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辽金西夏

10—13世纪的中国,王朝分立,政治格局极为复杂


2023-04-22 08:10

10—13世纪的中国,王朝分立,政治格局极为复杂。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在灭亡后晋后,于汴京(河南开封)登基,改国号为“大辽”,雄踞北方(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契丹人眼中的“中国”、“华夷”和“正统”

)。

契丹主题浮雕

960年,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在亲信将领们的拥戴下“拥立为帝”,建立了北宋政权。志在统一北方的北宋,多次与辽朝发生冲突。

不过,尽管双方互有胜负,但北宋在总体上处于劣势。1005年初,双方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最终奠定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拓展阅读:

理性讨论:北宋与辽朝的关系,真的“亲如兄弟”吗?

)。

北宋骑兵

实际上,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版图上,不仅有宋、辽两国。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建立了西夏政权,一度给北宋造成了很大困扰(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西夏文化的“一体多元”和“兼容并包”

)。

在版图的更西方,有高昌回鹘(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畏吾儿文化是如何“往上带”蒙古人的?

)和喀喇汗王朝(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喀喇汗王朝对中华文化的主要历史贡献

),西南方有吐蕃诸部(拓展阅读:

吐蕃的“唐朝印象”:中原汉人在西藏的魔幻漂流

),吐蕃的东南方还有大理国。

辽与北宋时期全图

1115年,本为辽朝藩属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建立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拓展阅读:

“靖康之难”后,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最后怎么样了?

)。1130年,南宋高宗赵构向金朝献降表称臣(拓展阅读:

理性讨论:为什么高宗赵构这么怂?

)。

此时,金朝雄踞中原,是“中国版图”中的最强力量(拓展阅读:

金人眼里的“中国”、“华夷”和“正统”

宋朝的辽 金 元 西夏_吐蕃与西夏军事实力_金西夏辽吐蕃

)。除此之外,版图的正北方为蒙古诸部,西方为西辽(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西迁的契丹人,给中亚带来了什么?

),西南方为吐蕃诸部,南方分别有南宋和大理等地方政权。

一言概之,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宋政权分别和“夷狄”政权辽、金王朝长期并存。与此同时,“东亚进入了不承认中国王朝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金与南宋时期全图(1142年)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两宋王朝均以缔结条约的形式,确立了与北方的辽、金两朝的外交关系,比如著名的“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彼此间政治和军事互相博弈的结果,也让南北方均进入了以和平交往为前提的稳定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两宋与辽、金之间的外交,始终是平等的吗?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盟约

说到盟约,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北宋与辽朝签订的“澶渊之盟”和南宋与金朝签订的“绍兴合议”等“三大合议”。不过,尽管两个盟约均为名义上的“和平条约”,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主要由北宋方面负责起草,在经过辽朝方面的认可后,共同缔约的“以停战修好为目的”的条约。其要点为: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长),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

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主题连环画

在双方的外交史上,一直流传着不少佳话。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双方最高统治者互赠“御容”的举措。

1054年,辽兴宗派使节至北宋,提出了“通好五十年,契丹主思南朝皇帝,无由一会见....欲交驰画像,庶瞻觌以纾兄弟之情”的建议。遗憾的是,兴宗于次年便身染重病去世,双方的“会见”无疾而终。

不久,兴宗之子耶律洪基即位,即辽道宗。他也“追随父亲的脚步”,继续“求仁宗御容”。北宋派使者出使辽朝后提出,“兴宗为仁宗弟,弟先面兄,于礼为顺,而今仁宗是辽道宗的伯父”,要求辽朝应先送道宗画像,北宋方可送画像。于是,辽朝在率先“送道宗御容至宋”后,“宋亦送仁宗御容到辽”。

在今天看来,“御容交换”的过程虽然出现了一点小波澜,但总的来说是较为友好且平等的外交行为。

宋仁宗赵祯和辽道宗耶律洪基

一言概之,“澶渊之盟”签订后,直至1122年北宋发动“燕云之役”为止,在合计117年的时间段内,双方基本上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和平关系。即使存在纠纷,最终都可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2)南宋与金朝签订的“三大和议”

