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中仅“皇宋通宝”使用九叠篆钱文
2024-04-06 16:02
我国的书法艺术中有一种书法充满了神秘之味,那就是“九叠篆”。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以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为佳。
“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每个字折叠多寡,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所以,号称“九叠篆”非一定是九叠,有六叠、七叠、十叠不等,说“九叠”,仅是形容折叠之多。此篆秦汉时尚无,唐、宋以来流行,但多用于官印上,如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
明朝甘旸《印章集说·国朝印》述: “国朝官印文用九叠而朱,以曲屈平满为主,不类秦汉制”。
这种篆书,后来又用于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上,造就出一种俗称“九叠篆皇宋通宝”的珍稀钱币。
之前,有钱币学家说古钱中仅“皇宋通宝”使用九叠篆钱文,是钱币中币文之“孤例”。又认为此钱系“置样钱”或“开炉钱”而系非流通钱币,令其身价爆增,珍贵无比。一枚小平九叠篆“皇宋通宝”则可拍卖上数十万,最高至980万元之巨。
然有史料记载,九叠篆的使用绝非仅在“唐,宋,明”,它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九叠篆也绝非仅有“皇宋通宝”钱在用!
“靖康之变”后,北宋的皇帝被掳,三宫六院的皇室家眷和人才工匠,皇帝玉玺被劫,中央官署遭到彻底毁坏,此类印玺多散失,湮没无闻,仅有零星存世。后在吉林舒兰征集到北宋涂金印,据说是金人劫掠之物;河北承德和内蒙发现的金代早期的“元帅府印”、保定征集甲申“都元帅府之印”、承德发现的“元帅监军之印”、保定发现的“元帅府监军印”等金代的所有官印均有叠篆笔。
宋之叠篆,后来也成为辽、西夏的官印格式,其印文也采用叠篆。如在辽宁凤城发现的契丹大字印,西夏的西夏文官印,“戊辰五年印”,元代的八思巴文官印,河北东光发现至元十六年中书礼部造“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印”。都仿造宋朝制度使用叠篆盘曲缠绕,仿汉而酷似汉文。元代的汉文印也使用九叠篆,文字基本与金代官印一致。
这说明,北宋以来,叠篆实际已成为宋,辽,金,元的官印象征。既然辽,金,元在官印上使用九叠篆书体,难免也学宋在钱币上使用!辽,金,元时期,最先它们无自己的货币,明间贸易以物换物是原始的贸易状态,后来学汉人,用汉人的钱交易,再后来利用掳来的宋朝工匠仿宋钱铸自己的货币,继而创造和发行自己的货币,绝对不泛在铸钱上用九叠篆命名。
所以辽金西夏元古钱币图片,仅宋朝的“皇宋通宝”是采用九叠篆的“弧例”说,可能并不成立。
关于此,还可以从存世的多种辽金元铸九叠篆古钱币上找到佐证。目前可见到采用九叠篆文字作为钱币文的“纪念币”,“年号钱”涉及辽金的年号有“大同”,“泰和”,“承安”,“天眷”,“天赞”,“天禄”,“天安”,“太平”,“至道”“大安”,“保大”,还有一些花钱,如定义为“上上”级的“本命元神”九叠篆星官人图花钱等等。就是在宋代所铸钱币中“九叠篆皇宋通宝”也绝非孤品,还有“至道元宝”“熙宁通宝和熙宁元宝”叠篆钱币与之相伴生辉。以下我们慢慢道来:
一、先从“皇宋通宝”九叠篆钱说起: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三月二十六日丁巳,始铸“皇宋通宝”钱。由于此后的康定、庆历、皇祐年号皆无小平铜钱,故翁树培判断说“皇宋通宝”前后仅铸造了十六年(1039-1054)。
