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南宋十三经什么是十三经?是从先秦到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2023-04-14 12:03

小蓝带你解读国学之十三经

小蓝

小蓝

2017-08-06 20:42

0

什么是十三经?

春秋史与春秋文明_商周春秋战国史事_《春秋》战国

十三经是从先秦到南宋,并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形成历程:

汉: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立于学官。唐:《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至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五代: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南宋:《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地位大比拼:

《易》、《诗》、《书》、《礼》、《春秋》称之为“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称之为“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称之为“记”,《尔雅》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春秋史与春秋文明_商周春秋战国史事_《春秋》战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你了解十三经的每一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自孔子赞易以后商周春秋战国史事,《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原名《周官》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仪礼》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礼记》唐代时尊为“经”商周春秋战国史事,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是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后二传重在论议。

《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推荐阅读:

春秋战国的文化: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的

1小时前发布大眼睛鱼儿可以阅读古文观止的

余英时:美国各大学很难说哪一个是第一流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