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辽金西夏

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南宋则和金南北对峙


2023-09-18 13:02

核心提示:宋辽金夏,又称辽宋夏金,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辽朝(包括西辽)、金朝和西夏四朝之合称,反映出两宋(即北宋南宋)和与它同时存在的北方主要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局面。朝代亦非同时期出现,时期而不同。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南宋则和金南北对峙。

自唐朝灭亡开始,直到元朝建立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中国本土(包括华北和华南)一直处于以宋辽金夏这四朝为主的互相竞争局面,并穿插着如位居西南的大理等国。宋辽金夏,又称辽宋夏金(按政权建立时间排序),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辽朝(包括西辽)、金朝和西夏四朝之合称,反映出两宋(即北宋和南宋)和与它同时存在的北方主要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局面。朝代亦非同时期出现,时期而不同。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南宋则和金南北对峙,河套和燕云十六州在北宋时被辽和西夏占有,金则在南侵后占有淮北和秦岭以北。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北宋辽夏疆域图

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南宋金夏疆域图

这四个朝代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比如宋朝为汉族、辽朝为契丹族、金朝为女真族、西夏为党项族统治,当中以宋朝延续最长久。此外还有兄弟民族建立的吐蕃、大理、蒙古、回鹘、黑汗、后期的西辽等。

“宋辽金夏”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是,作为汉人政权的北宋在167年间仍然控制中原,而南宋则失去中原的领土,建炎南渡后和金南北对峙。然而相似的地方也不少,两者都存在兴盛的统一王朝之间,前者为秦汉及隋唐,后者为隋唐及元明清,魏晋南北朝时曾有西晋短暂统一中国,而宋辽金夏时则有北宋的局部统一中国。

辽、金、西夏与宋同处一个时期,为何划分历史时只把这一时期称为北宋、南宋?

谥号、年号、尊号">中国皇帝的代名词: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简单些说,就是为了纪年方便。过去没有统一的公用纪年,历史记录年代是用各朝代的年号,如唐太宗贞观XX年之类。所以,各正统朝代间如果有一大段时间空缺,就很麻烦了。如东汉亡后,以蜀为正统,蜀亡后,到晋代魏间有很多年,就缺乏一个可纪年的年号。五代结束后北宋,再是南宋,纪年比较方便,如果用辽、金纪年,很不便。对于传统的历史学家 ,主观上就很可能不愿用辽金纪年,但对三国时期,有一些历史学家虽然是同情蜀汉的,但同样只能用魏作为正统,就是为纪年方便。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正朔”问题,历来南北发生的统一战争,也是为了争这个“正朔”,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争取政权的合法性,是否能够代表天下。

三国时期,刘备是以季汉立国的,声称自己所建立的政权是汉朝的延续,然而大部分史学家并不认可蜀汉是正统,而认为魏是正统,因为魏是从东汉朝廷直接禅让过渡的,还有后面的晋朝,也是从魏国朝廷直接禅让过渡的,所以人们在说起这段历史时,会说“汉魏晋南北朝”,而不是“汉蜀晋南北朝”,这种称谓已经能说明大家公认的态度了,那就是魏国才是正统,而蜀汉是割据政权。

然而史学家在修史时,还是承认了当时天下三分的事实,修的史书也是叫《三国志》,位列二十四史之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衣冠南渡,北方氐族领袖苻坚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前秦政权,然而正统却在南方,苻坚为了获得真正的“正统”,不顾王猛临死前的劝谏,执意攻打南方,淝水之战,苻坚大败而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的就是前秦兵败后的境况。

淝水战败后,其统治下的鲜卑、羌等部族也纷纷反叛,前秦分崩离析,苻坚被人绞死鞭尸。

南北朝时,南朝是从东晋继承道统的,北朝是在五胡混战后建立的鲜卑魏国,那么南朝应该是正统,然而历史发展到了此时,谁是正统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

史学家对南北朝究竟谁为正统也多有争论,究竟是北方“索虏”更有资格当正统,还是南方“岛夷”更有资格当正统,大家各有各的意见,再到后来,大家就不再刻意去认定究竟谁为正统了,这段时期干脆就叫南北朝。