“皇宋通宝”九叠篆钱目前已发现的钱币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叠篆的书写形式有两种。小平和折二的九叠篆写法与折三,折五与折十的九叠篆文字写法有异。钱币材质则有铜,银和“合银”(银铜合金)。而以用合银铸钱的辽钱有大量存世,有折三,折五,折十,还有更大直径厚度的祭祀用花钱叠篆钱存在,这类钱币的实际铸造年代可能并非宋,或辽,或后铸,是个待考的课题。
在各种形制的九叠篆钱币中,小平“皇宋通宝”九叠篆钱版本最多,现已发现至少有五六种版别。他们在形制大小和外缘宽窄上有所区别,直径最小的仅约为22毫米,最大约为26.5毫米。除自藏品外,我在互联网找到几枚的拓样,汇集在此与大家分享:
a. 中国博物馆藏小平“皇宋通宝”九叠篆铜钱,直径在25.3mm,重4.7g。
b.“满汀洲”网载小平钱
直径(25.72~25.92)厚(1.23~1.29)mm ,重量4.12 g。
c. 拍卖了50W的“皇宋通宝九叠篆”,径25.6mm,厚度1.3mm,重4.2g。
d. 自藏品。银质“九叠篆皇宋通宝”。
直径约为23.7mm,穿口5.3mm,厚1.2mm,币文高0.5mm,重约3.58克。
本品为干坑品。书法工整,构架精致协调,笔画转角自然圆润,字口深峻清晰,地章传世包浆厚重自然,浅薄但与铸材一体,深入钱骨,黑中透赭,绿锈潜伏,分布自然。边沿字体磨损痕迹不太明显但穿口磨损明显,使用痕迹历历在目,尽显初炉之貌,应系宋官炉初铸之品。美轮美奂,感官效果超越铜钱。
但就“九叠篆皇宋通宝”有无银钱问题,藏界看法分岐。其实,发现银质小平钱不止一枚。如:
1).〖360图书馆网〗有“国民一员”在2017年11月发表过一枚。径23.5mm,厚1.5mm重4.1克。
2).〖360图书馆〗“寒石”在2018年4月发表过一枚银质九叠篆“皇宋通宝”,直径23.4毫米,廓厚1.4毫米,穿4.9毫米,重3.89克。
3).《收藏界》(2009年第9期、2011年第2期)作者陈瑞海发表过一篇《从银质九叠篆“皇宋通宝”说起》的文章,展示了一枚他的银质钱币,直径22.5毫米,厚1.1mm,穿4.9mm,重3.39g(缺图)
三枚银钱均与我藏相当,应是此种材质的小平九叠篆“皇宋通宝”的佐证!
银质钱非行用钱,应是作为馈赠、赏赐、宫廷之用。加之银比铜耐腐,所以会比同形制行用钱品相保存完整些。
e. 辽铸“皇宋通宝”九叠篆背日月纹外缘连理花纹“合银鎏金”大钱。
直径70mm,厚8mm,重213克。此钱是传世之品,来源于东北依春地区满正黄旗世家传承之物。这种尺寸的大型钱币,也仅有大辽国铸有,我猜想系宫钱用(纪念,馈赠,宫廷内装点)或祭祀用大钱。
二、以九叠篆为钱文的钱币,“皇宋通宝”并非是“孤例”。
在宋钱中,除了“皇宋通宝”书九叠篆外,还有宋太宗赵光义,在“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开铸的九叠篆“至道通宝”;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铸九叠篆“熙宁通宝”、“熙宁元宝”和“熙宁重宝”钱;大辽在1115年前后铸造的九叠篆“大同通宝”,“天眷通宝”辽金西夏元古钱币图片,“天赞通宝”,“天显通宝”,“天禄通宝”,“承安通宝”和其他年号钱“泰和”“天安”,“太平”,“大安”,“保大”等等;还有辽铸九叠篆“龟鹤同寿”、“泉府元神”等花钱发现。
查历史,大宋适兴九叠篆铸造“皇宋通宝”钱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1039年)间至皇祐末年(皇祐年为1049年-1054年三月)。
这一时间段与契丹阿机保“建元神册”(公元916年)和大辽以后的金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建元“收国”,这段历史时期多有交接,辽金铸九叠篆小平钱并不奇怪!