金朝在先后灭亡辽朝和北宋之后,与偏安一隅的南宋签订了“绍兴和议”,内容要点如下:

金朝册封赵构为“宋帝”,南宋被降格为“臣下之国”。“宋帝”要保证“世服臣职,永为屏翰,恭听朕命”,并“行君臣之礼”,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南宋割让唐(河南唐河)、邓(河南邓州)二州以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该置射粮军数并巡尉等外,不得屯军戍守(保证金人可以自由出入)”,每年向金朝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作为“回报”,金朝送归高宗母亲韦后及宋徽宗赵佶灵柩。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交礼仪上,南宋处于极其卑微的地位。“时金国遣二使携书来….号其书曰诏书,指吾国曰江南,见我伴使,必欲居堂中,而坐使人于一隅,所历州县,必欲使官吏具礼迎其书,如吾中国迎天子诏书之礼。且言敌书到行在,必欲上再拜亲受之….”。

金熙宗完颜亶和宋高宗赵构

1161年,觊觎江南已久的金朝皇帝完颜亮,在单方面终止了维系20多年和平的条约后,发动了讨伐南宋的战争,不过,金军南下损失不小,连他本人也死在军营之中。

看到金朝内部暗流涌动,颇有一番气概的宋孝宗决定派遣大军北伐。遗憾的是,受困于后勤和骑兵上的劣势,南宋军队先胜后败,损兵折将。

1165年,南宋不得不主动遣使与金朝议和。不久,双方签订了“隆兴和议”。合约签订后,两国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简单地说:

南宋皇帝不再向金称臣,双方从君臣关系变为叔侄关系(合约书称“侄大宋皇帝(赵)眘再拜奉于大金皇帝”);

改“岁贡”为“岁币”,并由原来的银帛各25万两、匹,减为各20万两、匹;

维持绍兴合议规定的疆界,并割让商州、秦州二地给金朝。

金世宗完颜雍和宋孝宗赵昚

1206年5月,踌躇满志的宋宁宗,单方面撕毁了已维持40年和平的“隆兴和约”,下诏北伐。坦诚说,彼时的金朝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可即便如此,南宋依然在整体上处于下风。1208年,双方签订“嘉定和议”,并规定:

两国由“叔侄之国”升级为“世为伯侄之国”;

岁币银绢由过往的20万两、匹,增至30万两、匹;南宋“犒军银”(战争赔款)300万两;

维持以往疆界不变,金朝放弃新占领的大散关等地;

宋将韩侂胄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级,献给金朝。

(疑似)金章宗完颜璟和宋宁宗赵扩

时光荏苒,到了南宋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到南宋,商议“合力灭金”的相关事宜。对于蒙古人的主动“邀约”,南宋君臣大多表示赞同,认为此举可以“报靖康之仇”。

金哀宗在得知两国达成联合协议后,马上派遣使者前来寻求支持,还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蒙古灭国四十(个),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联合,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不过,一直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宋理宗,果断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绍定六年(1233)九月,虎视眈眈的蒙古军队包围蔡州城。十月,南宋派遣大将孟珙、江海二人,率忠义军2万北上,顺利在蔡州城下与蒙古军队会师。次年正月,南宋军队攻破蔡州南门,蒙古军队攻破蔡州西城。伴随着金朝的灭亡,两宋与辽、金两朝的外交关系彻底告一段落(拓展阅读:

金国百年兴亡史: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

3)小结

坦诚说,檀渊之盟固然让北宋方面在经济上受到了一点损失,但换来了百余年的边境和平。另外,双方在外交地位和礼仪等方面,也基本都是平等的。

与北宋不同,无论是绍兴和议、隆兴和议还是嘉定和议,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平等条约。两国“君臣、叔侄、伯侄”的身份,一直都不是按照“年齿和辈分”来确定的。换言之,在两国的外交关系中,金朝一直是占据主动的长辈(君、叔、伯),南宋则是被动挨打的晚辈(臣、侄)。