也有观点认为南北朝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隋唐是继承的北朝,所以需要为北方正名,不然就是继承了胡人,假使南北朝最终南方统一中国,大概北朝也成了外族政权了。

所以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前的这四百年间,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汉魏晋南北朝。

再到之后的隋、唐、北宋,正统也是毫无争议的,因为这几个王朝都是当时的统一王朝,尽管北宋并没有实质性完成统一,但在当时人的认识里,也算是基本完成统一了,那就是正统。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排序说白了就是有正统传承的中原王朝,才算是中国历史中的朝代。其实从秦朝开始中原王朝从未真正的灭亡过,在秦朝灭亡之后,中原王朝并不再是单纯的指秦朝,而是指在之后继承中原文化的王朝。

好了,历史的时针拨到了公元1126年,这一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国灭,靖康之耻让史学家捶胸不已,九子康王赵构南逃应天,建立南宋政权。

南北对峙局面再次形成,北面主要是女真金国,当然还有西北面的西夏、西辽等国,那面是南宋。

那么金国,辽国,宋朝之间谁才是正真中原王朝继承者呢?

金国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非常的尴尬,金国人自认自己才是中原人,对外称宋朝都是以蛮夷为代号。但是在各个方面,这个朝代都只能以侵略者的身份存在,在历史上的地位,连五代十国都不如。

那么这段时期的正统又是谁呢?长期以来,史学界公认的正统依然是南宋,因为北宋和南宋是有直接传承关系的,就像西晋和东晋一样,本来是毫无疑问的正统。

那么就把辽国,金国,宋朝,这三个朝代放在和南北朝一样的位置上。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勉强,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事实,毕竟宋朝占据了汉人原本该有的大部分区域,而金国和宋朝划江而治,两人说是同源也说的过去,金国都能说得过去了,多个辽国也没什么大碍。

也有很多所谓的“历史学者”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女真金国才是正统, 原因是金国在中原建立了政权,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并且南宋还曾经对金国称臣,那么金国自然就是正统。金国认为自己才是中原人,对外称宋朝都是以蛮夷为代号。不仅如此,在他们眼里,岳飞也不再是民族英雄了,岳飞抗金,打的是金国人,而金国现在也是我们正统历史的一部分,因此他们认为岳飞只能算是汉族的民族英雄,而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甚至岳飞就不能配民族英雄的称号,充其量就是一个“破坏统一”的军阀。

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公元1111年,辽、西夏、北宋并立形势图

在当时的中国土地上,至少存在着六个割据政权,分别是南宋、金、西辽、西夏、大理、吐蕃。但是随着蒙古崛起,把这六个政权一锅端了,然后再烩一遍,女真、党项、契丹人都找不到了,都被烩到汉人里了,大元统治了全中国。

元朝的建立,是北方民族第一次全面征服中国,也是传统汉族政权第一次全面亡国,那么元朝是不是正统呢?

至少它的继承者朱元璋认为是的,在元朝之后,中原大地的改朝换代再没有出现过南北长期对峙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元朝是有功劳的,避免了南北分裂长期对峙,空耗国家资源,之后虽然也有南方政权短暂割据,但不久都会被平定。

那么元朝人又是怎么看到辽、金、宋的正统问题呢?

元朝史学家也为此争论了很长时间,最终大家谁都说服不了谁,干脆辽、金、宋都为正统吧,所以元朝丞相脱脱在修史时,分别修了《辽史》《金史》《宋史》。

另外再说一句,参与这次修史的史学家不仅有汉族,还有各少数民族,比如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因此他们对历史正统的认知是和传统汉人史学家不一样的。

我们看二十四史的顺序: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中国向来有后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修史的习惯,至于清史,还在整修中,估计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现。

史书的修订,也反映了官方对正统的态度,但官方归官方,百姓心中还会有自己的一套认定标准。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西辽、南宋、西夏、金、大金的并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宋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西辽、西夏、金、蒙古对峙

就比如虽然元朝认定辽、金也是正统,但在百姓心中,他们依然是塞外民族政权,尽管南宋被打的很惨,但南宋就是正统,我们在历史课本里也是这样学习的,这反映了人民大众对于史观的认同感受。

