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元历史

波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参访客人


2024-05-23 16:04

核心提示

10月15日下午,一批特殊的客人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交馆”)参访。这29名到中国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库专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副馆长林瀚热情接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已经是林瀚一周内接待的第四批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参访客人。“近些年来,很多到访中国、福建和泉州的外宾宋元海外贸易历史,都会来参观海交馆。尤其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到海交馆参观的外国客人特别多。”在海交馆工作了11年的林瀚深有感触地说。

因“海丝”名扬海外

大量文物蕴含的“海丝”文化特色、浸润的“海丝”情缘,是海交馆受到海外访客青睐的原因所在

“请问有关于这个墓碑故事的资料和书籍吗?”在15日的那次参访中,仔细看完一块1956年发现于泉州通淮门外津头埔的墓碑后,来自伊拉克的历史研究专家海达尔·卡西姆问。

“这是一个叫阿含抹的人为其父亲艾哈玛德所立的墓碑,其中提到了艾哈玛德家族母亲是来自刺桐城,即泉州。”林瀚详细地为客人解释说。

“从这些石刻我们可以知道,千百年来,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在泉州和平共处,多元宗教、文化在这里真正实现了融合,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泉州开放包容的精神,为当下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提供了非常好的启示,值得让更多人知道。”波黑“一带一路”建设与促进中心主任、波黑-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法鲁克·博里奇十分认真地听英文讲解员曾国恒的讲解,不停地拍照发问。

看到客人对馆藏石刻如此感兴趣,林瀚赶快让同事找来31本之前出版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宗教石刻精品》书籍,赠送给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库专家团。

海外贸易宋朝_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_宋元海外贸易历史

“这些宗教石刻最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访客的喜爱和关注,因为他们可以从其中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解读出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通婚的情况,看到他们的先人在泉州的生活痕迹。”接待了很多国外访客的林瀚说,这些宗教石刻生动诠释着中外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研究中世纪宗教史、艺术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林瀚告诉记者,海交馆宗教石刻种类之丰、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是中国收藏外来宗教(除佛教)石刻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包括数百方宋元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在内,海交馆收藏和展陈着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除了国宝级文物——宋代沉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外,还有数十根木、铁、石古代锚具,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数量繁多的海交民俗器物,堪称中国海洋文明的缩影。2008年,泉州海交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这些文物蕴含的“海丝”文化特色、浸润的“海丝”情缘,是泉州海交馆受到海外访客青睐的原因所在。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学者称,宋元时期的刺桐港是“亚非两大洲海上交通辐射格局极其重要的东方支撑点,它托起一个横跨太平洋、印度洋的贸易圈”。海交馆,是泉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家海事博物馆,是首个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海丝”巅峰时期的历史遗存宋元海外贸易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基地。

不仅馆藏丰富,海交馆就像一所大学。“除了一馆,我们还有一会一刊。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的秘书处以及《海交史研究》编辑部均设在泉州海交馆。”林瀚告诉记者,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拥有600多名海外交通史领域知名专家,而《海交史研究》是国内最早的涉海类学术刊物,是国内研究和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最权威的基地,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来到海交馆,在此读懂泉州城。尤其在2021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之后,海交馆作为文化地标,更是成为人们全面了解这座世遗之城的“首要打卡点”。

循“海丝”向海远航

10年来,海交馆每年均有2场以上的海外展览活动,境外展览足迹已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及非洲,多个特展引起轰动

7月25日,在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展览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和泉州举行双城联展。

“展览以中国古代远洋木帆船的优秀代表——福船为线索,串联起泉州与马来西亚马六甲这两座世界遗产之城的航海商贸历史,讲述东方海洋大国福船历史的动人故事。”林瀚介绍,策展时他和同事特意融入“世界的泉州”文化遗产展示内容,通过千年古港、千年古城和千年传承三个方面,展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风貌,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南滨海城市泉州古城的开放与包容、勇气与胆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泉州海交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了增进与海丝共建国家和地区交流,每年均有2场以上的海外展览活动,境外展览足迹已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地。在文莱、日本、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地举办的海外丝绸之路特展都十分轰动。”到海外策展、布展,是林瀚和同事们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最让他们有成就感的是,每一场成功的外展都让更多的外国朋友领略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让更多的人记住“海丝”故事。

其实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交馆就已远赴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科威特、日本、阿曼、沙特阿拉伯、韩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与中国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相关的展览。而在屡次的海外展览中,“中国古船”都成为不可或缺、极具符号意象的文物展品,讲述着“海丝”的中国故事。

