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川西北名山——窦圌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江油
2023-05-30 17:10
川西北名山—窦圌山
张永兴
窦圌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江油市西北部,名闻川西北,是四川著名风景区之一。
《窦圌山志》记载,窦圌山古名猿门山,因山上猿猴较多,山形如门。后因山石像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圌(草屯),也称豆圌山。后来为什么又改称窦圌山呢?因唐代彰明县(今江油市青莲镇)有个主簿叫窦子明(又称窦子石)弃官隐居山上,换修了铁索桥,后人为纪念他,将豆圌山改名为窦圌山。
窦圌山“飞来峰”
千年名山窦圌山
窦圌山历史文化悠久。据《蜀中名胜记》载四川青莲道教文化,早在梁大同年间(535—545),窦圌山上就住有僧人。
唐代,由于李姓皇室奉教主李耳为祖宗,大力提倡道教。乾符年间(874—879),遵唐僖宗敕命,江油在山上兴建了云岩观。
宋、元时期,统治者对佛、道两教均采取保护态度,宗教徒们得以在山上“开堂说法,大启宫宇”,建造了规模宏大、工艺精巧的飞天藏,以及玄天观、炳灵宫、地藏殿等一批宫观寺庙。
明代,江油战事频仍,多遭旱灾、瘟疫,信教者减少,寺庙逐步朽烂,加之明末一场兵火,几乎荡然一空。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江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住在附近观雾山的了然法师移居窦圌山,在地方官吏、士绅和信徒支持下,大力开山辟路,修造寺庙,占地方圆数十华里四川青莲道教文化,使窦圌山获得第二次繁荣。
清末和民国时期,窦圌山再次衰败。
20世纪60年代后,江油对窦圌山按历史文物加以保护。
29世纪80年代后,江油再度对窦圌山划分保护区,修复寺庙景点。把窦圌山作为旅游区开发、建设,维修飞天藏,新建公路及公路大桥,架设客运架空索道,维修、恢复、新建了文武殿、飞仙亭、玉皇殿、超然亭等一大批寺庙景观和配套设施,让窦圌山焕然一新。
窦圌山的奇险幽之美
窦圌山是镶嵌在川北翠屏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唐代诗仙李白《题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诠释了窦圌山之美,美得让人入迷,美得让人心醉。它美得神奇、美得惊险、美得幽趣。(明)戴仁:“前朝栋宇祇今遗,西蜀山川似此奇。”(明)余坤:“峭壁千寻倚太空,五丁神斧显鸿蒙。”(清)朱樟:“隔岸人家藏画里,荞花如雪染秋田。”无数文人墨客在诗句中赞美窦圌山的奇险幽。窦圌山的奇险幽体现在三个方面:飞天藏、铁索桥、白皮松。
飞天藏,又名星辰车、转轮经藏。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为宋代文物。(清)朱樟:“嵌空枘凿呈巧制,蚁孔曲斗难针穿。”呈现了飞天藏神奇精巧的制作工艺。飞天藏身高达10.8米,直径7.5米,小楠木组成的天宫楼阁雕刻着200多个道教神像,神态各异,表情生动,彩画花鸟争奇斗艳。用飞天藏保存经书可防虫蛀。正因为飞天藏的神奇,成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当地僧人与信徒一起修建了云岩寺等建设,其中云岩寺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窦圌山上的飞天藏和铁索桥
铁索桥。窦圌山的南、西、北三面均为绝壁,三座主峰更是擎天壁立,如刀砍斧切仅一峰有路可登。《蜀中广记·高僧记》载,早在梁大同年间,山上就建有“神祠”,有僧人活动,并建有连接东、西二峰的“窄桥”(竹篾拧成的索桥)。唐高宗年间,彰明县主簿窦子明(一作子石)弃官隐居圖山,一炼道一边集聚资金,将朽断的“窄桥”撤换为铁桥。现在是两对191环铁链凌空飞架,连接3座山头,历经263年雨淋雾罩,仍然蓝光幽幽,不蚀不锈。更可观的是在离地50余米的左右摇晃铁索上,僧侣和山上工作人员还为游客表演“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节目。
白皮松。它生长在山峰半腰石缝间,或卧或立,或盘曲虬结,或倚崖倒挂,姿态各异。其树干呈银白色,一珠溜光,散落着梅花状的小斑点,针叶短而密,显青苍色,诚为松树中的珍稀品种。如今遍山小树节节上长,阵阵云雾笼罩,天上人间很难分辨。凌晨登临峰顶,可观云海日出,此时,幽趣、雅兴、豪情、壮志会油然而生。
生物宝库窦圌山
古诗赞美窦圌山“林深鸟乱喧,薄霭春多烟,微雪夏无暑”。
窦圌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适合很多植物生长和动物栖居。
植物丰富,就是一座生物宝库。有白皮松、木刺楸、黄连木、桂花、桃、核桃、枫树、梅花、梧桐、香樟、滇柏,樱花、玉兰、山茶、泽兰,还有冬青、忍冬、山药、苦棟、水萝子等各类植物百余种。
丰富的植物资源,养育了许多奇兽珍禽。据五代前蜀杜光庭《窦圌山记》、清《江油县志》载,古时山上多有飞狐、巨蛇、猛虎、豹子、猿猴、山羊、白鹤、乌鸦、杜鹃等。20世纪50年代前后,山里还有豹子、野猪、刺猬、野兔、松鼠、金鸡、娃娃鱼(鱿鱼)等。现在山上有野兔、蛇、刺猬、狗尾子、布谷鸟、蝴蝶、野蜂、蝉子等。
绿荫葱葱的窦圌山
千百年来,窦圌山吸引窦子明、景如果、李白、李儇、杜光庭、朱仲廉、杨庭杰、李调元、毛意欢等文士墨客留下经典诗句。山上的摩崖石刻、庙宇楹联、匾额、碑刻等,都是难得的文化珍宝。
窦圆山,也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特别提示
推荐阅读:
上一篇: 《知·道》构建巴蜀共赏的石窟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