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上古历史

炎帝神农:中国各地农耕文明的奠基人


2023-09-16 18:03

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之首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人文初祖。由于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没有文字,更谈不上史籍记载了。于是,炎帝神农就成为中国各地农耕文明的奠基人。目前,关于炎帝故里有多地之争,至今没有定论。而得到历朝历代的官方认可的炎帝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

炎帝部落作为早期华夏族的主干,在其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迁徙并活跃于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山西等地,这些地方留下大量有关炎帝生平、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的传说与历史遗迹,炎帝故里多元化也在情理之中,影响较大的是陕西宝鸡说。

地处中国核心腹地的南阳盆地,是历史上的华夏文明与中原农耕文化发源地。距今六千年左右,在尧、舜、禹统治时代,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发生的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山海经》记载的五大神山~丰山,与考古发现中的黄帝氏族~黄山遗址紧邻。这里应该就是炎黄文化发源地伏牛山的上古历史,传说中的炎帝神农原本就是丰山神耕父。

蒲山与丰山并称牛山,站在蒲山一偶遥望神韵犹存的丰山。。。

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

神秘莫测的丰山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记载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谓:“清泠水在西鄂山上,神来时水赤有光耀,今有屋祠也。”自古以来,民间认为耕父乃旱鬼,天下遭旱灾是旱鬼在作怪,耕父住在丰山下深潭中,一旦出来,就有光放射,赤地千里,五谷不收,为害百姓。其实不然,以讹传讹而已。历史上的炎帝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也称“赤帝”。《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人文地理特征丰富,从历史学角度来说,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不是纯粹的瞎话,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但是,许多人物被“妖魔”化了,其作者可能隐喻当时的历史背景,或另有所指。

丰山之巅远眺独山、黄山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

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

丰山是南阳盆地九架孤山之一,位于南阳城北约15公里处,海拔225米,占地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丰山东临汉水最大的支流——白河,西与九架孤山之一蒲山相连(当地俗称牛山);西南约3公里是中国四大名玉产地、九架孤山之一——独山;东南约2公里则是黄山遗址,考古最新发现,极有可能是黄帝氏族的部落,或炎黄时代“首”都。根据考古及史料记载,东周王子朝奔楚滞留并葬于南阳西鄂(距丰山约5公里),他随身携带的大批周典由此神秘失踪。其后代以“晁”为姓,就居住在西鄂丰山之下。古老的丰山,一定隐藏着历史上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南阳访古寻踪·文化遗产公益团队走进丰山。。。

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

历史上的弹丸之地——丰山不大,名气很大,名列《山海经》五大神山之一。历代史书诸如《山海经》、《水经注》、《庄子》、《吕氏春秋》、《汉书》等都记载有丰山及相关人物传说。自古以来,丰山曾留下诸如张衡、李白、韩愈、元好问等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或笔墨。东汉张衡《南都赋》载“耕父扬光于清冷之渊。”就是指家乡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白河岸边的丰山清冷渊。

解读神耕父——神农

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对水的依赖和对水所具有的无限威力和神圣力量的崇拜,很容易产生许多与水相关的奇妙幻想,于是便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洪水神话。除了洪水是人类的天敌外,干旱对人类的生存同样是重大的威胁,于是,人们又创造出各种版本的抗旱之神,寄托同大自然抗争的理想和愿望。历史上的“大禹治水 ”就发生在南阳桐柏山——淮河源头。

《说文解字》耕,犂也。“耕”而称“父”,又是“神耕父”,那就是历史上最早的旱作农业之神——黄帝氏族或夏周时代的神农,又称炎帝,位居三皇五帝的地皇之尊位,也是太阳神的代表。“出入有光”其实就是太阳神的化身,“常游于清泠之渊”是为了“调剂水源——旱涝保丰收”,或以为“旱鬼”是被后世曲解了。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华夏先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世代祭祀“丰收之神”。南阳汉画像石闻名天下,反映神话传说、天文星座、农耕田猎很多,其中一幅“天神风雨图”,被解读为天帝乘坐“五帝星宿车”,风伯随行,是否就是“呼风唤雨”的神耕父哩?神耕父是丰山的主人公,丰山一名应该由此而来。据当地老人说,那时候的丰山气派的很,东高西低像个大龟,山腰有很多石刻像,丰山庙里也有不少石碑石像,清明节赶庙会的人山人海,热闹的很。

如果【百度百科】“神农”,打开就是“炎帝 (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百度百科】“太阳神·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那时候,人类共同劳作,互相帮助,没有奴隶,没有主人,收获的果实大家均分,感情象兄弟姐妹般亲切。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称他为“神农”。中国邮政于2019年8月6日发行《中国古代神话(二)》特种邮票1套6枚。其中“神农尝百草”就是传说中的牛头人身,因为在几千年的农耕时代,牛是人类崇拜的对象,而南阳又是闻名天下的黄牛之乡,这与南阳蒲山丰山——牛山——丰收之神,不仅仅是一个巧合吧。

伏牛山之首_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

南阳“宛”源自神农氏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义“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传说早在五六千年前,神农氏来到中原核心腹地——南阳盆地。教民耕种与制造农具时,看到这里群山环绕、沃野穰原,一派郁郁葱葱之景象,就流连忘返:“此地真乃灵气宛(yuan渊)潜,富民宝地也,就叫宛吧!”

