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商过程中姜子牙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
2023-05-08 16:04
在灭商过程中,姜子牙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不但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还完美地将计划实施了下来。最后的出征,还是他坚定了周武王的决心,才完成了灭商大业。
但是,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却从西周中央消失了。武王去世后,辅佐周成王的也是周公、召公这些姬姓王族人。
那么,姜子牙哪里去了?
当时,姜子牙被分封在了齐国,都城营丘。这一片地域,在商朝大部分是属于东夷的范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商周时期,华夏文明四周的民族,被分为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主要就是指东边沿海地区的民族,靠近淮河的部分还被称为淮夷。武王伐纣的时候,商朝的主力军队就在东部讨伐东夷,才会导致国内空虚。姜子牙他们正是抓准了这一时机东征的。纣王虽然组织了几十万大军,但实际上真正的军队没多少,其他的都是奴隶,最后都临阵倒戈了。
可以说,在商周交际之时,周边民族,东夷这里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动乱的。周武王把姜太公分封在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姜子牙能够镇压、收服这些东夷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是,一开始姜子牙可能没有领会到这个意图,也有可能觉得收服东夷是小事一桩,所以在去封国的路上,就走得很慢。直到半路上,遇见了一个过往的行旅之人,被他的一句话给点醒了,他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
意思是:我听说,时机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这位客人在路上都能住得这么踏实,看来不是去当国君的啊!
姜子牙一听,心里想:对啊!我是去当国君的,不走快点,万一我还没到,我的封地就被东夷人占领了,那我不得凉凉吗?我这一世英名不就毁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是,他连觉都不睡了,快马加鞭,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封地营丘。到了营丘, 正好赶上东夷人过来攻打,于是他立马组织力量反击,将东夷人赶了出去。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大名鼎鼎的姜太公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这还得感谢那个提醒他的人。但是,这个人是谁呢?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从他的语气来看,他明显知道对面坐着的是姜子牙,而且也知道东夷人第二天早上要去攻打营丘,甚至连时间都掐得刚刚好,姜子牙连夜出发,正好可以赶上!看得出来,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行旅之人,他应该就是专门在路上等候姜子牙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姜子牙到了封国后,就开始对封国进行改革。
俗话说,入乡随俗。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结合当地的风俗,简化了周朝的礼仪。因为这里位于中原和东夷的交界处,百姓杂居,文明开化程度较差,这样可以让老百姓们更快地接受中原文化。
改革的第二步,就是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工商业,发展经济。这跟我们现在治国的思想是一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姜子牙“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在东部沿海地区,渔盐业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盐业,从秦朝开始春秋战国齐国史书官,就只有官方能够经营,因为它关乎国计民生,是当时最重要的产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姜子牙改革的结果就是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让齐国越来越富强,“齐为大国”。但是,这可愁坏了那些东夷的统治者们,自己统治的子民都跑去别的国家了,那自己不就成光杆司令了吗?想打吧,打不过!不打吧,将来整个东夷都被齐国纳入版图,东夷不就没了吗?
周武王去世后,中原爆发了“管蔡之乱”,周王朝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趁着周公东征平叛,无暇顾及他们,这些东夷的首领们便纷纷举兵反叛。
于是,周成王便让召康公前去齐国,给姜子牙下令:“东到海,西到黄河春秋战国齐国史书官,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只要有敢叛乱的,你都可以征讨。”这基本涵盖了春秋初期齐国的地域范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根据这条诏令,姜子牙继续齐国的征战之路。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差不多将东夷都打服了,东夷的诸多地盘,也被纳入齐国范围。而这也奠定了齐桓公争霸时期,齐国的大国基础。
齐国的寿命,和周王朝的寿命,基本是同步的。周王朝存续了800年左右,齐国也差不多,只比周王朝多存续了35年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