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2024-03-04 11:06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门望族制度的兴起以及社会政治的需要,在选官任职和名门婚姻等方面都要通过家谱识别个人身份。当时专门设立图谱局,还出现了研究和编修家谱的世家,让家谱成为一种学问,称为谱学。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谱学的黄金时代,根据资料记载,魏晋南北朝的家谱、谱牒有150多部,2000多卷。

举孝廉制度是汉代建立的,根据这个制度,想要当官的人只需几个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人推荐即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上了官就有机会成为社会的上层两晋南北朝鲜卑族族谱图,在这种形势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一个互帮推荐成为官员的圈子。到了三国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设立中正,作为选拔官吏的机构。机构将人选出,向上级汇报,授予不同等级官职。中正选人有三项标准,才干、品德和家世。家谱是判断家世的依据,便开始兴盛起来了。中正选人,就要了解被选人的家谱,被选人也要能证明家世的家谱。家谱作用丰富了两晋南北朝鲜卑族族谱图,发展成为了任职官员和士族的身份证明。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社会阶层固化是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名门士族为了仕途,防止普通百姓通过婚嫁、认宗等方式成为名门,便由朝廷来立法确定哪些家族是高门,哪些家族是士族,将士族纳入为官撰的家谱,以防被有心人冒认。名门望族为了不让家族的特权被分享,与普通百姓建立起难以逾越的规矩,家谱成为了名门维护等级的重要工具。名门望族和普通百姓之间是不能够通婚的,通婚只能与相同等级的人,否则不同等级的通婚很容易会受到舆论的责备。当时的名门望族能拥有特权,人们都以名门望族为荣,一些普通百姓为了提高门第,冒着危险造假,伪造家谱,冒充名门。

南北朝是古代门第观念的顶峰,隋唐则是衰落的过程。唐朝时期,家谱依旧很盛行,也是对门第追逐的原因。但是科举制度的诞生,门第特权逐渐失去,有些官员便与旧士族进行通婚,提高社会地位。唐朝的衰落,使士族的地位越来越低,门阀制度遭到打击,旧士族被杀害,谱牒被毁。到了宋朝,编修家谱的目的不再是选举和通婚,转移到尊祖、敬宗、收族方面。

推荐阅读: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 2016年六安事业单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