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疫、乐享云端”——崂山道教音乐进校园成果
2023-07-02 08:06
“文化战疫、乐享云端”城阳区非遗“云”展廊——崂山道教音乐
为充分展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我们特别推出了非遗“云”展廊系列展示活动,将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云端分享给您,与您共享文化盛宴!今天我们介绍的是崂山道教音乐。
崂山道乐,即崂山道教音乐,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道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凡是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而平时人们说的道教音乐多指道教的科仪音乐。科仪音乐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指诵经音乐,就是将道教的经文配上曲调进行演唱,这是道乐的主体部分。单独演奏器乐的场面很少,又是用于做法事的开头、结尾或中间的“过门”部分,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情节和承上启下的作用。道乐中的打击乐器很突出,常常单独演奏。
↑崂山道教乐团
↑崂山道教音乐进校园成果在民间艺术节为市民表演
在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崂山道教音乐,特别是崂山道教音乐“外山派”,以它独特的曲牌创作和多种形式的演奏技巧崂山道教文化影响,在城阳百福庵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壮大;演奏弹拨内容十分丰富,在城阳的夏庄、惜福镇民间广为流行传唱。崂山道教音乐的曲目,既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又是集江南、江北宫廷、民间及各种音乐的合成之大气,显示出具有一定音乐水平的合成旋律,有着较大的社会功能性。
↑第五代崂山道教乐团排练
↑第五代传承人对第六代传承人进行传授
崂山道教音乐的“外山派”与“内山派”的艺术分水岭的划分界线,是元代邱处机划定而分。
“外山派”以斋醮设土见长,并配合民风、民俗,设外坛求神、祈雨、降鬼、灭灾、祭孔、祭岳(泰山)。
“外山派”是以百福庵为中心的道教宫观庙庵,其中有通真宫、大通宫、后天宫、玉皇庙等,每逢大的外坛民俗活动,各宫观庙庵联合一起,组成庞大的道家队伍崂山道教文化影响,场面显得特别隆重。当时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百福庵的笛子、大妙山的笙、马山的管子万班通”。可见道场的隆重及道乐的演奏水平。
↑崂山道教音乐第五代传承人使用过的乐器
崂山道教音乐“外山派”其主道乐为“迎风乐”。外山派的迎风道乐主要配合外坛斋醮仪式,如设坛、上供、焚香、念咒、降神、迎驾、诵经等法事活动而演奏的音乐。迎风乐根据情节的需要、法事的内容不同,音乐的组合形式也跟着变化。高功担任领唱,其余道众附之合唱,鼓乐,吹打乐以弹拨乐配合弹奏。咏唱是主体部分,曲目繁多同时还吸取了大量的民间小调。
崂山道乐现传承下来的只有城阳区夏庄街道的各村,主要以彭家台村为代表。近几年,由街道文化中心承办的夏庄民族艺术团将崂山道教音乐的主要代表曲目《游湖》、《山丹花》等,在原道乐队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和保护,崂山道教音乐在各类表演中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7年3月,崂山道教音乐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须菩提云:“生命在呼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