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骤然崛起于黄河以北,成吉思汗问新皇是谁
2023-05-10 13:02
本 文 约 4980 字
阅 读 需要 13min
十三世纪初,蒙古骤然崛起于黄河以北。众所周知,彼时统治中国北方已近百年的金朝对蒙古极尽防范之能事。蒙古诸部统一前,金朝惯于挑动诸部互相残杀,使之涣散。金世宗(1161-1189年在位)时每三年即出兵向北剿杀蒙古人,谓之“灭丁”。除了主动出击,金朝还沿北境修建了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
经过长期的挖壕筑堡,到金章宗(1190-1208在位)时界壕长达三千里,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直至黄河河套,形成了一套由主墙、护城壕、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屯兵城等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后世称之为“金长城”。
随着铁木真横空出世,在金泰和六年(1206年,元太祖元年)统一蒙古各部,称成吉思汗,“金长城”彻底失去了防御价值。
金长城。来源/纪录片《重走古战场》截图
泰和八年(1208年,元太祖三年),金章宗病死,卫王完颜永济即位。完颜永济为人懦弱平庸,早年成吉思汗入贡于金时见过此人,对其颇为不屑。新皇帝派使者到蒙古下诏,要成吉思汗跪受。成吉思汗问新皇是谁,金朝使者答曰卫王完颜永济,成吉思汗当即对金朝使者道:“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止耶,何以拜为!”言罢向南吐了一口唾沫,上马扬长而去。
节节败退的金朝
金大安三年(1211年,元太祖六年),蒙古大军南下,开始鏖战河北,逐鹿中原。至金天兴三年(1234年,元太宗六年),金朝最终覆亡。
双方争战角逐长达二十四年,蒙古占尽优势。金大安三年(1211年,元太祖六年)蒙古铁骑南下之初,双方便在野狐岭(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展开惊天动地的大战。成吉思汗集中兵力击破金军四十万,一战打垮了金军主力,后世甚至评价野狐岭之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势与格局。此后,蒙古铁骑年年南下,金军连遭败绩,河北、山东之地不断沦陷。外战不利,金朝内部又生变乱,完颜永济被杀,但继位的金宣宗(1213-1223年在位)仍旧束手无策。至宁元年(1213年,元太祖八年)蒙古大军杀到了金中都(今北京)城下。金中都被围,饿死者甚众。围城到次年,面临绝境的金宣宗只得向蒙古求和,献上大批金银财宝、牛马牲畜乃至童男童女。
蒙古大军北撤后,胆战心惊的金宣宗仓皇南迁。中都作为金朝首都共历六十余年,这是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城之始,如今却被金朝遗弃。河朔、山东一带随即人心动摇。得知金宣宗迁都辽金 西夏 蒙古,成吉思汗马上再度兵临中都城下。贞祐三年(1215年,元太祖十年)五月,蒙古大军攻陷金中都。
金宣宗。来源/电视剧《成吉思汗》截图
河北从此战火不熄。早有异志的金军将领、心怀不满的汉人和契丹官员以及地方豪强、各路义军纷纷降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南宋各显神通的招降纳叛,各方势力混战不休。河北地区战火不断,城市化为废墟,无辜生灵遭屠杀掳掠。
后世史家对此争论至今,莫衷一是。有人将金宣宗南迁汴京视为金朝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有人以迁都为金朝走上灭亡之路的标志,盖因金朝失去了战略回旋空间、逃回白山黑水间的后路也被切断、黄河以南一地的粮食产出无法供养数十万金朝军队。但也有人认为金朝被迫南迁,更有人认为迁都才是金朝国祚延续二十年的依据。
关河防线,横空出世
之所以会有最后一种看法,乃是因为金朝迁都汴京后,立即调集精兵良将据关(潼关)守河(黄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河防线”。金朝沿黄河南岸设置四个行省,统精兵二十万,分地划界屯防。金朝又在潼关及西南山区设置四个行省,统兵十万,分区防守。如此,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逐渐形成。从成吉思汗后期到窝阔台初年,蒙古铁骑数次试图打破这一防御体系,皆以失败告终。如史家所言,蒙古铁骑一度陷入“渡河不能、入关不可”的困境。最终蒙古大军采取“假道灭金”的惊人战略,方得以成功。正是这条关河防线,使金朝得以续命二十年。
