niuxo(已经不错了),信区:
标题:夏商周断代工程:认识你自己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0年11月17日23:21:51星期五),站内信件
2000年11月11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仅仅3天后,《纽约时报》
发表了美国汉学家倪得卫的一段话:“各国学者将把这份报告撕成碎片。”
这句显然充满情绪化的论断,立即遭到了包括倪得卫的学生在内的一些外国学者的
激烈反驳。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的出现,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
在参加该工程的200多名中国科学家看来,迅速到来的争议早在意料之中。
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真面目,遥远而神秘。不说今人,即便是距
三代比我们要近2000多年的屈原,那时已是满怀困惑。在《天问》中,屈原发出这样的
追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洪泉极深,何以之。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
迄今为止,关于三代纪年的说法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少学者为了研究一个
特定的年代,便可耗尽其毕生心血。
几千年的谜团,中国学者们试图在20世纪末给它一个“标准答案”,这需要“冒天
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与自信。
个中的动力,学者们给了它一个朴素的解释: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只想认识我们自
己。五千年:一个美丽的传说?
5000年的悠久历史,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早已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
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想到过,它会成其为一个问题。
正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闻,使人陡然发现,它居然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少媒体在报道时有这样一句话:工程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使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
史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也就是从公认的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推进到大约公元前
2070年。
然而,即使是以公元前2070年来计算,中国的历史也只有4070年。如果以公元前84
1年来计算,则仅有2841年的历史。离5000年差了好大一截。
到底是谁错了?
资深历史学家李学勤这样解释:5000年历史的说法来自《史记》等历史文献的记载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称,5000年历史说确实是模糊的,因为古书的记载往往互相矛盾,
很不可靠。历史要成为信史,必须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率先对5000年文明史的说法进行质疑,始于20世纪初。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一语
震惊学界:“东周以前无史。”古书中关于夏商的记载只能当作神话与故事来读。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更是在其名著《古史辨》中称,他以《说文解字》训“禹”为
“虫”作根据,得出禹是“蜥蜴之类”的“虫”。
夏商周的存在获得证据,要归功于20世纪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大发展。甲骨文的发现
与殷墟的发掘,使商朝的存在不再令人怀疑。而尽管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然而二里头
和河南龙山等夏代遗址的发掘,也印证了夏朝的存在。
中国社科院考古系教授殷玮璋称,这些考古发现使文明5000年的说法站住了脚,甚
至可以推进到6000年。然而,因为无法提供确切的年代学标尺,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
史,还不是一段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李学勤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要给这段历史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最重要的,是
给它一个标尺。
核物理、天文、加上甲骨:标尺成为可能
从西汉刘歆起,2000多年来有无数的学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对夏商周年代的研究中
。那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凭借什么在现在得出了标准答案?
他们凭借的,是几样现代法宝。
如果没有甲骨文,今人要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隧道,回溯历史的源头,难度无疑将
大大增加。这些在100多年前一直被人们当作药材的东西,自从被独具慧眼的清朝官员王
懿荣发现后,在中国文明史上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位西方甲骨学专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来描述甲骨文的制造过程:商王武丁某一
天突然牙疼不止。他怀疑是死去的父王在作怪,便请来占卜师问个究竟。占卜的器具是
正面磨得精光、反面却凿了很多小孔的龟甲。占卜者手持一条烧得通红的火棍,一边念
叨一边刺入孔中。“啪”的一声,一个兆纹显现在龟甲上。占卜师说:“吉。”武丁如
释重负,高兴地让人把结果刻在甲骨上。这就是“卜辞”。