公元前688年,楚国先后灭掉申、吕,楚文王根据神农氏称南阳之地为“灵气宛潜,富民宝地”的传说,将新建城邑定名为“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自此而始。由于“居汉之阳”的宛邑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楚人又把宛邑称为南阳。时至今天,“南阳市”及“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无独有偶,丰山东南约2公里则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遗址,多层次文化叠压,并出土一具骷髅骨,根据其陪葬品,应该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王”,或与黄帝有着直接关联。众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考古发现,华夏文明发源地可能就在这里,或是黄帝氏族的部落,或炎黄时代“首”都。南阳堪舆文化学者徐向阳根据地舆伏藏的道家理论,他认为丰山相邻黄山遗址,应该是夏禹的都城,分别是祭祀中心与政治中心,丰山是天,是夏禹祭祀的神山。情报分析专家李建恒在《隐丰文化带(5)》提出丰山是远古时期“国家级”祭祀或惩处异己的场所,后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圣地。李建恒根据前期研究,给出新的结论:紧邻的黄山丰山——分立着王权与神权。

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

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

见证丰山石器时代

蒲山、丰山是南阳盆地九架孤山中的二座山,而在当地传说却是一座“牛山”,蒲山是牛身,丰山是牛头,中间断开的地方叫牛梭头。这头牛喝干白河水乱跑,被天神砍断了脑袋,从此就留在清冷渊了。二十世纪以来长年累月的开山采石,历史上的丰山八景已经消失。今天,南水北调白河倒虹吸工程由残存的丰山之中穿越,致使丰山剩余的主体荡然无存,仅剩下西北一角山体,丰山在现代文明中基本消失了。历史上的丰山八景,还有一颗千年龟柏,见证并守护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白河——清澈的丹江水源源不断流向北京,或许是神耕父显灵,或许是规划设计者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南水北调白河倒虹吸工程由残存的丰山之中穿越,致使丰山剩余的主体荡然无存,仅剩下西北一角山体(右边)。。。

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

笔者八年前在丰山偶遇一把堪称“华夏第一刀”,石质属于石英岩结晶体,似玉非玉,灵音骇空。经过收藏界与文物专家的鉴赏,认知为远古一把打制石器。由此,对丰山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次前往走访考察,在一些疑似文化层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疑似石器,石刀、石斧、石铲、石錾等一应俱全,古老而厚重的石皮印证了丰山的苍桑。丰山石质虽然很杂,但是这些疑似石器并非丰山石头,也不是独山石头。主要为硬而脆的白色石英岩,其次应该是蒲山青石。疑惑不解的是,酷似石器并具有锋利的刀刃而看不出打磨痕迹,若是天然形成,不应该具有多种“开刃”形态。是经过沧桑岁月的水土侵蚀?还是神农时代刀耕石器集散地?走访当地放羊老人说,这样的石头片很多,都是一窝一窝的,也不知道啥用途。他说,过去开山采石头,挖出不少骨头,大小不一,看不出是啥骨头。此外,还挖出好多洞穴,现在的西北角山凹里还有一个很深的洞,后来被封住了。

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之首

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疑似石器,一窝一窝的隐藏在远古文化层中。。。

伏牛山下有个古老的地方_伏牛山的上古历史_伏牛山之首

还原历史真相

《山海经》研究学者徐显之认为神耕父即神农,是真正的人。他在《山海经探源》中针对“中次十一经”的描述:主要包括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部分地区。这里有南阳盆地和江淮之间山地,水源多,易于控制。自古有水之利多,有水之患少,很适于农耕生产,养猪业也发达。传说炎帝神农氏,就生产生活在这一地区。班固说‘叫民耕农,故号曰神农。’《史记正义》说:神农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神农生于厉乡,所谓烈山氏也。”这《中次十一经》里说: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神耕父即神农,是真正的人,所以不说他状如什么,把他看做人的祖先。这里农业生产发达,养猪业也兴旺,所以以猪为图腾......但是,这段话含糊不清,认知神耕父即神农,又把“丰山”与“随县厉山”混为一谈。继续拜读徐先生的《山海经探源》:“丰山与厉山为连麓,今厉山北有封江,封、丰同音,疑封江出自丰山。”徐先生真能“编辑”,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古今专家学者都知道“丰山神耕父”在西鄂(南阳),怎么跑到自己的家乡了?或许这就是历史上的“古地名迁徙”吧。因为,在南阳丰山的东北方向也有一架“厉山”,相传舜耕于此而得名。不可否认,湖北随州的神农架因为原始而神秘闻名天下。但是,神农架是一种森林文化,只是大自然造就了神农架奇特的地理环境与神秘的气氛。远古人类怎么可能来到原始森林里“播种而五谷丰登”哩?

此外,根据神话学家袁珂考证,耕父不仅是上古农神,还是最早的旱神,比《山海经》记载的女魃更古老。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耕父应该是一位远古部落首领,只是缺乏史料记载而无法考证了。

神耕父——太阳神——神农——炎帝,皆属于五千年前的传说时代人物,炎帝的诞生地在哪里?“五大故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并非是争“炎帝故里”伏牛山的上古历史,而是还原历史真相,为丰山神耕父正名。各种典籍关于炎帝神农的种种记载都是间接取之于上古神话和传说,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的,并非有直接文字可考的信史。但是,神话传说并非瞎话,而是有根源的。根据民间传说、实地考察,以及史料记载的延伸而综合分析,神耕父就是传说时代的神农,至于远古神农、炎帝是否二合一?无论他诞生或故里在哪里?无论他是否被历史神化?他代表的是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 杜全山)

推荐阅读:

失传的4大奇书《太公阴符》和《青囊书》

夏史探原历史与考古学者之间的对话学术研讨

跨越千年的两汉时期古城遗址将揭开神秘面纱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