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片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南熏门内
2023-05-27 12:04
我 的 名 片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泉州市舶司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反映出泉州港口依托于庞大国家机器的独特属性。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泉州城南晋江江畔处设立,一段波澜壮阔的泉州海洋对外贸易的繁荣岁月由此拉开帷幕。隔着湮远的时光,泉州宋元时期“市井十洲人”的贸易盛况已无法触摸,从远渡重洋到中国的马克·波罗看到并记录下的“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中仍能感知一二。破译“东方第一大港”繁华的密码,要从执掌国家海洋贸易事务大权的泉州市舶司说起。
存续近400年
兼具海关、招商、外交等职责
时针拨回北宋元祐二年,市舶司的设立,使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虽然早在南朝时,泉州海外贸易就开始发端并逐步兴盛,即使到北宋初年,泉州已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全国第二大港口,但泉州人到海外贸易仍须到广州或杭州、明州(今宁波)这两处市舶司‘请给官券’,有诸多不便。”原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考证历史说。市舶司的职责,根据《宋会要辑稿》载:“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主要承担发放商贸许可证、查验商船、征收关税、代表官方采购舶货、储存或出售征得的货品、转运货品或货币至都城、接待外国使节等,兼具海关、招商、外交等重大职能。
有了专门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官方机构,意味着泉州成为国家法定口岸,经此发舶和登岸的中外客商纷至沓来。到元代,为招徕更多外商,泉州还实行优惠的低关税政策,其他港口“蕃舶货物十五抽一”“惟泉州三十取一”。也因为这样,元朝时,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荣。马可·波罗在这里看到“船舶往来如织”“货物堆积如山”;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说,泉州港大舶百数,小船不可胜计。
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每年市舶司官员到九日山参与航海祈风典礼,一年冬夏两季,祈佑海上商舶顺风平安。如今,九日山上10方祈风石刻显示祈风典礼的“官方属性”,佐证了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宋元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鼎盛。“下了桥就是水关,现在的舶司库巷,就是当年市舶司的仓库,与附近几条巷连成一片泉州宋元古船历史遗迹图片,可见当年市舶司范围有多广,往来报关的货物之巨。”泉州文史专家刘志成说。市舶司建立后,凡涉洋经商船只及货物往来,可用小船,溯晋江,沿破腹沟、过水关,入濠沟直达市舶司报关。今天遗址内仍保留着舶司库巷、马坂巷、水沟巷、鹊鸟桥等包含历史信息的地名。
“涨海声中万国商”正是黄金时期泉州港的生动写照。市舶司的运行,使得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中西方交流由经贸延伸到文化、社会、宗教方方面面。泉州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政府曾以泉州作为我国海外交通计算航程的起点,出口的大宗货物有丝绸绢缎、瓷器、茶叶、铜铁制品等;进口货物有各色香料、胡椒、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等。
泉州港的繁盛最直接体现在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上,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南宋绍兴末,泉州市舶司的岁收入每年大约在百万缗上下,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五十分之一。
遗址重见天日
或为我国唯一保存的古海关遗址
走进市区水门巷,一方刻有“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静静伫立。地面早已没有市舶司的踪影,后人只能在碑前瞻仰,想象早已深埋地下的古海关的宏伟景象。泉州市舶司的遗址范围多大?除了大量文献外有哪些实体文物可以印证泉州市舶司的存在?一代代人对于古海关的好奇,在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和发掘后找到答案。
生于1970年的汪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工作队队长、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队长。从接受泉州城考古发掘的任务开始,他的工作轨迹就与泉州古城紧密相连。为了探寻宋元市舶司遗址所在,2019年8月至9月,汪勃带着考古工作者开始在马坂巷、洪厝山一带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先后布设探沟、探方,开始考古发掘工作。同年10月泉州宋元古船历史遗迹图片,开始泉州市舶司遗址的探寻发掘,揭露出来了铺砖地面、铺石等遗迹。2020年5月至11月,在原人民电器厂院内布设探方再次开始考古发掘,揭露出铺砖地面和石墙、石墩、石构、鹅卵石铺面等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出土了花卉纹瓦当、脊兽、文字砖等建筑构件,还有包括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等较高档陶瓷器16551件。
泉州市舶司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 (申遗中心供图)
“考古发现该建筑遗存与地盘正针乾亥缝线方向相关,表明该建筑遗存应是通过测绘规划而修建的级别较高的建筑,地面铺砖、台基包边砌石等遗迹也说明其与大型官式建筑相关。而‘(监)造市舶亭蒲(寿)(庚)’文字砖的发现,则从文字层面直接佐证与市舶亭、清芬亭相关。同时,该区域背靠八卦沟,又与舶司库巷、马坂巷、水门巷等地名相关,进一步确认了该建筑群为泉州市舶司遗址。”汪勃介绍。
泉州市舶司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 (申遗中心供图)
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确认了泉州市舶司遗址位置,其格局基本保存完整,位于泉州城南部郊区,范围大致是马坂巷、水沟巷、竹街、水门巷围合的区域。如今,广州、杭州的市舶司遗址俱已湮灭,“泉州市舶司遗址,或为唯一可以较为完整揭露出来的古代‘海关’遗址。”
接力与传承
民间期待建设遗址公园进行保护
“市舶司遗址的认定和发掘,揭示宋代衙署的构造,为研究我国南方官式建筑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市舶司遗址的呈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掌管对外往来的机构提供宝贵的实物例证。”从参与考古挖掘到如今精心守护,市舶司遗址考古人员黄必应回忆起发掘工作时仍然历历在目,介绍出土的文物如数家珍。
长期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十分辛苦,不仅要争分夺秒不停不休进行发掘保护,还得忍受酷暑等气候。“在2020年4月至11月,总的休息时间不超过一周,每天从早到晚一头扎进考古挖掘中。但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和文物出土过程的那种兴奋远超枯燥和辛苦,特别是当文字砖的出土,直接从文字层面印证了此处为市舶司遗址,那种喜悦是无法言喻的。”黄必应说,考古发掘让遗址和文物重见天日,也让后人能亲眼见证泉州市舶司遗物,圆了数代泉州人的梦,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城市考古是一项长期工作,虽然不一定每次考古发现都能让老百姓眼前一亮,但几代人持续不断努力,渐渐能让泉州被岁月掩埋的文化遗产呈现出来,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脉络更清晰饱满。”黄必应介绍,今年还将进行遗址西南区的考古挖掘工作,日常的守护遗产安全等常态管理机制已经建立。
随着遗址的考古挖掘,古老的市舶司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如何让这份文化宝藏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希望能设立遗址公园,向更多人展示宋元时期泉州海关机构的历史文化和魅力,通过高质量的博物馆、展览等形式加深公众对市舶司文化的了解,让市舶司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真正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泉州民间文化爱好者们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