2)国书

在10—13世纪两宋与辽金两朝,保持和平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战争的时间。因此,双方除了签订“和平条约”之外金西夏辽吐蕃,还形成了定期互派使节的外交制度。说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自然离不开外交文书,即“国书”。

新中国的第一封“国书”

在封建王朝时代,国书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国书”,有着很强的政治意味,主要是就某一外交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因此,里面的内容没有过多礼节性的“客套话”,遣词造句更为简洁、明了、准确,是处理两国外交纠纷的工具之一。

第二种文书,则具备浓重的“礼节性”,主要用于例行的庆贺或吊祭等环节。这种国书的主要内容,以“致书”与“回书”两类为主,具体有“贺、回皇帝及皇太后生辰书”,“报、贺登位书”,“告哀书”等,均有固定的格式,旨在体现两国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清朝的“国书”

限于篇幅原因,我们只简单看看两宋与金朝的国书。

北宋末期,他们以向金朝颁布“诏书”的形式,试图与之建立“不对等交往”。北宋宣和元年(1119)三月,徽宗“赍(jī)诏书礼物与李善庆等渡海聘金国”,并让翻译官呼延庆持登州“牒文”出使金朝,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

经过反复磋商,两国于宣和五年(1123)年确定了“按照敌国知友礼”的外交关系。客观地说,尽管“敌国知友礼”蕴含着平等交往的内涵,但与宋辽之间的“兄弟情谊”相比,亲近程度还是差了一大截。

靖康之变

不过,等到了南宋时期,两国关系发生了180°大转弯。

在高宗时期的文书往来中,金朝“号其书曰诏书,指吾国(南宋)曰江南….如吾中国迎天子诏书之礼。且言敌书到行在,必欲上再拜亲受之”;南宋“先是国书大宋去大字,皇帝去皇字,书用君臣之礼,有再拜等语。”

直到南宋乾道元年(1165),在南宋方面的一系列请求和交涉之下,金朝才接受了对方“国书”层次的来往,即在“国书”上称南宋皇帝为“宋皇帝”。

《精忠岳飞》中的赵构形象

隆兴和议签订后,两国国书的格式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南宋)书式为‘侄宋皇帝(赵)眘,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金人复书‘叔大金皇帝’不名,不书‘谨再拜’,但曰‘致书于侄宋皇帝’,不用尊号,不称‘阙下’,自是为定式。”

一言概之,从这以后,南宋皇帝终于不用向金朝称臣了。如南宋淳熙四年(1177)一月,南宋“答(复)金朝贺正旦国书”云:“正月日,大宋皇帝谨奉书于大金应天兴祚文广武仁德圣孝皇帝阙下….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南宋呈递给金朝的国书,从称呼、格式上与北宋与辽的文书相差无几,但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关系,一直都在持续着。

《精忠岳飞》中的女真人形象

3)结语

总而言之,两宋对辽金两大政权的外交态度金西夏辽吐蕃,可谓大相径庭。“宣和(年号)之于契丹,与国也;今日之于女真,世仇也。”

即便北宋在与辽的军事行动中败多胜少,但凭借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心理上的优势,在外交场合仍有一定的底气。因此,双方在遇到问题和纠纷时,基本上都能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得以解决。百余年的和平局面,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冯子建的油画“郾城之战”

而南宋的 “和平”外交,却是极其不公平的。南宋一开始就“对金称臣”,皇帝也沦为金朝皇帝的臣下,在外交上几乎毫无地位而言。实际上,即便是“叔侄”和“伯侄”,实际上也没比“君臣”强到哪儿去。

宋理宗执政后,将过往“对金妥协”的政策调整为“联合蒙古”。在成功“组团”灭亡了金朝后,南宋君臣被“冲昏了头脑”。他们居然天真地打起了开封府(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的主意。南宋朝廷激进的行为,为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口实,最终步了老祖宗宋徽宗的后尘。

推荐阅读:

(蒙古记忆)辽金蒙什么关系没有有关系?

夏襄宗: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地位和腐败

二级建造师每日一练免费在线测试(2015

辽国金国西夏地图 宋朝为何发现一个非常奇

苟延残喘,仅靠海上贸易经济孱弱的南宋,西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