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们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深度好文)
2024-03-28 14:0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妙。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开篇的第一章。向我们展示了道是不可言喻的,同时也是玄妙的。这是看似不高深,但又特别深奥的古典著作。多少看来,无数先哲潜心研读,收获满满。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都取得的非凡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道教对们中国的一些方面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聃,也叫李耳,按照《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是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大约生于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就满头白发,因此被人们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王朝史官,按现代的理解,也就是图书馆长、管图书。
我们也知道,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开创儒家学派至今,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其实,老子是孔子的前辈,相传有一个孔子问道的故事: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周朝的都城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就在大厅里接待了他们。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在。君子有了合适的时机,遇上英明的君主,就会驾着马车,穿着韩服出去做官;要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就像蓬蒿一样,到处飘落,随遇而安。我听说,擅长做生意的商人把他的货物藏得严严实实,却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君子有着高尚的德行,但表现上却显得非常愚钝。抛去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去你做作的姿态、神色和过于远大的志向,那些东西对你没什么好处。我要说的,也就是这些。”在回来的路上,老子向学生们感叹道:“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跑。飞着的鸟能够用箭去射它,游着的鱼能够用线去钓它,跑着的兽通用网去捉它。如果说到龙,我就直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了,国为龙是乘风腾云上天的。我今天看到了老子,才知道他大概就是龙啊!”
这是孔子对老子的高度评价,认为老子是“真龙”,这足以见得老子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影响力之大。
既然老子的思想学识,在当时影响很大,许多人也就喜欢他,想向他学习。但老子潜心钻石道德学说,他的学说主要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在周朝住了很久,后来看到周朝逐渐衰弱,感到非常伤心,就骑车他的牛,离开了都城。一路向西,一直走到函谷关,在那里遇见了关令尹喜。他非常钦佩老子的学问,知道老子要离开的意图后,就盛情邀请老子给他写点什么。后来,老子就写了共用5000字的《老子》这本书。写完之后,老子就骑上青牛,出函谷关,从此不知去向。《老子》亦名《道德经》,分上和下两篇,上篇是道,下篇是德,所以叫做《道德经》,主要内容就是关于道德。
到了战国时代,宋国蒙地出现一位叫“庄子”的人,他和老子被后世尊称为“老庄”。庄子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官,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出生比老子晚了几百年。他的知识非常广博,可以说是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但是他的主要思想还是来源于老子的学说。庄子的作品,现在有《庄子》一书,《庄子》也叫《南华经》,为内篇和外篇,其中一部分是庄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他的弟子以及其它人的作品。这本书和《老子》一样,都是道家的经典作品。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抽空详细地阅读《老了》和《庄子》,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多多。
一、历史上,道家出现了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源起于春秋时期,在先秦和汉朝初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至汉武帝时期,由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道家思想受到限制,将儒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而道教则兴起于东汉末年,由于时局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当时的统治者们为了加强统治,便大力地推崇道教,经历汉魏时期,到了隋唐至北宋年间,道教也追来了兴盛,经历汉时的发展,到了南宁金元时期道教也进行了一系的变革,也陆续出现了新的道派。但不论如何发展,道家思想一直是不变的根基。不管是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还是修炼方法都是道家思想的主张。重视天道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修炼者参透天道顺应自然,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所以说道家是道教的行动思想、规则,而道教是道家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的集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不去过分研究这个的话,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个清清楚楚,因为本源是相通的,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本体。
道教自战国以来,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各个历史时期对道教有影响的人物也不计其数。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一共81章,上篇讲的是道经,下篇讲的是德经,其全书的思想结构是以道为体,德为用,全书上下只有短短的5000字左右,但就这短短的几千字,它深远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法律、民生、精神、文化、养生等诸多方面,就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称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精神代表者。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到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奉作仙道之祖。在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中,其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验证了“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首先,“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次,“道”是无。
