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道教小说的话本插图(资料图)


2023-09-17 11:07

[摘要]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元明之后的小说,从其背景架构、情节叙述、人物描写来看,都颇有道教的影子。文章具体分析了《水浒》、《三国》、《西游》、《聊斋》等几部小说,以做示例。

文/李信军

道教小说是道教信仰与小说形式的结合,是道教思想文化的文学延伸,是道教信众情感个性的艺术表达。

道教小说是道教信仰与小说形式的结合(资料图)

道教小说的形成,经历了汉魏两晋南北朝的草创,隋唐五代两宋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从大体上说,道教小说可分为志怪体、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四大类。

宋元时期,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原先“变文”、“俗讲”一类的说唱文学西游记 的道教文化,发展成为“话本”小说。

道教的话本类小说即指以神仙、鬼怪为内容,以反映道教信仰为宗旨一类的文学体裁,如《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定州三怪》等等。

“三言二拍”的话本插图(资料图)

话本小说在明代中叶以后有了较大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而简称“三言二拍”。

这些白话短篇小说,取材广泛,内容多样,表现道教神仙信仰或道教生活的篇目主要有《灌园叟晚逢仙女》、《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杜子春三入长安》、《李道人独步云门》、《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陈可常端阳仙化》、《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旌阳宫铁树镇妖》、《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等。

从其他几部古代小说名著当中,亦可看出道教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是十分广泛且深刻的。

《水浒传》(资料图)

如:“话本体”小说《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为施耐庵。本书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由于《水浒传》来源于话本,因而在语言表现方面,口语化很强。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可以说,这本小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书在涉及道教方面,没有过多的直面陈述,而是从侧面入手,展现了道教的法术、信仰和社会影响。比如,在章节题目中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等。在人物塑造上西游记 的道教文化,有神行太保戴宗,在腿上绑上神符后,通过讽诵咒语,即可夜行八百里;也有入云龙公孙胜,是一位修行且功夫很高的道士。

在情节方面,九天玄女授宋江兵书一部,并告诉公孙胜“依此而行,可教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等章节典故。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道教思想在社会各个阶层、时期的普世性、适用性和广泛性。

神仙相助(资料图)

“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完成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一部历史小说,其始于黄巾起义,而终于两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至280年间的历史风云。

在《三国演义》中,最突出的是两位修道高人的事迹。一个是于吉,其修道于江东,以行医济世、符箓度人为宗。小霸王孙策发现后便问于吉何处得道。

于吉回答说:“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之上,号曰《太平清领书》,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孙策一听,于吉“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便起疑心,再看群臣、百姓对于吉十分崇拜、敬重,深感危及自身统治,便将其杀死。

从此之后,孙策坐卧不安,总感觉于吉要来向他索命,不久便于惊惧中死去。正史不载于吉此事,反说孙策为许贡之门客将其刺杀致死。

左慈戏曹(资料图)

另一位高道是左慈。史书上说他主动挑战曹操,其先将黄柑桔变成无肉之柑,戏弄于曹操。后又告诉曹操说他学道30多年,于雷劈石壁中得《遁甲天书》三卷,能度人生死,并劝曹操随其入山修行。

当曹操说不忍心丢下天下苍生黎民之时,左慈又故意劝他让位于刘备,触怒曹操,被打入大狱。在狱中,左慈通过辟谷之术,不吃不喝。

当曹操再次召见他时,他却表演起了取龙肝、牡丹花及钓松江鲈鱼等法术,令群臣皆惊。曹操后将他杀死,他死后还能提头来打曹操,剧情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西游记》剧照(资料图)

“传奇体”小说《西游记》,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辛力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终完成的一部著作。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客观地看《西游记》,其中有关道教的内容十分丰富,甚至可以说,《西游记》虽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但就其宗教思想体系来说,却仍然是道教的。

《西游记》中很多的诗词、韵语、修行术语、典故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道教丹道学的内容。如张伯端祖师的《悟真篇》、王重阳祖师的《全真集》、马丹阳祖师的《渐悟集》以及彭致中的《鸣鹤余音》等等。

高道刘一明曾借《西游记》阐发道教真义(资料图)

《西游记》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长生不老”思想,这一思想其实正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基础和反映。

《西游记》从第一回的《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开始,就直接明了地阐述着道教的教理和教义。

再比如孙悟空这个人物,他大闹天宫之后,乃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五行”本身就是道教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和基础,并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丹道、法术、修持思想。这个细节体现出道教对于执笔者的影响之深刻。

《虎溪三笑图》中的“三教圆融”(资料图)

而通过全书的内容来看,其中的天宫、神仙、腾云驾雾、仙花异草、妖狐精怪等都是道教信仰在民间的具体象征和反应,被作者仔细观察之后,纳入小说体系之中。

通过《西游记》可以看出,历代文人雅士对宗教神话小说故事的融汇和贯通。《西游记》充分体现了元明之际“三教圆融”思想,突出了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

而“志怪体”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作品多达四百多篇,透过人鬼怪异、鬼魅妖狐等奇幻故事,寄托着蒲松龄内心的不平和孤愤。

《聊斋》之中多有狐仙精怪(资料图)

他的《聊斋》可大体归纳为几大类,即:歌颂爱情、揭露社会黑暗、暴露科场弊端、讽谕世情和异闻笔记等。

《聊斋志异》,可谓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其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突出了道教教义中的善恶、美丑观念,推广人们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摒弃,对美的向往和对丑的同情。

在故事情节方面,作者蒲松龄把道教中的神仙真人、地府阴曹和日常的百姓秀才等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十分引人入胜。故事中,神仙下界或降妖除魔,为民除害;或乐于助人,解人急难;或指点迷津,度人修行……

对恶的摒弃,对美的向往和对丑的同情(资料图)

书中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情节曲折感人,文字通俗易懂,因此一直以来深受百姓的喜爱和传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蕴含着的道教伦理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有着具有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

推荐阅读:

道家道教重要参考书目:从道藏到中华道教大

古建筑群见证历史王屋山的人文景观,你知道

初真戒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

黄信阳道长的厚礼,向中国年轻的道教领袖

(微拍公告)2016年10月24日微拍目

书画鉴真与辨伪、明清肖像画的演进与鉴藏

你知道泰山道教文化观后感怎么写吗?你了解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