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真知堂说上古史:证据考证夏朝存在的证据


2023-09-17 15:06

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殷墟出土的龙纹盘和千年前陶寺出土的龙纹盘极为类似

真知堂说上古史:

#历史真相官#

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我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华夏有五十六个民族,按照今天中华的疆域来看,这五十六个民族对于中国的历史,都是有自己的创造和成就的,此事毋庸置疑。夏朝就是华夏之根本,必须予以正名。笔者不揣谫陋,用心寻找证据考证夏朝存在,仅仅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良知而已。有识之士,皆有自己的见解。下面就为大家展示证据。

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_春秋战国史有感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一:文字证据《史记》《竹书纪年》《尚书汤誓》《诗经商颂》。

夏朝存在,首先在于史料。西汉司马迁根据春秋战国古籍编写了《史记》。《史记》从五帝本纪起,记叙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事迹。《史记》第二篇就是夏本纪,记载了从夏禹治水,夏启代伯益为王征讨有扈氏,太康失位,少康中兴,孔甲让刘累豢龙,夏桀被商汤灭国等事,都能和中国古籍中最可靠的五经之《诗经》《尚书》《易经》吻合。《诗经商颂》中商人说自己的祖先是,“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尚书汤誓》商汤伐夏则说:“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曰:"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春秋战国的史记_春秋战国史有感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商王次序,可以证明商的年代无误。

商汤伐夏之事在春秋时期整理的上古文书《诗经》《尚书》中都是信史。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的公元前1046年前后武王灭商的论证。配合《史记》《竹书纪年》中商朝前后数次迁都的都城,都可以在考古发现的商城中一一对应,则超过这个年限的比商城更早的城址就是我们史书上说的夏城,这个说法在逻辑上应该没有问题。

殷墟甲骨文卜辞,已经可以证明很多事情。在殷墟甲骨文祭祀中,分为先王和先公。以天乙汤为祭祀对象的先王,在甲骨文中明确为最重要者,因为他才是商王朝的建立者。而对商汤建立商王朝之前的先公,卜辞中可以明确看到从王亥,上甲微开始的记录。

春秋战国的史记_春秋战国史有感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真知堂说上古史:

王亥,上甲微的故事在《史记》中没写,却留在了春秋晋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可分为两个阶段,自上甲微到示癸(gui)为第一段先公时期,自大乙汤到帝辛受为先王时期。《史记》的记载是:

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史有感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立,是为成汤。

而甲骨文卜辞上记载有:

“于河王亥上甲十牛”。

最重要的是这个卜辞

“乙未酒口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口口口口口三且乙口。。。。”

第一条写的是祭祀王亥上甲以十头牛,第二条卜辞写的是乙未这天用酒和其他祭品祭祀从上甲到祖(且)乙的事情。其中上甲用十,大乙(汤)大甲(太甲)用十,其他祖先基本都用三(牛或羌),则明确了《史记》和《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商汤建国之前,确实存在从王亥到主癸七代先公,到了商汤(天乙)才在七代祖先的基础上灭了大邑夏,建立商朝。其中匚乙就是报乙,主壬就是示壬。乃司马迁不知上古甲骨文之误。

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史有感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三: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年代可以证明商汤伐夏建立亳的时代。

根据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次序,可以证明早商之前还有一个先商,早商的都城遗址目前都已经发现,就是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的郑州商城和河南偃师商城。目前哪一座商城才是商汤的亳都还存在争议,但无争议的是,这两座城,必有一座为商汤建立的亳都城。

在郑州商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其他珍贵文物,特别是著名的杜岭方鼎,高达1米,重达80多公斤,可见早商时期的殷朝青铜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了。而这两座古城的碳十四年代分布在公元前1500年之前,郑州商城的规模宏大,绝非文明的初期阶段,这点当无异议。两座商城距今3500-3600年,而《竹书纪年》说商代497年,则从公元前1046年上推500年,刚好是两座商城初建的年代。商汤既然在此建都,年代与史书记载吻合,那么商汤之前的七代商先公(当时为商侯)对应的王朝不是夏,又是谁呢?

春秋战国史有感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四:陶寺遗址和历史记载的吻合,当为尧舜禹时期都城无误。

继续我们的论证,我们知道的历史,是尧舜禹到夏朝再到商朝。目前,根据考古发掘的最早的商城来看,在公元前1500-1600而年间建城,而另一座上古大城陶寺屹立于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间,面积高达280万平米,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和筑于高台的宫室建筑,出土了精美的陶器和一件红铜铃以及最早的朱书文字。

上古时代的坛坛罐罐都是宝贝,青铜更是稀罕之极,人们离开的时候不可能留下来,所以陶寺或被洗劫,或被放弃,却罕有高等级青铜遗物。但其年代,却早于郑州商城800-400年。

