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玉林市博物馆:探寻玉林历史,感受文化魅力


2024-06-13 15:03

玉林,是一个文化城。走进玉林市博物馆的玉林通史展,迎面就是“千年古州 岭南都会”。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玉林的历史可谓久矣。仔细看看玉林的漫长过去: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玉林就已经有远古人类生存。他们最开始制作的工具也许是竹木器,接着他们学会了制作石器,文明的火种慢慢地在玉林土地上点燃……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生活在玉林的先民们形成了原始信仰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他们通过切割、打磨,把大石铲做得匀称而精美。大石铲文化是出现在广西许多地方的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在玉林发现大石铲,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玉林古老部落通过迁移等不同文化交流方式,慢慢形成或融入了更大的文化圈。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从秦朝时被划入“象郡”开始,玉林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文化血脉血脉延续不断,留下了无数文化遗产,它们是玉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沉默、真实、清晰的玉林。

我想,我可以从八个方面认识玉林——这是我心中的玉林“八宝”。

第一,流传千年的青铜重器

古代中国有着漫长的青铜时代,玉林市也出土有大量有瓯骆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体积大、制作精的铜鼓。

中国南方各省的盆友们,对铜鼓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玉林市博物馆展出了很多件铜鼓,其中的“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是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宝”。1993年2月,它出土于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莲塘坪火烧岭,重达173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灵山型铜鼓。在玉林的容县和北流都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唐时期冶铜遗址,这些灵山型铜鼓也许有一部分就是用本地铜铸造出来的。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局部,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汉代,官方崇尚“以孝治天下”,规定对高寿的人进行奖赏,奖品多为鸠首杖,而玉林市兴业县出土的这个汉代杖首,则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唯一一件双羊形铜杖首。在同一地方还出土了一个汉代羊形铜灯。这两件青铜器是重量级的广西出土文物,都曾亮相2018年的“心仪广西六十国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物博物馆事业成果展”巡展。

此外,玉林市还曾发现有神秘的羊角钮钟。这种奇特的钟曾经出现在著名的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之中,两千年前,它大约是原始民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器物,它象征着无所不在、无远不届的伟大神明。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双羊形铜杖首,拍摄于南宁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汉代羊形铜灯,拍摄于南宁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羊角钮钟,拍摄于玉林博物馆

第二,规模庞大的瓷器工业

一提到南方瓷器,很多人就会想到景德镇。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广西也形成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力的瓷窑。目前在玉林发现了北流岭垌、平山新村、容县城关窑等多处窑址,其中北流岭垌窑址方圆约三平方公里,采用依山斜坡式龙窑,每条窑长达到一百多米。从胎质和釉色来看,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

这些宋代瓷窑往往以印花、刻花、划花等方式来装饰瓷器,我们可以在玉林市博物馆见到一些精美的蘑菇型瓷质印模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它们用来在尚未干透的坯上拍印出缠枝花、荷花、菊花、双凤、游鱼等不同花纹。有人认为,有些海藻纹、海水楼船纹的瓷器,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到其他国家的,聊备一说。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岭垌窑址碗模,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宋代以后,玉林的瓷器烧制沉寂了一段时间。到了清代中期,北流岭垌等地又出现了大量瓷厂,民用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生产重新兴旺。据说在清代宣统二年(1910)北流年产瓷碗170万只,民国22年(1933年)有记录称北流每年出口瓷器约1.5万件,陶器约15.1万件。1946年时,北流还有22家碗厂、22家缸瓦窑。在清末民国时期,有时会烧造一些富有时代色彩、体现爱国情怀的青花瓷器,比如下图: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第三,沉静幽玄的道家洞天

中国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之说,其中,有两个洞天在玉林市,魏晋以来就享有盛名:

第二十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仙人刘根治之;

第二十二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亢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

