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西晋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难点
2023-10-18 14:05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
1、西晋的建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2、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3、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
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4、西晋统一经过: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3)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注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
小结:
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充足。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客观上,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5、西晋的统治
材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三国两晋南北朝听课记录,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问题探究】阅读课文,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导致了什么后果?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唯钱是图;在生活上极为腐化,大地主、大贵族无不以豪华奢侈为荣。
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
1、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
(1)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对士族的特别优待和分封诸宗室王的弊端。
(2)西晋统治者晋惠帝昏庸腐败。
(3)直接原因——贾后专权。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的制度?
西周、东周、汉朝都实行分封诸王,一旦诸王势力强大,就会威胁中央的统治。
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室、保护国君、缴纳贡赋等义务。
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2、简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中 国通史)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在八王之乱中,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讨论:“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不久,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为什么西晋的统治如此短暂?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教训?
原因:
(1)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
(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
(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教训:统治者统治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知识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过程
内迁路线:原来生活在西北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内迁结果:西晋时期,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3)内迁的影响:
①内迁各族大都仰慕汉族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听课记录,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对汉族产生了影响。
②各族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相互影响。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和技术,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农业生产技术。
③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266-316年)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②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 耗竭西晋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
2.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前秦统一北方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结束?是谁结束了这种状况?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苻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有何影响?
措施: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课堂小结】
【 易混易错 】
1、三国后期,263年灭掉蜀国的是曹魏(曹丕);280年灭到吴国的是西晋(司马炎)。
2、北方十六国时期,南方是东晋,统一十六国的是北魏。
【自主检测】
1. 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B. 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
C.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2.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内地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
3. 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
A.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其存在期间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5. 使晋朝国力大大衰弱的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难之役
6.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7. 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8. 东汉至西晋,我国居民迁移的基本特点是(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南部沿海居民大量迁往南洋③西晋末年,形成南迁的浪潮④黄河流域人口大量南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 )
A.匈奴、羯、氐、羌、鲜卑
B.匈奴、蒙古、氐、羌、鲜卑
C.匈奴、羯、氐、羌、蒙古
D.匈奴、羯、氐、满、鲜卑
10.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
11.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 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13.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AABDB 6、DBDAC 11、DCCD
推荐阅读:
上一篇: 两晋南北朝16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下一篇: 历史上最狭窄的地方——官渡之战与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