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材分析)
2023-05-16 10:09
【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程,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明确阶段性的特征,然后再具体到历史史实中。
本单元的内容,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第八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物化》讲述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新成就,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认识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文化的新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2.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3.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1.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2.雕版印刷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三国至隋唐五进入我国古代历史全面繁荣的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首先,我们来领略宗教的魅力。
讲授新课
看图学史: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道教圣地—青城山
自主学习:(1)结合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兴起的背景?
(2)结合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3)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合作探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思考:该诗反映南朝时期,佛教发展什么状况?同时期,道教和儒学发展状况如何?
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生:讨论、发言。
师:讲解: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这一时期,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师:简介范缜:范缜(约450—515),字子真,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人,六世祖汪,移居江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
思考: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指出范缜抨击佛教的主张?南北朝时期四次灭佛运动是指?有何影响?
生:讨论。
看图学史:
思考:上图表明什么现象的出现?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历史视频,指出唐统治者奉行什么样的政策?
生:讨论,回答。
师:简介唐代皇室对待佛教、道教的行为:武则天曾为尼,称帝后,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唐皇室尊老子为祖先,高宗时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思考:唐代皇室的这些行为会对儒学产生哪些影响?
生:讨论,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
师:出示李白的诗《将进酒》,
思考下列问题:
1.唐朝的诗歌有什么特色?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有哪几位?
2.李白、王维、杜甫各生活在唐朝的什么时期?他们的诗歌有什么特色?
3.他们的诗歌特色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思考:是什么促进唐诗的繁荣发展?
生:讨论,回答:政治因素:唐玄宗时进士科主考诗赋;个人因素:诗人自身的努力;技术因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师:欣赏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
师:《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提问:王羲之行书的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矫若惊龙,飘如浮云。
师:指导学生欣赏魏碑
师:提问:魏碑的流行的时间、特点?
生:回答:时间:北魏;特点: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师:指导学生欣赏《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师:总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师:出示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
合作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佛教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师:我们了解了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学艺术的辉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师:提问: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时间、成就。
生:回答
师:提问:《齐民要术》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
生:回答。
看图学史:
师:简介雕版印刷术,思考:你能想像一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会给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变化?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市场上的书会越来越多,书价会便宜一些,读书人会更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看图学史:
师:介绍火药及火药的成分和火药的配方,提问:火药何时开始应用于战争?
生:回答: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
师:上面我们了解了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辉煌的科技成就,在这一时期的中外交往也很频繁,下面来看一幅地图。
看图学史:
师:介绍著作《佛国记》:《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问:《佛国记》的作者是谁?他西行取经从哪里出发?历经哪些地方?
生:讨论,回答。
师:介绍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展示玄奘西游的地图(大屏展示),思考: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生:讨论,回答: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师:出示一首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提问: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巩固练习】
1.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社会繁荣的景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了解了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希望大家在课下搜集更多有关这一时期文化的史料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历史视频,进一步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
三、科技
四、中外文化交流
推荐阅读:
上一篇: :编修原则和方法的共同特点和共同的特点
下一篇: 悠悠千年大运河(4243)鍾記郵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