金贞佑四年(1216年,元太祖十一年)冬,成吉思汗首次出兵由西夏袭取潼关。一般认为这次蒙古铁骑目的只是探明金朝实力,潼关不克则立即绕路。潼关南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名曰“禁坑”或“禁谷”(亦称“小关”)。蒙古铁骑从“禁坑”绕越潼关,直趋汴京。探知金朝屯有重兵,蒙古铁骑旋即踏冰渡黄河北归,无功而返。后世认为,此战让金朝进一步吸取教训,将关河防线构筑得更为坚固,尤以精兵死守潼关。
潼关古城。摄影/飞哥760,来源/图虫创意
第二年(1217年,金兴定元年,元太祖十二年),成吉思汗封大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权指挥伐金,自己则专注于率军西征。
木华黎用兵,大胆笼络各路汉人豪强如河北义军为蒙古所用,一度进军神速,连克辽西、河北、山西、山东各地数十城。金朝针锋相对,在招纳的河北义军中分封“九公”,组织其联合抗蒙,双方战争一时呈拉锯态势。金兴定五年(1221年,元太祖十六年)河北、山东初定,木华黎率军进攻山西,又渡黄河入陕西,准备自潼关向东攻击汴京。结果,关河防线上的重镇长安、延安、凤翔,皆久攻不克,进攻潼关同样失利。金元光二年(1223年,元太祖十八年),木华黎病逝于军中。
同一年,金宣宗病死,完颜守绪经过一场宫变后即位,这便是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1223-1234年在位)。金哀宗力图振作,一改金宣宗时因受挫于蒙古而“取偿于宋”的战略,停止了历时七年的对宋战争,甚至尝试拉拢南宋、西夏一道抗蒙,又联络降蒙的河北“九公”之一武仙在敌后叛变,更尽量集中兵力加强关河防线。几年之间,金朝竟然回光返照了。
对蒙战争,多次取胜
金正大四年(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成吉思汗见西夏灭亡已成定局,遂挥师攻入金境,连破甘肃临洮等地。这年七月,成吉思汗自六盘山南下率军灭金,病死于甘肃清水县。临终之时,成吉思汗留下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遗命: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今河南省唐河县)、邓(今河南省邓州市),直捣大梁(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惫,虽至不能战,破之必矣。”
这便是“假道于宋以灭金”的遗诏,成吉思汗的深沉有大略毕见于此。
成吉思汗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成吉思汗》截图
蒙古人的战略虽好,但南宋对蒙古的要求直接予以回绝:“道不可假,师无可借,粮无可贷。”南宋军民甚至烧毁栈道,抗拒蒙古大军。所以名为“假道”,蒙古铁骑最后仍是以武力抢道。
成吉思汗死后,大汗之位久悬不决,蒙古内部政局不稳。两年间蒙古铁骑对关河防线的攻势大为减弱。金正大五年(1228年,拖雷监国元年),蒙古铁骑从庆阳南下,进攻宁州(今甘肃省宁县),金军主动迎战。此战,金军竟以四百骑兵大破八千蒙古大军,迫使蒙古铁骑西退。这次胜利是近二十年来金朝首度大胜。
金正大六年(1229年,元太宗元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终于即蒙古大汗位。窝阔台即位后,决心彻底征服金朝。蒙古铁骑大举南下灭金,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次年,窝阔台、拖雷兄弟,还有侄儿蒙哥统率大军进攻山西。当初叛变的金将武仙与蒙古铁骑大战于潞州,在夜袭中重挫蒙古军。窝阔台再遣重兵来援,武仙从潞州退回河南卫州。双方又在卫州城下一场大战,蒙古铁骑败退,金军又一次为取胜。蒙古大军试图突破关河防线黄河中游段的努力再度落空。
年底,窝阔台亲率大军进攻潼关、蓝关,围攻凤翔,仍是数月不克。号称蒙古第一勇将的速不台奉命率军迂回蓝关以南,欲以偏师强袭关河防线的薄弱点辽金 西夏 蒙古,开辟东进河南的进军路线。金军以偏师对偏师,拦截速不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的倒回谷,两军展开精彩的骑兵交锋。结果曾在蒙古西征时扫荡中亚、攻灭花拉子模、纵横钦察草原的老将速不台,竟被金军正面击败,损失万余人马后被迫西撤。金军一路追杀至倒回谷口方才收兵。此役被认为是金朝一方最大的胜利,更是金朝关河防线的高光时刻。
关河防线最终被攻破
战场上的几次胜利,扭转不了大局。此时,蒙古在国力和资源上已占优势,屡战屡败并未让蒙古铁骑伤筋动骨。反之,蒙古成功调动了金朝的资源,使金军颇为疲惫。更为重要的是,当金朝上下纷纷庆贺关河防线易守难攻、大金国运自有天佑时,金廷有识之士上书指出了关河防线的致命弱点:金军全部集中据关守河,防务上却重西轻东、重北轻南;一旦蒙古大军出陇西,借道于南宋,则 “铁骑长驱势如风雨,无高山大川为之阻,土崩之势也”。