2.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后,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被道教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这本书的内容共有10万字左右,在该书中它着重强调了“仁义”与“道德”,还强调天道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等相关思想,庄子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医学、养生、宗教、及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清朝时期的金圣叹则认定该书为天下奇书,而闻一多则说庄子在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烙印。可想而知庄子的道家思想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历史的进程,同样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 道教代表人物——列子
列子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道家代表人物。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列子》一书,内容篇篇珠玉,如家喻户晓的《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均为道家经典,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他对生命表现出极为达观磊落的态度,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4. 道家代表人物——鬼谷子
鬼谷子是著名道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目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道教后人对鬼谷子的尊称,将他与老子同列。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称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称为真人,所以历来有鬼谷子经数代而不老的传言。最经典的著作有《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等。
5. 道家代表人物——张道陵
张道陵是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师从太上老君,被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著书有《老子想尔注》,弟子达3000多人。张道陵所创始的正一派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自可你为中国道教第一山。
6. 道家代表人物——葛洪
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不仅学习道教,早期还学习过儒家经典,后在代表作《抱朴子》中,开创了融台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先河,对早期道家的神仙理论进行了改造和总结,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葛洪在医学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旨,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著有《肘后备急方》。
7. 道家代表人物——陈抟
陈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尊奉黄老之学,后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陈传的道教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同时也继承先奏两汉等道家易思想,著有《正易心法》《道德经注》《南华经注》《易龙图》等。其中的《易龙图》,在中国道教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道教仪范在修持中的意义,他建构起了各学科的框架体系,和以“易理”为指导思想的各学科学术走向,对中华文化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
8. 道家代表人物——王重阳
王重阳是道家全真教的创始人,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被尊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传统道教延续至北宋末年,已呈现不景气趋势,甚至出现了流弊,引发社会负面典论。王重阳励志图新,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同时他创立了全真教,使道教得以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了道教的广泛传播。
9. 道家代表人物——邱处机
丘处机为道教全真道掌教,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对道教传统文化的汇集尤为重视,修复重印了大量古籍,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接班人,如尹志平、李志常等,著有《北游录》与《大丹直指》,前者是元代全真教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后者被后人誉为“文简而理直,实修真之捷径,入道之梯楷”,乃中国道教经典著作.
10. 道家代表人物——张三丰
张三丰是道家武当派创始人,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作为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目我求,命目我造”,所创武学多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等十七支。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明清很多皇帝都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张三丰也曾出手相助,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寻找张三丰。
11. 道家代表人物——葛玄
葛玄是三国时吴国丹阳人。出身宦族名门,生而秀颖,性识英明。自幼好学,经传子史,无不博览,尤性喜老、庄之说,年少即名震江左(江东),十多岁时,俱失怙恃,深感人生无常,乃发心学道。于是遁迹名山,参访异人,服饵芝术,精勤苦修,遂得成仙,世称“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据《抱朴子》记载,葛玄曾从仙人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九鼎丹经》、《金液仙丹经》等道法。后葛玄勤奉斋戒,感老君与太极真人,降于天台山,授葛玄《灵宝》等经三十六卷。久之,太上老君又与三真人,从官千万,命侍经仙郎王思真,出《洞元》、《大洞》等经三十六卷,及上清斋二法,灵宝斋六法等。葛玄足迹历遍灵岳、赤城,罗浮等名山大川。
