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道教文化

《知·道》构建巴蜀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2023-05-30 18:04

成博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2018年,成都作家萧易历时八九年创作道教石窟艺术专著《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出版,构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日前,该书再传喜讯:斯内克瑞士图书公司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约,将在瑞士出版发行《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法文版,书名《Be Aware—— in Rock Caves》。以纸为媒,此次合作让巴蜀文化的国际表达越来越多元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_四川青莲道教文化_青莲岗文化陶器的地位

《知·道》构建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萧易曾出版《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古蜀国旁白》《纵目神时代》《金沙》《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寻蜀记——从考古 看四川》等专著。2013年,萧易出版了首本石窟著作《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从此将写作、研究的方向转向石窟。

《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是他2018年创作的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是一部“行走的书”。萧易用了八九年时间,在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对道教石窟进行田野调查四川青莲道教文化,收集一手资料,构造了从南北朝到清代的道教石窟序列,做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中国道教石窟的现状。它带观众走进繁复精美、神秘莫测的石窟艺术,重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驰骋于那波云诡谲的历史。石窟的真实、历史的缥缈,时空交织,包罗万象。深山寻访,问道知道,构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四川青莲道教文化_青莲岗文化陶器的地位_道教与中国文化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柳扬博士评价《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称,本书叙述分布各地的道教石窟,始自北朝,终于清代,跨越近1500年历史。作者的叙述视角颇为独特,有时他是一个隐身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和评判者,如同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进行讲解;有时他又是一个亲历者,有关石窟的故事是从他本人所见所闻及感受的角度叙述出来。如此,尽管中国古代道教石窟艺术,前人已有涉猎,但本书却独树一帜。贯穿全书,作者灵活自如地改变观察或叙述角度:全知视角使其有开阔视野,能让他融合道教教义、史实、掌故,给读者呈现石窟凿造的历史,百姓对神灵的祈望,以及造像风格的嬗递;而见证人的视角,讲述自己的亲历或转叙见闻,则以话语的可信性和亲切性补充了全知视角的叙述。

《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于2018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再版三次,先后获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半年最受关注图书”、中华印制大奖银奖、第27届“金牛杯”铜奖等,也凭借其独到的视觉角度、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创作方式,受到斯内克瑞士图书公司的青睐。

青莲岗文化陶器的地位_道教与中国文化_四川青莲道教文化

“最中国”的石窟,大部分在四川

道教石窟,堪称“最中国”的石窟,也是中国石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之前,极少有学者关注的领域,该书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工作之故,我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大地上的每一处石窟。2008年夏天,在重庆市大足县一个叫石门山的地方,我看到了不少于《西游记》里的相关人物。”谈及《知·道》的缘起,腼腆而带着书生气的萧易,扶了扶眼镜,向记者介绍道,《西游记》写的虽是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恐怕给读者印象更深的却是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为主宰的天庭,以及他们麾下天蓬大元帅、太白金星、六丁六甲、土地公公等庞杂的道教神祗。

四川青莲道教文化_青莲岗文化陶器的地位_道教与中国文化

石门山给了他一个启示,根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也是要开凿石窟的。从石门山回来后,他一直在想,道教石窟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在中国有着广泛分布?是否如佛教石窟一般,有着清晰的分期?

从2008年开始,他着手收集道教石窟的资料,每到一个地方做调查,都会仔细询问当地考古队、文管所境内有无道教石窟。几年下来,却是收获了了。这一方面是因为道教石窟存世稀少,另一方面,作为石窟研究的分支,道教石窟长期不受重视,许多龛窟连基础的调查、测绘都未完成,更别说建立完整的考古学序列了。

经过8年的田野调查,他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他说,中国道教石窟大致分布在北京、陕西、山西、四川、重庆、浙江、云南、湖南、安徽等省市,以四川省与重庆市数目最多、最为集中,这里古称巴蜀,有着深厚的道教渊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道教石窟并非分布在国人熟悉的道教圣地,像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而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荒野田畴,比如龙山、南山、石门山、麻空山、凤仪山、龙鹄山、长秋山等——这些不知名的山头,为了解道教提供了全新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道教石窟的大部分分布在四川,比如丹棱龙鹄山、仁寿坛神岩、安岳玄妙观、洪雅苟王寨、巴中朝阳洞等等。1995年5月,成都西安路石刻窖藏曾发现一尊道教造像,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南朝道教造像,现藏于成都博物馆。2020年,萧易作为四川省文旅厅文旅资源普查特聘专家,撰写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摩崖造像专项报告》,对于四川省新发现的佛教、道教石窟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些新发现的石窟,进一步夯实了四川省是石窟大省的地位。

风餐露宿 执念的田野调查

《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曾评价,萧易文质彬彬,很难把他与一个迈动双脚,奔走大地,探险加考古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些年来,萧易风餐露宿,执念的田野调查,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能够品味。

分享其中的故事,萧易打开了话匣子。

道教石窟,大多分布在深山中,比如剑阁县境内王家河、天马山等石窟。王家河石窟地处剑阁县毛坝乡宝桥村5组河畔的石崖上,剑阁文管所副所长王朝晖领着我,在河畔旁的公路上找了几个来回,也没找到石窟的踪迹,他在车上嘀咕:“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记得就在第三根电线杆下面,现在怎么找不到了。”后来才知道,因为农村线路改造,电线杆挪动了位置。我们又请当地人带路,才找到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

长期以来,一些道教石窟常常被当成佛教石窟,萧易在考察中也尽力还原其真实身份,比如彭州灵石村石窟。灵石村是彭州两个高山村之一,境内群山起伏、植被繁茂,三块大石包呈品字形分布,11龛、21尊石窟就开凿其上。萧易来到这里后,认为该地区以道教石窟为主,“灵石村天尊座下雕一狮子,狮子口吐莲茎卷草,密布石窟,布局、题材与绵阳西山观颇为相似。绵阳西山观是中国少见的隋代道教石窟群,诸如‘大业六年’‘大业十年’等题记,将时间之针准确定格在隋代。这似乎意味着,灵石村的开凿年代,似乎也早在了隋末唐初。”

值得期待的是,萧易另一本关于石窟的新书《生如莲花——供养人与巴蜀石窟》,也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金石、碑文中寻找材料,将目光投射到历朝历代修石窟的人——供养人的故事四川青莲道教文化,探寻人的喜怒哀乐、命运浮沉对于石窟题材的影响。

推荐阅读:

古建筑群见证历史王屋山的人文景观,你知道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

十个夏季艺术节,让你改变往年的一成不变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期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