然而如果坚持宋朝才是中原王朝真正的继承者,那么宋朝之后的元朝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尤其是元朝并没有从宋朝那里继承一丁点中原王朝的东西。而且,如果站在元朝的立场上追溯元朝的继承问题的话,就又追溯到辽国身上了。所以这个观点比较敏感,一般也没有人敢光明正大的承认这个问题,所以,这个观点就被搁置了。

在明朝的时候,士大夫对在元朝时期的士大夫将宋朝视为正统,并承认金国和辽国都属于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这种论点表示不赞同,然后重新修改了历史,将宋朝定位中原王朝唯一的继承者,并将辽国,金国视为入侵者。

清朝时针对当时清承明统还是承金统的争论,乾隆皇帝钦定,『中华统序永不断绝』,宋是正统(宋->元->明->清),辽金『终属偏安』。至于西夏,对宋、辽、金都称臣,所以元朝的时候连西夏史都没有修,我们只能从宋辽金的史书中了解西夏历史。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漆侠担任主编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380多万字,历时10年完成,凝聚了66位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专家的集体智慧,全面吸收了20世纪和近年来该断代通史的研究成果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全景式展现了10—13世纪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往在叙述10—13世纪中国历史时,学术界大多按照宋、辽、西夏、金排序,反映出以汉族政权为正统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邓广铭首次提出按照皇朝建立时间排序,定名为“辽宋西夏金史”。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反映了中华大一统和历史上各民族政权一律平等的理念。该书将这一理念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之一,把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都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进程中加以阐述,充分肯定了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业绩。

《剑桥中国史》中,分为《剑桥中国宋代史》《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这一时期并没有仅称为称为北宋、南宋。

中国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人民大众对于正统的认同,也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同时出现的两个朝代,谁更能代表汉民族的文化传承,那么谁就是正统。

正统,在史学家的笔下,也在百姓的心中。

辽宋夏金元明清 落后何以战胜先进?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制度、科技和文化则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一国的制度越是先进,科技越是发达,文化越是繁荣就会拥有越强的国力,因而在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也为许多实例所证明。汉朝时期汉文明代表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文明,拥有制度、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因而汉帝国能够南征闽越,北逐匈奴,远统西域,武功赫赫。更有近代英国派一小队士兵和几艘战舰就能打败庞大的清帝国,原因即在于其制度、科技和文化上的优势。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

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总是不乏落后的北方部族越过防线,打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政权,甚至取代中原政权而自立的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落后何以能够战胜先进?尤其是宋朝和明朝这两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王朝竟然被少数民族取而代之,令人倍感疑惑。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讲的却不是很详细,因而是不全面的。

两国之间的战争首先是战力的直接较量,而战力的基础就是国力。一般而言,国力越强则能够为战争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因而战力就越强,所以取胜的希望也就越大,因此说综合国力得强弱将最终决定胜利的归属。

但是,战力并不直接就等于国力,国力和战力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问题;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决定胜利的归属,前提是综合国力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战争能力。如果交战双方的国力能够全部转化为战力,则两国的较量就是国力的较量。反之,则不然。

就国力转化为战力的的效率和程度而言,北方渔猎游牧民族是远高于中原农耕民族的。北方民族虽然人口较少,制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但是却基本都实行军民合一的制度,全国适龄男子在需要时都可以作为战士出征;而且机构和制度较为简单,利益纠纷较少,统治成本低,在战争期间国家的力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说国力就是战力。

相比之下,华夏农耕区就有很大的不同了,除了在大纷争时代(例如战国时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而对外战争则处于次要地位,因而统治者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巩固内部的统治上来。此外,中原有大量的农耕区,需要大量的农民进行耕种,军队作战时也需要大量的后勤部队。因此,中原帝国只有一小部分的国力能被转化成有效的战力。

当然,即便中原政权的国力战力在转化效率和程度上不及北方少数民族,但由于国力远在对方之上,所以在双方的战争中一般也能取胜,尤其是强汉和盛唐。但就被少数民族打的最惨的宋、明(主要指后期同清军的作战)而言,其还有自身的特殊状况。

宋朝是公认的软弱之朝,赵氏兄弟为了稳固皇位,立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并为宋朝历代统治者所承袭。该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两宋期间,皇权基本没有遭受过什么像样的挑战。但是消极作用也同样是明显的,面对北部强大的辽、金的进攻,宋军的抵抗力是很弱的。