自从20年代殷墟发掘以来,在短短十年时间里,考古学家们获得了十几万片甲骨。
那些甲骨上的文字,成为等待后人来解读的沉默的语言。
正是这些卜辞留下了我们认识这位武丁王的线索。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甲骨上,留
下了一个神秘的记载:那时,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竟然先后有5次关于月食的记录。借
助现代天文历法推算,学者们已经能够准确推算出在那几百年时间里发生的一次次月食
的准确时间。再结合相关史料,武丁王的年代自然清晰起来。
据北大重离子物理研究所郭子虞教授介绍,由于现代天文学的大发展,依据天象推
算可以得出很准确的年代。然而,它的缺点是,因为天象都有周期,所以它是多解的,
也就是一种天象发生的时间可以有几个。
所以它还需要借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手段,那便是来自宇宙的射线:碳14。
碳的原子量是12,但是,有一种原子量为14的碳是放射性同位素。高空大气中的氮
14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形成了碳14。碳14与氧结合同样产生二氧化碳,被生物吸收而进入
动植物体内。当生物死亡后,体中的碳14便开始衰变,含量逐渐减少。对其含量进行测
定,便可以得出生物的绝对年龄。
碳14的测验范围可达到距今5万年。然而,它的精度误差以前在国内达60年甚至百年
以上。这对于要求提供精确标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的另一位首席科学家仇士华为首的核物理学家们,借助各种手段,使精度误差达到了24
年。于是,天文历法的准确推算,在有了碳14提供的年代范围规范后,得出惟一结论的
可能性大大提高。
武王伐纣:一个典型文本
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度的故事,早已为国人津津乐道。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
武王励精图治,率兵车300乘、近卫军3000人、甲士45000人,东出伐商。双方在牧野一
场大战。结果纣王兵败,被迫自焚而死。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显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然而,甚至连这个模糊概念也受到一些
学者的质疑。迄今为止,关于武王克商这一年代的说法至少有44种之多。从公元前1130
年到公元前1018年,时间跨度达112年。
据彭林教授称,这一年之所以引起如此重视,缘于它是商周的分界、周朝的开始。
关于这一年代的国际学术论文,曾经编了一本厚达100多万字的集子。它无疑是夏商周年
代学中最大的一个焦点。
要攻克这一难题,需要充足的证据。
考古的重大发现提供了关键的证据。周人的都城丰镐在今陕西长安沣西地区。据《
史记》记载,周文王建立丰镐的时间,距武王伐纣仅隔13年。所以,测定了丰镐的年代
,武王克商年代的大致范围也就确定了。
1997年,考古学者对沣西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具有先周早周分界地层的灰坑,
一个重大收获令人欣喜若狂:他们找到了一些小米。这些几千年前的食物,在重见天日
时早已炭化。然而,碳14测年技术使它成为揭示当年历史的一个重要密码。
测量结果表明夏商周史断代工程,这些小米的存在范围在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中间相差30年。
在此同时,天文学者依据当时的天象进行推定,得出的结果居然也是公元前1050年
至前1020年。殊途却同归,表明了结果的可靠性。于是夏商周史断代工程,克商年的范围从112年一举缩短
为30年。
此后还需要做的,是再依据其它史料、天文推算以及综合各种因素,来得出一个唯
一的结论。
现在的结论是公元前1046年,一个简单的冷冰的数字。然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艰
涩而复杂的。李学勤说,一个关键是,也许其他学者在这之前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然
而它可能仅是孤证。而他们通过各学科、各种途径的推算,得出的结论却是可以相互印
证的。这就使它向历史真实大大接近了一步。民族主义,还是科学?
早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刚刚立项的时候,一位日本汉学家便给彭林教授写来一封信。
在信中,这位汉学家善意地规劝:你们搞夏商周断代工程无非是要拉长历史,激起所谓
的民族自豪感。但我以日本的历史劝你们,日本也曾做过这种事,后来发现,日本为之
付出了代价。
彭林给这位日本汉学家回信说,你研究确定的武王伐纣年代是公元前1118年。如果
我们要拉长历史,只会比你得出的结论更长。可我们得出的结论却是公元前1046年,比
你的还要短。这叫什么民族主义?
的确,夏商周断代工程面临的争议除了学术上的外,主要是来自国外的“中国要搞
民族主义”的指责。
对此,专家们认为有些无聊。有专家反问:难道只有外国人来研究中国历史,才不
叫民族主义?
专家们反驳的例子是有关“三焰食日”的记载。在甲骨文中,曾有学者说有四个字
叫“三焰食日”。这4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关于日珥、关于日食见水星三项
世界纪录,曾长期为学界承认。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一开始便将这4个字的真实性排除
了。
这一排除,等于排除了三项世界纪录。专家认为,这显示了工程对科学的尊重。
据介绍,针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务委员李铁映也有过一段话:“工程就像改革开
放一样,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先验的结论。”
据知,工程1996年立项时,有学者曾想赶在1999年50年国庆时完成年表制定。由于
碳14测量的改进工作一时未达到预定的精度,影响了工程进度。是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邓
楠说:“夏商周工程不赶时间,不要献礼。”
对这一切,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朱学文一言概之:5000年文明是普通中
国人的一个信念;夏商周断代工程证明了一点:信念也是需要走向科学的。(李红平)
--
你是行路人
我也是行路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