都峤山又名容县南山,距离容县县城10公里,是“三教合一”的胜地,山上保留有天下第一大“佛”字摩崖、千年禅寺云溪寺等等,如今是4A级旅游景区。勾漏洞因溶洞勾曲穿漏而得名,位于北流市城东5公里,保留有一百多处各种书体的石刻。明代永乐年间解元郑义所书写的“勾漏洞”三个大字,共宽2.4米,高7米,笔划宽22厘米。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玉林市这两大道教洞天,都和一位著名的道教人物葛洪(约公元284—364年)有关。葛洪是东晋丹阳郡句容县 (今属江苏)人,字稚川,号抱朴子。晚年时,他闻说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 (今北流县)令,传说中他曾在都峤山栖息,在勾漏山洞采药、炼丹和修道。勾漏洞的碑刻,有的即与文人雅士寻访葛洪仙踪有关。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勾漏洞风光

第四,灿烂多彩的民间信俗

除了名扬千年的道家两大洞天之外,玉林还曾出现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俗。儒家文化等信俗是通过“文化拓边”从中原等文化发达区域逐渐流传而来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玉林孔庙,系元至正三年(1343)知州张按摊不花迁建,它原本的庙址在城南南流江畔,宋代至道二年(996)就已经建立了。玉林市博白县中学校园里还有一个字祖庙,这是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由知县、教谕等人为了纪念仓颉、沮涌而集资兴建的。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字祖庙,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也有很多信俗具有“岭南色彩”。比如“华光”信俗。华光,又称火神、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三眼马王爷等等。道教的《道法会元》中称其为护法四圣之一,其他三圣可能名气更大一些,他们是关羽、赵公明和温琼。在佛教里,不知道有没有盆友记得《西游记》中的一段描述:唐僧一行路遇一座倒塌的牌坊,牌坊上有一块旧匾额,灰尘间写着四个大字“华光行院”。唐僧下马,对徒弟们说:“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职,化做五显灵官,此间必有庙祝。”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华光菩萨像

在岭南,华光崇拜非常兴盛。据不完全统计,玉林各地至少有100多个村庄存在华光信仰。广东佛山把华光当做粤剧祖师,玉林则奉为武功祖师,因此玉林的武馆、宗祠中往往有华光神位或塑像。

天后,是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对海运女神林默(960—987)的称呼。据说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屿,幼而聪慧,得观音或说得神仙点化成为剩女,能治病救灾、收鬼除怪。公元987年重阳之日,为救海难而死,年仅28岁。之后民间逐渐形成了天后信仰,认为她能保护航运。在玉林,见诸史书的天后宫多达12座。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玉林市绿杨高岗岭天后宫

玉林还流传有蓝爷崇拜,蓝爷是玉林民间制造蓝靛的行业神。在北流南部乡镇,冼夫人崇拜比较集中。冼夫人本名冼英(512年—602年),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俚人(壮族先民的分支)杰出的女性领袖,周恩来曾称她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也被民间称为“岭南圣母”。北流的裴圣奶信仰也比较有影响,裴圣奶又叫裴九娘,传说中生于南宋末年的北流市西琅镇平地山村,抗击山贼时遇害,后成仙显灵,民众在她每年出生日(农历三月十七)举行祭祀。

在离玉林约12公里的寒山,宋代时就已经建起供奉寒山三圣的庙宇。据说寒山三圣的圣诞分别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四月十五和九月十五,因此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寒山诞”庙会。

第五,奇特精巧的天南杰构

明代万历元年(1573),在容县的经略台上修建了三层楼阁。因曾奉祀被道教称为北方水神的真武大帝,“以镇篱火”,也被称为“真武阁”。不过,在一定意义上,真武阁是由四百年后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的。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1962年,梁思成来到容县考察真武阁,通过他发表的论文,人们才知道容县有这么个奇特的建筑。全楼阁高达13.2米,面宽13.8米,这么高大的建筑却不用一件铁器,全靠榫卯结构。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它的二楼有四根内柱,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屋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是悬空的——它巧妙地利用了杠杆作用,使真武阁像“天平”一样维持了平衡,这是在我国木构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因此费孝通为它题词“杠杆结构,巧夺天工”, 商承祚教授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第六,暗含风水的客家围屋

在玉林有两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别为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和北流市民乐镇萝村。不过,玉林的客家围屋建筑也很有趣。

围屋在南方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都很常见,它的规模庞大,有利于家族团聚;注重保卫功能,以求防御战争;布局严谨合理,暗含风水。