也曾于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修道。擅长符咒诸法,奇术甚多,能遨游山海,分形变化,尤长于治病收劾鬼魅之术。《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弟子郑隐得其法术。 葛玄在世间虽然游戏无常,其实学道十分认真,道术十分高明。所以在仙界的地位很高。玉皇大帝座前常有张、葛、许、姚四大天师协助办理文案,位居第二的葛天师,便是葛玄葛仙翁。
12. 道家代表人物——王玄览
王玄览是唐代高道,法名玄览。王玄览曾学道于茅山,后隐居成都至真观,并遍研道、佛学说,常与学士道人谈经论道,远近知名。武则天神功元年奉召入京途中,行经洛阳,仙逝,号“洪元先生”。 王玄览的思想渊源自道家,兼采佛家之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以道为主夹杂佛家学说的合流色彩。他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可道”与“常道”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即“相因生”、“相因灭”。同时,两者也不可分割,互为体现。没有“常道”,则“可道”不能存在;没有“可道”,则体现不出“常道”。“不是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是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玄珠录·卷上》)
王玄览主张以坐忘养神的方法作为修道者进入“常道”的途径,可称为“心证”,而灭知见。“一切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知见灭尽,乃得道矣。”他的思想及理论极大地充实了道家的义理,对后世的道教有不小的影响。王玄览的著作大部分佚失,今存其弟子辑录的《玄珠录》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收录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理论问题一百余则。
13. 道家代表人物——魏伯阳
魏伯阳,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 魏伯阳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瞻文词,精通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视轩冕,如秕糠。乃从阴长生得受金丹大道,后与弟子三人入山炼神丹。丹成,知弟子中有守道未笃者,乃以丹喂白犬,白犬暂死,自己也服丹暂死,以试弟子。独有一虞姓弟子说:“吾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将无有意耶。”也服丹暂死。余二弟子不肯服食而出山去。
二人去后,魏伯阳即起,将所服丹纳死弟子及白犬口中,都活了过来了,一起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书与乡里,寄谢二弟子,二人方乃懊悔不已。 魏伯阳所作《周易参同契》,共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做丹之意。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后世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极大。历来对《周易参同契》的注释不断,由于该书主要谈外丹,兼及内丹,故《周易参同契》的注释分内、外丹两大派。魏伯阳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最早的炼丹家。
14. 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家、文学家、学者,字“通明”,自称“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附近)。陶弘景出身于南朝士族,十岁就读了《神仙传》,十五岁就写了《寻山志》,表现出浓厚的隐逸志向。二十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大约在三十岁左右,陶弘景拜东阳道士孙游岳为师,学习符图、经法和诰诀,遂游历名山,收集仙药道经。
陶弘景整理了杨羲、许谧等人传教的史料,编成了《真诰》一书,系统阐述了上清经派的历史。他在茅山开设道馆,广收门徒,开创了茅山派。 陶弘景精于医道,著有《神农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他的《养性延命录》至今仍是重要的养生经典。他的《神农本草集注》首创药物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效验方》、《肘后百一方》是中医学方面的著作,在历史上都有相当的影响。陶弘景还有著作《华阳陶隐居集》、《集金丹黄白方》等多种。
15. 道家代表人物——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法号道隐,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官之途,而喜好外游。曾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勤学苦读,深得潘师正赏识,得受上清经法及导引,服饵诸术。后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 司马承祯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令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句,刻为石经。
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飞。于王屋山飞升,飞升后,唐玄宗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与当时达官雅士陈子昂、李白、宋之问、孟浩然、贺知章等九人交往甚密,时人称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著作很多,最主要者有《修真秘旨》十二篇,《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坐忘论》一卷,《修身养气诀》一卷,《服气精义论》一卷,《采服松叶等法》一卷,《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一卷,《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二卷,《天隐子》八篇,《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一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一卷,《素琴传》一卷,《茅山贞白先生碑阴记》等。其中《坐忘论》和《天隐子》,是其修道思想的代表著作。
16. 道家代表人物——杜光庭
杜光庭,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学识渊博,尝谓:“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杜光庭主张“仙道合一”,不拘束于一途。
他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黄、玉等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杜光庭尤喜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宋史·艺文志》记载,杜光庭曾撰《髯客传》。他的著作极丰,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对道教的建设、传播与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
如此多的先哲都在发扬光大道家的思想,足见道家思想在对我们后世的影响。这也道家名士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就算在当代,学习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会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二、在历史长河中,道家对我们中国都有哪些影响?