实际上,在速不台兵败倒回谷之时,蒙古大军主力已再度围攻凤翔。此番蒙古大军集中力量,不惜架炮四百多座昼夜猛攻,最终在金正大八年(1231年,元太宗三年)二月攻陷凤翔。两个月后,金军被迫放弃长安。
凤翔是关陇门户,与长安并为陕西重镇。蒙古军攻陷凤翔,金军放弃长安,终于为蒙古铁骑绕道四川,攻打金国,解除了后顾之忧。至此,优势再度回到蒙古一方,蒙古大军不再正面强攻关河防线。这年五月,窝阔台在草原召集大会,正式议定了三路灭金策略。
窝阔台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建元风云》截图
蒙古铁骑分三路出师,约定次年春在汴京会合。东路由窝阔台之叔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从东面牵制金军。中路由窝阔台亲率,从白坡(今河南孟县西南)南渡黄河,正面威逼汴京。西路由拖雷率领,从凤翔南下,长驱入陕南,“假道于宋”沿汉水东进,过天险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带北渡汉水,进入河南腹地威逼汴京。显然,拖雷一军为灭金的最为关键之师,担负着吸引金军主力南调决战以配合窝阔台、斡陈那颜突破关河防线的重任。
拖雷全军仅三万人,汉军两万、蒙古骑兵一万。全军不但要翻越秦岭,一路更要以武力跟南宋强行借道,还势必面临金军主力的南下堵截。拖雷一军在崎岖的秦岭间艰难跋涉,一度以尸体、动物和干草为食,一路还要与南宋军民作战。得知拖雷率军假道四川,金朝马上举行军事会议,果然决定集中全军精锐十余万到河南邓州部署以逸待劳,坐等拖雷。
金开兴元年(1232年,元太宗四年)正月,窝阔台一军攻占郑州,前锋已抵汴京。得知汴京危急,金军马上调集骑兵二万、步兵十三万,合计十五万大军北援。拖雷一路追击,与窝阔台一军会合,赶到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峰山拦截金军。
拖雷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建元风云》截图
双方主力在调动中遭遇。正月十五日,著名的三峰山之战爆发。原本兵力更多的金军占据了优势。不料,在决战前夜,天降暴雪,大雪齐膝,蒙古兵惯于忍饥耐寒,金兵则凄惨至极。拖雷率蒙古军反过来将金军包围,轮番猛攻,又以围三阙一战法放开通往钧州的逃生之路。经过苦战,金军最终轰然崩溃。此战在蒙金战争中惨烈程度空前,金朝的精兵猛将被杀戮殆尽,基本丧失了与蒙古铁骑野战的能力。
三峰山之战后蒙古统帅下令“按天意尽量进行报复”,据说蒙古军“把死者的右耳堆积成山”。元初重臣郝经曾赋诗三峰山之战,对金军颇多怜悯:“天欲亡人不可为,六合横倾数丈雪。人自为战身伴疆,空拳无皮冻枪折。力竭慷慨赴敌死,死恨不能存社稷。至今三峰山白骨尽衔铁,老臣一片忧国心,惨澹悲风与寒月。”
此战过后,潼关等地皆叛金降蒙,关河防线基本不复存在。不过,之后的汴京攻防,双方死伤惨重,遂暂时议和。金哀宗见粮尽援绝,率仅剩的残部和臣下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
但此时的金国主力覆灭,已经是危如累卵。次年,宋蒙结盟,孟珙率宋军与蒙军合攻蔡州。金天兴三年(1234年,南宋端平元年,元太宗六年)正月十日,蒙军攻西城,宋师薄南城,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共历九帝一百二十年。
最终,关河防线为金朝延祚二十年,终未能挽救金朝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
蔡东洲:《论蒙金战争及其对南宋的影响》,收入《宋蒙(元)关系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严兰绅主编,谢志诚著:《河北通史·宋辽金元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石坚军:《1227-1231年蒙金关河争夺战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1期。
石坚军:《蒙军假道灭金战略新考》,《历史教学》2010年第16期。
石坚军:《蒙金三峰山之战新探》,《兰州学刊》2010年第10期。
END
作者|刘啸虎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精华结集
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
《看不够的中国史》
有料、有戏、有视野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推荐阅读:
上一篇: 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西夏
下一篇: 揭秘西夏的10集纪录片,至今没有一部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