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和C形龙的造型有何区别?
2024-03-13 12:05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你说的是哪个时代的龙?
龙的形象之所以流传至今, 各种文物功不可没,而不同时期的文物,上面龙的形象却是千差万异的,就拿玉器来举例:
与龙相关最早的玉器,是距今7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这个C形龙号称中华第一龙。但是很明显,它的形象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龙有极大差异——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龙背则带有长鬃,造型古朴厚重。
红山文化还有另一种和龙相关的玉器,那就是玉猪龙。玉猪龙和C形龙的造型又不相同,它的头部则和猪更为相似,部分玉猪龙还带有獠牙,体型也更为肥硕,这是龙在先民心中的另一形象。
之后历经数千年岁月,天下已是大商,龙的形象也有了巨大演变,此时的龙形玉器大多呈片状,头尾相互衔接,躯体盘旋弯曲,龙头开始长角,躯体则遍布麟纹或卷云纹,部分玉龙出现爪子。
就如这件圆雕玉龙,出土于妇好墓,龙口张出龙牙,龙角紧贴龙背,龙躯遍布菱纹,龙脚只有一对。
而后武王克商,龙形玉器继续发展,龙身躯变得比商代更加瘦长,龙背则出现锯齿形脊,龙嘴的上唇近似钺上古历史之青龙,下唇则向内翻卷,极少数的龙开始出现腿足。
而龙在同时期的楚国,则衍生出完全不一样的造型。和西周正统列国相比,楚国龙的风格更加雄奇奔放,龙头从造型上更接近马头,脸部也非常狭长,衬得其面颊愈发平直。
之后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龙的形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时候的龙形玉器以玉璜为主,造型上两端都是对称的龙头,中间则是细致精巧的蟠螭纹。为了给器型服务,双龙共用一躯,可以说这时候的龙,连部分身躯都消弭了。
之后再经数百年发展,进入战国时期,此时的玉器上,龙仍是成对出现,但躯体已经拆分,体型也变得更为瘦长,龙头则和楚人殊途同归,造型近似马头,但气质更为凶猛。
再到汉代,龙形玉器成了盘状,龙头和马头有了更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龙角近似马鬃。除此之外,和之前相比,汉代龙的龙足开始变得尖利,部分玉龙则开始出现飞翼,这是之前所有朝代都未曾出现过的。
东汉覆亡之后,由于战火纷繁,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创作发展缓慢,龙的形象也基本延续汉代风格,但示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龙头呈方形,龙角为棍状,龙爪宽厚,龙指尖利,龙耳类似树叶,龙尾近似虎尾。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龙的形象都是非常抽象的,甚至往往以纹饰的形式和器物融为一体,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龙有着巨大差异。
直到隋代,龙的形象才开始逐渐清晰,(由于国祚不久,隋代玉器存世量极少,我们就以赵州桥石龙为例),从这些精美的雕刻我们可以看出,龙嘴所占比例非常夸张,嘴角甚至开到了眼角以外,龙腿非常粗壮,龙掌也甚为肥厚。
赵州桥石龙
唐代国力昌盛,民生富足,艺术创作空前发展,龙的形象也不拘一格上古历史之青龙,而是一分为二:一种体型圆润丰满,躯体没有纹饰,腰腹类似蛇腹。
一种则躯体细长,龙身斜饰方格鳞纹。
唐代龙的龙角也有两种,一种是鹿角形,一种是花叶形。和隋代龙相比,唐代龙下颔带有龙须,身侧也开始出现5-7个火舌的火珠相伴。
而后五代十国战乱百年,北宋一统中原,关于龙的创作取得长足发展。宋代玉龙身形更加短小,龙身也大多是素身,与龙相伴的火珠火焰非常细长,且向一侧飘拂,类似珊瑚枝形状。
元代虽然是宋代的继任者,龙形玉器却大多模仿唐代。元代玉龙发毛飘拂在脑后,龙角造型开始出现卷角,龙尾则多自后腿下穿过,龙爪以三爪为多,且大多团成球状。
之后朱元璋驱除鞑虏,明代玉龙的形象继续演化,其头部多呈侧面,且线条刻画很深,鼻孔处胡须上卷,龙目为小圆点眼,龙尾则有卷云式长须尾和秃尾之分,龙爪以四、五爪居多,呈风车球状。
到了清代,玉器雕琢工艺终于达到巅峰,玉龙造型精巧无双,细节处纤毫毕现,在整体上也具备许多前朝玉龙所不具备的特征,如龙头毛发丛生,根根批散,龙目则多为虾米眼,龙头较明代短,龙尾较明代宽,龙爪常是一爪在后四爪在前。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龙终于有正面特写了!
这龙的形象从古到今就没个定数,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南北朝,龙的形象都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相径庭,到隋朝才能勉强看出一些现代龙形象的缩影,唐朝一朝就有两个形象,明朝时龙的毛发朝哪飘还有争议——明代早期向后飘,明代中期向上飘,明代后期向前飘,到了清朝才有龙头的正面特写。
这么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迭代的艺术形象,你说它有没有可能存在于现实社会?
推荐阅读:
上一篇: 汉代“四神瓦当”组合中的“蛇缠龟”形象
下一篇: 风水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乱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