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史:孔夫子为鲁国的元年


2023-11-26 14:04

春秋战国史(1)

专家简介

晁福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商周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先秦史。

出版专著有《中国民俗史》(先秦卷,钟敬文先生主编),《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先秦民俗史》。

晁福林

春秋战国时期的英文_春秋战国英语单词_用英语介绍春秋战国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英文_用英语介绍春秋战国史人物_春秋战国英语单词

东周的概念

西周末年,社会发生了很大动荡,动荡是从共和行政开始的,西周后期特别混乱,到周幽王时,社会形势急剧恶化,幽王被杀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开始了东周。东周王朝最后一个王被杀这一年,这个时间距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已经很近了。一般说,“东周”指的是从周平王东迁到秦统一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东周”这个名字不太响亮,大家比较认可的是“春秋战国”,春秋的年代是前770年一前475年,战国从前475年到前221年。

这里,我们说一下“春秋”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来源于孔子为鲁国的国史所写成的一本书,叫做《春秋》,这部书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结束于鲁哀公16年(前479年)。这本书的时间和我们所认为的春秋时间是基本吻合的,所以就用孔夫子这部书作为这个时代的名称标志。战国开始于前475年,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用英语介绍春秋战国史人物,《史记》中有两个关于历史时间的年表,第一个是12诸侯年表,第二个是六国年表(即战国七雄年表),这两个年表的分界线就是周元王的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75年,所以一般认为春秋战国的分期,是在公元前475年,郭沫若先生写《中国史稿》的时候,采取这个作法,现在一般都认可这个说法,但这个年表公元前475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历史大事,没有历史大事可以作为标志。

战国的年代起源于司马迁《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这一年,名字的来历和《战国策》有一定的关系,本来指勇武好战之国,作为名称,汉代人编《战国策》时用这个名词,指的就是战争不已的时代。刘向在编书时,就采用了“战国”这个名词。春秋战国的时间,和东周的时间吻合。

春秋战国时代的基本特征(上)

东周时代从公元前770年到前225年,经历了500多年的时间,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小数,汉代西汉和东汉加起来400多年,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段,其时间还不到300年,所以春秋战国时代是比较长的。这个长时段里面,社会历史有了很大发展。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司马迁关于这个时代的总结性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四海迭兴,更为霸主”,霸权之前是王权,第二句是《史记·六国年表》所讲的“海内争于战功”,这两句话都非常贴切。春秋战国是一个创造出繁荣经济与文化的辉煌时代,也是一个产生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术大师的时代。若将春秋战国与同时代的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相比,就会更显示出这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埃及和两河流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面被波斯帝国征服,从此失去了政治上的独立性。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兴起,在政治上出现了各个邦国由兼并趋于统一的进程。与此同时,希腊的古代文明也走向兴盛,雅典和斯巴达成为希腊诸邦的两个同盟的盟主。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当时影响巨大的三大文明中心,首先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然后是印度和古典时代希腊。这三个文明中间,只有中国是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而其他两个则是后来所涌现出来的。

中国古代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各族的融合和相互促进,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辉煌时代的标志之一。宋代学问家洪迈曾经讲述这个时期诸族杂居的情况,谓:

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南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展、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扬拒、泉皋、蛮氏、陆浑、伊雒之戎。京东有莱、牟、介、莒用英语介绍春秋战国史人物,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通不过数十州,盖于天下特五分之一耳。

春秋战国英语单词_用英语介绍春秋战国史人物_春秋战国时期的英文

这里谓华夏族所居之地仅为当时“中国”的五分之一,未必合适,因为就是在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诸国之内也有戎狄居住,而当时的戎狄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有华夏族。就实际情况而言,如果用犬牙交错、相互融会来形容当时的少数族与华夏族居住的情况,应当是大致不错的。就总的趋势看,各少数族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在不断地吸收华夏族的先进文化,从而创造出具有本族特色的文化。在这个方面,作为白狄别种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堪称为典型。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河北平山发现了中山国都邑灵寿,在中山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器、银器、铜器和玉饰,铜器上镌刻有长篇铭文,《中山王方壶》有448字,《中山王鼎》有469字,另有一件壶有182字。这些铭文中曾经反复引用《诗经》里面的句子,并且有和《左传》、《大戴礼记》相同的文句,表明中山国曾受到中原地区儒家文化的浓厚影响。中山国的器物多有精湛的错金银工艺,造型独特繁复的错金银龙凤方案、错金银牺形器座、错金银犀形器座、错金银虎噬鹿形器座、错银有翼神兽等,都足不可多得的令人赞叹的珍品。位于今四川、云南一带的巴蜀文化和滇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发展。例如,时代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云南江川李家山所出土的属于滇文化的器物,如精致的玉石和玛瑙饰物、青铜器等都有很高的制作工艺,编号为M24号墓所出土的祭祀扣饰就是用当时相当先进的失蜡法铸成的,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相比并不逊色。少数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可以说是春秋战国这个辉煌时代的艳丽花朵。

上路育教史历

我们陪你

历史教育

让历史走入人心 用教育启迪心灵

空·

推荐阅读:

春秋战国的文化: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的

1小时前发布大眼睛鱼儿可以阅读古文观止的

余英时:美国各大学很难说哪一个是第一流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