以下展示笔者藏有的和互联网获取的钱币图:
a. 九叠篆“圣宋元宝”小平铜钱
径25mm,厚1.8mm。
圣宋元宝于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始铸,是仁宗“皇宋通宝”之后又一种不以年号命名的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对钱多种,皆为旋读。
b. 宋太宗赵光义“至道”年,996-997年铸有“至道元宝”和“至道通宝”钱,已知有真,行,草三体,未见九叠篆“至道通宝”。但现世中发现有下面这种年号钱九叠篆“至道通宝”背双星动物视图的小平钱。从钱币的材质,形制和币文判断,可能是“至道”年间辽金仿铸的宋钱。
此钱折二样币,直径28.7mm厚2.0mm穿口6.5mm。缘宽2.5mm,重达9.0g。
c.九叠篆“熙宁通宝和熙宁元宝”
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铸有“熙宁通宝”钱,同时铸有“熙宁元宝”和“熙宁重宝”。主流通货为“熙宁元宝”小平钱,面文分真、篆、行、隶四种书体,或有间杂使用。
2017年6月23日,山东济南有人在“中华古玩网”刊出“熙宁元宝九叠篆文折二样钱”“熙宁元宝”的图片,称为宋辽金试铸样钱。实际尺寸29*2mm(重量不详),素背。
下面这是我由原辽地“松原”,从数十枚铜钱中囊获的一枚九叠篆书体折二“熙宁通宝”铜钱。旋读。直径 29.3 mm 厚2.2mm,穿口6.2mm,重 9.38克。
d. 九叠篆“大同元宝”
辽太宗德光大同年间(公元947年)铸币,为辽钱上八品之珍泉。
径28.9mm,厚2.2mm,重9.21g。从币色和重量判断,这是一枚金铜合金纪念币。
e.辽金铸九叠篆“天赞通宝”
九叠篆“天赞通宝”背穿上日穿下龙,穿左右二仙。虽暂时不解其意,但此泉首见,在互联网上未见相同者,目前称作“孤品”是实至名归。愈看愈喜欢,越看越有味。
2017年,我曾见过“契国长老”发的一个贴子,虽也是九叠篆,但是“天眷通宝”九叠篆折二铜钱。径29.5mm ,厚2.1mm ,重8.7g。
而此钱“天赞通宝”。直径27.6mm,厚2.0mm穿口6.5mm,尺寸与之大体相当,直径小了2mm,但重量竟有8.08克,且通体金色。用金属体积和比重计算,铸材比重竟达12g/cm3以上,辩其材质系金铜合金币!
f.九叠篆“承安通宝”钱。
“承安”是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二个年号,历时五年(1196-1200)。承安年间所铸方孔圆钱过去未见著录。经网上查阅,在辽金故地东三省面世的辽金钱币中“承安元宝”小平钱和“承安重宝”折十大钱也浮出水面。而“承安通宝”少有藏家展示。笔者所藏这枚“九叠篆承安通宝”直径28.2mm,厚度2.2mm,穿口6.5mm,重量10.36g。
g. 辽完颜乌古乃(1021年-1074年),辽“太平”年间铸“太平通宝”,“太平元宝”九叠篆钱
h.辽铸九叠篆“天禄元宝”钱
“天禄”是辽世宗耶律阮的年号(公元947—951年)。天禄年间铸钱有天禄元宝、通宝两种宝文。有直读、旋读、书体有辽书、九叠篆,形制有小平、折二。
i.九叠篆“保大元宝,背鼠”钱。
此“保大”钱应非五代十国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43——954年)所铸,而应系辽天祚帝“保大”年间铸币。同时期铸钱还有“保大元宝背天”。
以上展示的辽铸钱,它们的尺寸介于28-29mm,是小平和折二之间。它们的厚度在2mm左右。
它们的重量远超同时代同尺寸大小的宋钱(通常在3克多)几克之多,能达到8+-10克+。
它们似为铜金合金或金银合金的实体。
它们的币文用“九叠篆”,其时间远超宋时适兴的“皇宋通宝”九叠篆之时。
它们的背非素背。总在穿左右携刻两星,在穿上下携刻谷物花饰和动物图。似为拜星,拜图腾之意。
j. 九叠篆“泉府元神”厌胜钱
《钱币小辞典》(文物出版社 1995.5)第237页,就已刊录过一枚九叠篆“泉府元神”厌胜钱(直径42毫米)。
笔者藏品,号称为花钱之魁的“本命元神”“上上”级花钱。
这枚钱径47.2mm,厚3.3mm穿10.4mm廓1.2-1.5mm外缘3.5mm,字高1.2mm,超重达37.61克。
考证材质应为精炼青铜或铜银“合银”。钱体比普通的纯铜材质钱币超重,精纯,手感密致沉重,币色有银质的温润。
小结:
本文篇幅冗长。其实还有许多九叠篆钱币的案例可以穹举。但通过以上存世九叠篆宋、辽、金钱币的展示应该已可以见得,曾经被民、清时期的钱币收藏家所说的位于“孤品”之尊的“九叠篆皇宋通宝”钱,确实非应用九叠篆书体的钱币“弧案”。中国历史和钱币文化,铸币史源远流长,我们必须要有敬畏之心。上下几千年,尚有许多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物件,我们并不知晓,够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去研究,去品赏。能还历史一个凤毛麟角都是我们该做的!
2023年7月20日撰稿于成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