让林瀚印象深刻的,还有2015年8月的“碧海丝路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莱特展”。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以中国与文莱深厚友谊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分为“宋船之歌: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云帆高张:中国舟船文化”“多元荟萃:泉州宗教文化”“文明对话:中国与文莱的交往”四部分,以视频呈现,文物遗迹照片、航海仪器、船模、伊斯兰教墓碑展出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泉州这座活跃在古代海洋世界和当代国际社会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反映了中国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和卓越贡献,及中国与文莱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

“为使展览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我们精心选送了55组共97件展品参展,其中包括泉州湾宋代海船、郑和船队等模型,伊斯兰教墓碑石及拓片,还有精美的德化白瓷作品。文莱国家海洋博物馆也挑选了28件馆藏瓷器标本及20枚中国铜钱同台展出。”展览反响的热烈程度超过了林瀚和同事们的预期,展览开始当天,包括文莱王储成员、政府官员和中国驻文莱大使、各国使节等200多人出席。之后,文莱内政部长还提出延长展览半年的请求。展览开幕前,文莱方面还特别邀请海交馆考古部主任傅恩凤前往文莱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给文方文博工作人员传授中国瓷器辨别、烧制技艺以及水下船舶考古等知识。展后,双方在考古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合作。

依“海丝”圆梦世遗

海交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丝绸之路项目合作,学术成果丰硕;通过海交馆可以一站览尽泉州22个世遗点,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精神

海外贸易宋朝_宋元海外贸易历史_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去泉州,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看开元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的那艘古船。”来过泉州的人,都会将此作为必备攻略分享给朋友。

“这艘发现于1973年的泉州湾宋代古船,是目前国内发现由海外返程且已出土的唯一一艘古代海船,不管在海外贸易史还是古代船舶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林瀚说,发现沉船的次年,一大批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船史专家等参与了对古船的发掘。历经4年多的科学保护和研究,1979年,海交馆历史上的第一个固定展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林瀚看来,这对海交馆是极为重要的事件,开启了海交馆走向具备现代博物馆功能之路。

而提起“海丝”情缘,每个人都会想起那次充满了故事性且意义重大的科考。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海交馆向该项目提交了《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计划的圆满成功——请注意:泉州应该是这项科学考察最重要、最理想的地方之一》的报告,泉州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

此次考察,也打开了海交馆的国际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海交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丝绸之路项目合作,连续三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会议,包括1991年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1994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1997年的“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十年庆典”暨“中国与东南亚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举行的三次盛会,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赞誉。

之后,泉州走过20年申遗路。2021年7月25日,终于圆梦。翌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展示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在此,观众可以一站览尽泉州22个世遗点,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风樯鳞集的国际性港埠托举起的海洋商贸奇迹,并且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多元共存、和谐相处、代代传承,感受到这些历史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今天仍真实地存在于泉州这片土地,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林瀚说。

泉州世遗展示馆的大纲撰写、文物征集及布展工作,作为副馆长的林瀚全程参与。“每搜集整理一个遗产点的资料,就是一次学习了解泉州的过程。”其实,早在2016年,林瀚就作为专业技术核心骨干加入泉州申遗团队。他参与了申遗展示、文本补充材料整理、田野调查与考古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工作。为了寻找泉州地区冶铁遗址,林瀚和同事们先要把文献中关于泉州的含有“冶”“铁”等字眼的几百处地名全部找出来,再发动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逐一跑遍。经过实地考察、认真筛选过后,再重点深入寻访。“记得当时,光一个安溪县我就跑了8趟。”林瀚回忆。

而世遗馆的建成开放,也标志着泉州海交馆逐渐构筑起主题馆与专题馆相呼应的展陈体系。“我们以藏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地方性与世界性,在固定展陈的模式探索中,紧紧围绕‘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母题,不断调整并丰富专题品类,将学术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讲好海丝故事,以文物对话当下与未来。”林瀚介绍说。

了解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了解泉州这座世遗之城、海丝名城,就从海交馆开始。正如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泉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面向海洋的生存发展中,孕育出多元一体的文化生态,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一个文化包容、经济繁荣、自由开放的城市范式,并构成了泉州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在这座城市里,各种外来文化宗教信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甚至相互依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些外来文化随海外侨民而来在泉州自由生长,并及时进行适应性调节,和泉州本土宗教文化求同存异。这个发生在泉州历史上的族群交往与交融、文化交流互鉴,是绚丽的海洋文明之光,曾经照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将成为启迪“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宋元泉州以生动的历史实证讲述了开放、互信、对话、融合的重要意义,为世界提供了有关地区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中国方案,也彰显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卓越努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在谈到泉州对世界遗产海洋文明价值主题的贡献时说。

和平友谊、文明对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走进海交馆的大门,每个人都会看到这十六个醒目的大字。今年以来,已有超百万人次走进这座博物馆。

推荐阅读:

(学者推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材分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