道家在哲学、政治、道德、人生观、宗教等各方面都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在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作为显性文化存在, 而多数情况,则以隐性文化在思想史上起深层作用和影响, 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具有深远长久的生命力。
道家对中国古代哲学影响极为深远。这种影响自先秦就已开始。先秦时代的儒家和法家, 都受到过道家的影响。道家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还表现在许多哲学范畴的广泛使用上。此外,先秦时的法家很多人都曾受道家影响, 像申不害、韩非等早年都曾学黄老, 法家本是一个现实功利性很强的学术流派, 他们的哲学基础可以说全靠道家来提供。
道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和复杂。道家对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 它被统治者视为必不可缺的“ 帝王之术” , 努力修习; 另一方面它又被统治者视为异端, 加以歧视。这是因为道家本身就有两大趋向迥异的流派的缘故。
道家追求伦理道德的内在精神, 对后世的伦理思想史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老子: “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指出人为地提倡某种道德实际乃是这种道德已经沦丧的表现。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关键不在于形式上怎么提倡,而是要从人的心灵深处、感情深处解决问题。这一点, 倒与儒家创始人孔子有某种相似之处。
道家的人生观对后世影响非常广泛。历史上那些志趣高远、 淡薄名利、胸襟开阔、性情豁达,对生活持乐观态度, 在坎坷挫折面前谈笑风生的人。他们大多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外似愚拙, 内藏机智, 宽容大度, 能藏垢纳污,不患得患失,不宠辱若惊, 能刚能柔, 能进能退, 办事稳重沉着, 富于弹性的人, 也多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僵赛反俗, 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 对现实事事看不惯,又不肯同当权者携手共进,,只站在一旁冷眼观看, 发表些充满愤世嫉俗的高论, 做出些违背常情的人, 也往往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与世无争, 和光同尘,心似死灰, 或遁迹山林, 情愿薄食菲衣, 与鸟兽同群的人, 也可能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
道家对宗教的影响也极为深刻。许多学者都已指出, 佛教传入之初, 人们都把它看成与黄老是同一事物。因为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不易被人理解, 佛教学者向人们传播佛教教义, 也往往借助道家的思想, 所以早期佛教徒中学《老》、《庄》的人特别多。佛教的发展历程就是越来越中国化的历程, 最后终于形成了所谓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有很多方面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吸收和融合是其主要内涵。而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与佛教沟通的是道家文化。
三、现代人学习道教有什么好处?
《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经久不衰,虽然只有5000多字,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之博大,思想之深奥,值得我们现代好仔细研读。那么读《道德经》,那么我们现代人都有哪些好处呢?在此,我就列举一二,与君分享,希望都在经典中获得喜人的收获!
第一、 可以净化我们浮躁的心性,让这颗容易躁动的心能够平静下来。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时道教仪范在修持中的意义,会让我们心境平和,引导我们去思考。让我们知道,其实身边的许多东西不是我们争就能得到的。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向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么邪?故能成其私。”其中就告诉我们,想要得到的,争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第三十六章也呼应了这样的道理,如“将谷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第二、 我们在做事时,之所以感觉未能达成是自己的满意或者不顺心。往往可能源自于我们自己做事的方式是否出现的问题。 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一章告诉我们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运行规律,我们做事要符合道,而不是逆道而言,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往往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第三、 让我们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学会平衡。《老子》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向我们展示了做人要适可而止,学会藏锋,不要将自己刚强的一面处处展现出来。要低调行事,学会平衡,过犹不及是智者应该追求和践行的道理。
第四、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人先哲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著作,其中许多著作无不体现和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为了能读懂经典。我们也必要了解一个基本的著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经经典读通读懂。
我们从不缺经典书籍,我们缺的是将经典读懂后去实践的决心和坚持。无论何时,这都是我们值得去了解的一段历史,《道德经》也是我们一生值得研读的经典。
推荐阅读:
上一篇: (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2期刘仲宇
下一篇: 道教的五乘之法,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