以目前所知最大的广西客家围屋硃砂垌客家围屋为例,它位于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街道岭糖社区硃砂垌自然村。这一围屋初建于乾嘉年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坐北朝南的“大夫第”,有三进两廊两天井,每进三开间,左右两侧对称排列五组建筑,每组各三座,每座4间,互相贯通。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在建筑区外是1.6—6米不等的灰砂夯土墙,围墙上设置有射击孔和瞭望孔、碉楼。围墙围绕整个围屋,只留了两个门对外沟通。正面围墙前为约8亩的半月形水塘,使整个围屋看起来如同太极的图案,且水塘中可以蓄水、养鱼、防火、防旱。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硃砂垌客家围屋,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在玉林,比较著名的围屋建筑还有陆川县沙坡镇的姚氏客家围屋、陆川县大桥镇的林氏客家围屋、博白县那卜镇的横塘客家围屋、博白县凤山镇的罗经城客家围屋、博白县沙河镇的礼安客家围屋等等。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罗经城客家围屋,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第七,中西合璧的将军府邸

著名的谢鲁山庄,是前国民党陆军少将吕春琯(吕芋农)的私人庄园,由吕芋农根据《琅嬛记》中描述的神仙洞府和《红楼梦》的模式,结合苏杭园林特色而亲手设计。这座庄园原名树人书屋, 1980年改名为谢鲁山庄。庄园始建于1920年1月,历时长达20年,到1940年因资金告罄而停建。民国23年,李宗仁曾到该山庄游览。占地面积平方米,为一组不规则的园林建筑群。2013年,谢鲁山庄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谢鲁山庄模型,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此外,在近现代史上,李宗仁、黄绍竑统一广西战争、打倒北洋军阀战争、抵抗日军侵略战争等诸多战争,使桂系军阀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玉林尤其是容县在民国时期涌现出诸多国民党将军,他们留下的别墅(故居)以及其他各类民国建筑,形成了非常有历史感的容县近代建筑群。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

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容县的近代建筑多在中国特有风格上吸收西方建筑技巧,设计为仿欧式一至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风格独特、结构合理、美观实用。在主体建筑附近多有清雅秀丽的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这些建筑反映着桂系军阀的形成,体现出国民党兴盛和衰败的历史,在建筑史、近现代史、经济史上都有极大意义。

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

容县中学旧教学楼,拍摄于玉林市博物馆

第八,浓郁的崇学之风

2018年高考中,广西一本上线人数破千的7所高中里,有3所是玉林的高中:

玉林高中,排名第2

北流高中,排名第5

博白县中学,排名第6

按玉林博物馆展牌,宋朝嘉佑二年(1057)的丁酉科举,博白县的李时亮、秦怀忠同登进士。有人打趣称这一次科举为“千年进士第一榜”, 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齐集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曾巩与苏轼兄弟都是进士及第,苏洵送二子应试也在京城,此外北宋理学家张载、程颢亦于此科及第,梅尧臣是点检试卷官……如果从这一事件算起,玉林的崇学之风,已经刮了上千年。

宋代时,玉林建立了勾漏书院。明代时,玉林兴办了兴文书院、得一书院、濠江书院、南山书院、养正书院……到了清代,留下记录的玉林书院已达三十余家。玉林文风劲吹,留痕无数,我们在玉林市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清代玉林文人的书画作品。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博白县曾经走出了一个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他是巴黎大学博士、中国语言学辉名誉会长,《汉语拼音方案》主持者之一。为了纪念他,博白县还有一所以他命名的王力中学。

在玉林走出过多少学者、多少教授呢?数不清了……

容县真武阁门票价格_容县真武阁道教文化_容县真武阁建筑现状

玉林市博物馆展出的王力塑像

这就是千年玉林的文化积淀。这才是真正的玉林传统文化——岭南区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织,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的互见,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并行。这才是在时间长河中绵延着的、丰富而伟大的玉林。

推荐阅读:

道家道教重要参考书目:从道藏到中华道教大

古建筑群见证历史王屋山的人文景观,你知道

初真戒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

黄信阳道长的厚礼,向中国年轻的道教领袖

(微拍公告)2016年10月24日微拍目

书画鉴真与辨伪、明清肖像画的演进与鉴藏

你知道泰山道教文化观后感怎么写吗?你了解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