其次,宋朝皇帝普遍有一种商人思维,不仅仅把国内的商业搞得异常繁华,在外交上也常常一掷千金。在宋朝皇帝看来,除了皇位之外,一切都可以通过做生意的手段来解决,既然货物可以花钱购买,那么和平当然也可以。而且花钱买和平好像比训练军队、劳师远征更加划算。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再次,在宋朝,冗官、冗兵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造成了政府财政开支庞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军队的作战能力下降。

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宋的国力转化为战力的程度就很低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的大宋本该傲世天下,但却经常被打的溃不成军。不仅不敌强大的辽、金,甚至连西夏也打的很吃力。

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中契丹部族依照旧制,实行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契丹部族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活动,也是军事训练,人员的机动性高,在战争时期能够很快集合成军。大辽鼎盛时人口约为900万,但是其可以动员的总兵力竟高达160万以上;而冗兵十分严重的宋朝,兵力也不过百万。而且,由于长期进行不间断的骑射训练,契丹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远高于宋朝的步兵。

金是一个比辽朝更加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由渔猎的女真部族建立。实行兵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在单兵作战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上均不亚于辽朝。

相比辽、金,蒙古是一个更加纯粹的实行军国一体的部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内部几乎已经不存在什么重大矛盾,似乎每一个蒙古人的天职就是对外作战,就是征服,战争和掠夺是这个部族存在唯一目的,因而蒙古的每一分国力都是战争能力。再加上蒙古兵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当时一批优秀的指挥官,蒙古大军几乎是所向披靡。其强大程度应该不亚于当年的匈奴。当然了,匈奴生不逢时,遇到了强大的汉帝国,否则可能也会像蒙古一样能够肆虐欧亚大陆。

而较为弱小的西夏经济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在军事上实行部落兵制,战争动员的效率也高于宋朝。

相比宋朝,明朝的情况要好很多,明军的战斗力一直都是很强悍的。在中前期,明军基本上是无敌的。因此,本文讨论主要是明朝末年。

清军能够入关在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这运气可以表达为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对手比较弱。其实明朝一点都不弱,只是内部的问题太多了。朝堂上,君臣之间互不信任,政敌之间相互攻击;朝堂外,成千上万的饥民揭竿而起迅速汇集成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明军既无力平定各方农民军,又在同清军的作战中连连败退。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再看关外的清国,虽然也有内部矛盾,但是整体上还是比较团结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是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斗争,但是为了统一全部力量进攻明朝,他们竟然达成了和解,把一个小孩送上了皇位。因此人数不多的清军竟能像一把利刃一样插进了中华的腹地。

宋朝亡于外患,明朝亡于内忧,但本质上都是亡于自身。一个是富有而文弱,一个武装到牙齿却得了重病,原本强大的国力没有被有效地发挥出来,给了对手以可趁之机。

当然了,先进文明的生命力还是很强大的,辽、金、清都被中华文明改造了,而拒绝先进文明的蒙元很快就被赶走了。先进的终将战胜落后的,这话终究还是对的。

北京的历史是唐辽金元明清,不是唐宋元明清

在北京旅游,在一个景点一个导游说了一句话,却令我难忘。他说:“北京的历史在历经唐宋元明清后…………”云云,我当时真为他感到尴尬和遗憾,为什么呢?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

因为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北京不是历经“唐宋元明清”,而是“唐辽金元明清”。

北京可不属于宋朝!

当然,当年的北京还不叫北京,具体叫什么,我下面会说到。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蓝天下的故宫

据说现在很多北京本地人歧视外地人,想想真的幼稚和不应该。我猜他们或许从来不了解历史吧,要知道几百年前,北京可不属于富庶的大宋朝,那时候如果有地域歧视,河南人是可以看不起任何地方的人的,因为北宋繁华的首都就在开封。(北宋真的有地域歧视,但主要是北方人歧视南方人)

在两宋319年里,北京是属于辽国和金国统治的。当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年的辽国和金国也属于中国的政权。“唐宋元明清”中间少了个金朝 金朝为何不算正统?