从陶寺废弃到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兴起这段时间大约400-500年,则刚好是史书上记载的夏朝时期。陶寺遗址可称为文明的曙光,这个280万平米的大城不具备侵略性春秋战国史有感,比较保守,恰好符合传说中尧舜时期修德不好攻伐的历史记载。但陶寺的消亡可能对应的就是夏后氏启因父亲夏禹的战功和政绩,代伯益为王,征伐不服者有扈氏的那场战争了。

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陶寺出土的龙纹盘和商代的龙纹盘极为类似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五:陶寺到郑州商城之间的遗址有河南王城岗,偃师二里头为代表。这个约500年就是失落的夏朝。

详解见本人的头条文章

发现夏禹都城?这座遗址揭示最早的夏

史料记载夏禹都于阳城,考古学家在河南嵩山春秋阳城遗址西邻之八方村王城岗一带,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两座小城和一座大城。经碳十四测定,大城使用年代为公元前2090年—前2030年左右。这就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夏朝(约公元前2070)吻合,夏民起源于登封地区当无误。而二里头遗址赫赫有名,根据测年结果春秋战国史有感,二里头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其下限和郑州商城上限一致,属于夏晚期城址无疑。

则夏初和夏末城遗址都已经找到了,夏朝是肯定存在的。

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殷墟出土的玉柄型器,上书商王名号,当为牌位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六:春秋战国文物和文献上的夏朝和大禹。

这样的证据已经很多了,详见笔者的头条文章

这件青铜器被当做潲水碗,铭文却证明夏朝存在!

这篇文章说的是春秋早期的秦公簋和秦公钟上铸造的夏和大禹治水的事迹。和这个证据相似的还有

这件青铜器铭文证明了夏禹存在!夏朝你还否定?

说的是山西运城河津发现的商王祭祀父乙和大禹的青铜盉。

从商人到春秋秦公,都在自己的青铜器上记录了大禹,大禹乃夏代之祖,年代为尧舜禹时期,夏朝始祖得到了商人和秦人的祭祀,夏朝存在是肯定的。

春秋战国的史记_春秋战国史有感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秦公簋

真知堂说上古史:

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

证据七:殷墟甲骨文上的武丁伐鬼方三年,战国魏国的建立以及三国曹魏的建立。

这篇证据详见笔者的头条文章

商汤灭夏后夏民去哪了?殷墟甲骨文告诉你

三国时期的曹操,被封为魏公,然后封为魏王,最后由儿子曹丕建立魏国。曹操,据史料记载本姓夏侯,他的得力干将夏侯渊,夏侯淳等就是他叔父之子。曹操被封为魏公,是他自己向汉献帝求来的这点无疑,但为什么要封魏公呢?魏公的封国何在?《三国志》记载得很清楚:

“”今以冀州之河东。。。。凡十郡,封君为魏公”

也就是今天的夏墟山西运城一代,此地有魏地,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魏国也是以此地命名的。而夏侯的来历,乃是因为

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后改姓夏侯氏,

的缘故。笔者论证夏侯和魏地关系密切,商代的鬼方应该就是从魏(鬼)逃到山西太原,朔州一代建立的夏朝遗民国家,殷墟卜辞中武丁伐鬼方用了三年时间,则可旁证夏的存在了。

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八夏桀奔山东的逃亡之路以及山西垣曲商城的建立。

夏桀战败,逃到了山东定陶地区,那么他怎么逃跑的呢?从笔者的论证可以看出,商汤建立亳都之后,夏桀曾经有机会灭商,却没有好好把握。第一次是商汤去朝见夏桀,被夏桀拘于夏台,可是后来夏桀听信谗言放了商汤。第二次是夏桀命昆吾国出击,一度攻下了亳,商汤被迫退到了商丘景亳附近,并且在此大会诸侯,取得了景亳之命。结果反而在景亳打败了韦国和顾国,实力大增。

商汤再次反击之后灭了昆吾,夺取了偃师二里头昆吾的国都。修整大半年后,渡过黄河,绕道山西永济,打到了山西运城的鸣条岗。夏师败绩,夏桀取垣曲太行山道,没有北上太原收集力量,而是往山东前去,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韦顾已亡的事实,还准备联络韦顾,反戈一击的原因。后来商汤在垣曲立商城,就是为了堵住太行山交流晋豫之路,此处为军事重镇,在此建城的目的从地图上可以一目了然。

春秋战国史有感_读春秋战国史有感_春秋战国的史记

真知堂说上古史:

证据九《竹书纪年》记载的伐夏全过程。

详见笔者文章

方国商的崛起!首次揭秘商汤灭夏的全过程

在此就不赘述了。

需要更多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推荐阅读:

春秋战国的文化: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的

1小时前发布大眼睛鱼儿可以阅读古文观止的

余英时:美国各大学很难说哪一个是第一流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