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百家学说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


2023-06-02 18:02

共1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 高中历史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孟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的方法百家争鸣和儒家学说的形成ppt,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3)认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联系现实,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2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中学生的思想活跃,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上,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历史,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影响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思想流派以及形成的原因了解还不够全面。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在这个基础进行分析、运用和综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组图片引出孔子对当世的影响。引出问题:2500年前的孔子以及他所创办的儒学为什么会对后世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又是如何演变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

二、讲解新课:

(一)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提问:何谓“百家争鸣”?提示:“百家” 与 “争鸣”各自含义。

A.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B.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C.“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结合课本,请学生先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幻灯片演示

第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二,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第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并博采众家之长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孔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孟子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并把它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还提出了“性本善”的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3.荀子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在伦理观上,荀子主张性本恶。

4.运用列表法对比孔孟荀三者的观点

早期儒学三大家思想主张对比

孔子 仁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二)诸子百家

(1)道家——老庄

老子:“道”是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

庄子: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做相对的;追求精神自由。

(2)法家——韩非子

以法治国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三、探究学习:儒学与现代生活

提问:列举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的儒学的影子。诸子百家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组图片引出孔子对当世的影响。引出问题:2500年前的孔子以及他所创办的儒学为什么会对后世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又是如何演变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

二、讲解新课:

(一)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提问:何谓“百家争鸣”?提示:“百家” 与 “争鸣”各自含义。

A.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B.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C.“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结合课本,请学生先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幻灯片演示

第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二,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第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并博采众家之长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孔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孟子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并把它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还提出了“性本善”的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3.荀子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百家争鸣和儒家学说的形成ppt,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在伦理观上,荀子主张性本恶。

4.运用列表法对比孔孟荀三者的观点

早期儒学三大家思想主张对比

孔子 仁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二)诸子百家

(1)道家——老庄

老子:“道”是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

庄子: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做相对的;追求精神自由。

(2)法家——韩非子

以法治国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三、探究学习:儒学与现代生活

提问:列举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的儒学的影子。诸子百家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Tags:1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PPT

推荐阅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