不仅北京当时不属于宋朝,有一段时间,北京还是三无产品,怎么说呢?具体说来是在南宋末期了,当时北京不仅不属于南宋,也不属于元朝,也不属于金朝,典型的三无产品啊,那它属于哪个朝代呢?。

我们来看这一段历史,我们知道在当时北京是属于金朝管辖的,是金朝的首都,但在1215年蒙古军队就打败金国攻占北京城了,而元朝建立于1271年 ,也就是说从1215年到元朝建立的1271年这56年时间里,北京既不属于南宋(本来就不属),也不属于金朝(被蒙古赶出北京了),更不属于元朝(还没建立),那北京属于谁呢?

答案是,此时的北京属于蒙古帝国。

版图上巨大深绿色的是蒙古帝国,不是什么元朝,元朝只是他的一部分

当时蒙古帝国的大汉是窝阔台,正是在他是大汗的时期蒙古灭掉了西夏和金国。而窝阔台的继位者是忽必烈,当他于1260年继位成为大汗的时候,黄金家族内斗不断,蒙古帝国联盟已经四分五裂,金帐汗国、察合台汉国和伊利汗国基本上不听从他的号令,所以他也索性不做什么有名无实的“大汗”了,于1271年在他所实质控制的领土上建立了“元”朝。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

忽必烈(图片来源于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

所以北京在1215年到1271年这56年的时光里,是广袤的蒙古帝国的一个普通城市,历经了窝阔台和忽必烈两位大汗。

谁都有一段复杂的历史!

当然这段不太放得上台面的历史并不能抹杀北京作为中国著名古都之一的地位。

事实上,北京早在三千多前就以都城的角色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商朝的时候,北京所在的地区属于燕和蓟等部落的领地,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克商以后,分封召公于北燕国,分封皇帝后裔(一说帝尧的后裔)于蓟国,其中燕国的都城在今天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镇董家林村,而蓟国的都城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所以说,北京地区在公元前1045年就是燕国和蓟国的都城了,历史上也将公元前1045年作为北京建城历史的开端。

春秋初期,逐渐强大的燕国吞并了蓟国,并且将自己的都城迁到了蓟国所在地,所以燕国的都城从这一时候开始称为蓟城。蓟城就在今天北京地区所在的范围。

秦始皇统一中国灭掉燕国后,蓟城作为诸侯国都城的历史告一段落,秦国在旧燕国实行郡县制,蓟城成为地方上郡的治所所在地。

汉朝在北京地区时而设郡,时而设王国,但治所都在蓟城。

隋唐时期北京是东北亚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两个朝代均以北京作为基地和桥头堡征讨高丽等东北少数民族政权。

到了五代时期,发生了一件对北京影响深远的事情,当时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契丹出兵合击后唐为交换条件,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云”为大同,而“幽”即是北京。成功打败后唐后,石敬瑭建立后晋,而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后也以“辽”为国号建国,并且将幽州定为南京,又称燕京。儿皇帝赠送 让幽云十六州漂泊400年才回归故土

后来辽国被金所灭,金国于1153年以燕京作为首都,称为中都。这是继先秦燕国将北京作为首都后,北京地区第三次作为首都。(第二次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定都于幽州5年)

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朝代

图:元大都复原图探秘:元大都皇宫以蓝瓦白墙为主色调

蒙古帝国于1215年从金人手中取得燕京,1264年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271年元朝建立,1272年忽必烈将中都改为大都,从此北京成为这个前所没有的大国的首都。而后来的明清两朝也继承了元朝这一伟大的遗产。历史上这些朝代都不是一个首都 最多有五个首都

辽宋夏金元时期结构图_辽宋西夏金时期论文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

北京的古建筑

所以总结一下,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分别是:先秦时期的燕国首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的首都,辽国的陪都,金国、元朝、明朝、清朝的首都。而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京是一个地方重要城市,是所在地的郡或者州的治所。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o Right : The above ( the and if any) is an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media and only .:(at).

推荐阅读:

(蒙古记忆)辽金蒙什么关系没有有关系?

夏襄宗: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地位和腐败

二级建造师每日一练免费在线测试(2015

辽国金国西夏地图 宋朝为何发现一个非常奇

苟延残喘,仅靠海上贸易经济孱弱的南宋,西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