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婷:为什么北宋没有通婚的现象?
2024-05-20 14:02
文/张雅婷
中国的历史语境中,和亲通常泛指两国通过王室嫁娶结为姻亲关系。中国古代许多王朝都会以和亲方式与邻邦或异族政权交好,汉代昭君出塞、唐代文成公主入藏等和亲事件已成历史佳话。
但这其实是对中原王朝有些屈辱的事情,用女人来换取和平,为一些士大夫不齿。
让人意外的事,军事强盛的的汉朝、唐朝都有和亲,而总是被欺负的北宋却是例外,北宋在处理与辽、西夏的对外关系时,非但没有主动嫁女以求和睦,反而拒绝辽和西夏的和亲请求。虽然北宋文献中“和亲”一词出现频率较高,但大多指代“议和”,而非嫁娶之意。那么为何北宋没有通婚和亲的现象呢?
从北宋内部看,正统危机、民族偏见和高度发达的经济都是北宋拒绝和亲的原因。宋人以中原汉地正统王朝自居,但彼时辽国与北宋呈南北抗衡局面,西夏也逐日壮大,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并且,辽国虽为契丹人建立,但认为自己是华夏子孙,也以正统自居;西夏的党项人也认为自己并非夷狄,而是与汉人平等的民族。
北宋君臣虽然一直视辽与西夏为非我族类的夷狄之邦,但他们的态度和日渐强大的国力确实对北宋的正统地位造成挑战。当时,北宋的经济文化较周边异族政权发达,宋人心里具有一定优越感,此种情况下,北宋内部大汉民族意识越发强烈,民族偏见也越发严重。
因此,为了强调正统地位和保持汉族的纯正性,北宋君臣不希望与周边异族政权有姻亲往来,所以主观上对和亲嫁娶持反对态度。
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是北宋拒绝和亲的基础。北宋利用金帛和岁币来换取周边和平和正统认同,例如澶渊之盟中辽尊宋为兄,但宋廷每年要送给辽国十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庆历年间宋廷以五十万量岁币为代价拒绝了辽兴宗的和亲要求;北宋与西夏的谈判中,宋廷也以增加巨额岁赐为代价要求西夏称臣。高度发达的经济保证了北宋能以财力而非姻亲来换取周边和平。
从外部因素看,北宋的邻国辽和西夏都没有强烈的和亲意愿。辽建国之初便大量采取汉人典章制度,自视为中原正统王朝,并表现出统一中原的野心。辽以北方大国自居,要求除北宋以外的其他小国要来朝拜。辽还仿照汉唐怀柔远人的政策,通常以宗室或大臣之女嫁与周边国家,如辽圣宗统和七年时期嫁公主到到西夏、统和十四年嫁萧家女到高丽。
出于大国心态,辽国统治者愿意嫁女到外邦,却不愿迎娶外邦女子。此外西夏 辽 金 与宋的关系,辽国内部耶律家与萧家世代通婚、共议朝政,而宋与辽的和亲讨论则是宋廷嫁女到辽国皇室,显然这并不符合辽国传统。
因此,辽国统治者对与宋联姻兴趣不大,尽管辽兴宗时期辽国虽然向北宋提出和亲要求,但更多是将之最为增加岁币的谈判手段,而非出自真心。西夏虽然向宋称臣西夏 辽 金 与宋的关系,但党项人野心勃勃,并不甘心久居人下。西夏学习汉法,创立文字,一直将宋视为劲敌,因此西夏人也不热衷于对宋和亲。仅在毅宗时期内有没藏氏把持朝政,外有宋、辽、吐蕃三方压力,迫于无奈之下西夏才向宋求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