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民国历史

时光流转,位于三水的古迹依存,收好这一份清单


2023-06-10 16:06

三水,其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当你置身于古庙江楼,穿行于巷道高墙之间,就能感受到那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时光流转,位于三水的古迹依存。收好这一份清单,跟着小编一起探古吧~

魁岗文塔

魁岗文塔在三水河口镇魁岗。位于河口镇外东南约1公里许,东距西南镇1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文塔自明修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三水县遗留下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自远眺望,塔影玲珑,高人云宵,擎天玉立,蔚为壮观。

河口半江桥

半江桥位于旧县城河口西北边,是三水区文物保护单位。河口位于西、北、缓三江汇流处,又是广三铁路的终点,舟车辏辐,商旅往来频繁。在春夏期间,三江水涨,河口圩场街道被淹;秋冬两季河水低落,水面距岸较远。因此,无论水涨落,船舶无法泊岸,旅客和货物的上落,必须靠小艇驳载至河口客轮或货轮,影响交通极大,商旅不便。

1936年,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拨款20万元,建河口军桥(原计划是作军运之用,后成为商旅交通用)。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3.8米,长237.5米,由江岸向南伸出至江心。江心终端建成三层,水涨时可从桥面上落,水浅时可在下层上落。建成后抗日战争烽火延及华南,河口失陷。此桥一直未作军运,却成为规模较大的船舶码头。

百年火车站

从西南出发,沿着西河路往河口方向行驶,不到几分钟就可找到这座正被人淡忘的老车站——三水南站。

据《三水县志》记载,三水站是广三铁路终点站,兴建时有两股道,站台长500米,宽5米。广三铁路三水民国历史人物,肇始于广州,终结于三水南站,是广东铁路之始。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是当时通向粤西、粤北主要通道。三水站主体建筑也是座米黄色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目前广东最古老的火车站。三水老火车站历经110年风雨,像一位老人完成了所有的历史任务,正在颐养天年。

河口旧海关

这座位于北江边的三水旧海关大楼,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云南的腾冲、思茅,广西的梧州,广东的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这些地方设领事馆和海关。

当年的三水,有县城河口和西南两个开放口岸。邻近的江门、甘竹、肇庆、德庆等4个口岸站都划归三水海关管辖。常有英、美、日等国军舰、商船来往或停泊于此。尽管从整个中国而言,近代并非起于19世纪末,但之前的“近代”与三水并无多少交集。

海关作为近代的产物,是三水“近代的起点”。自此,三水成为了广州“向西的触角”,也成为沟通广州与粤北、粤西和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原来,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人就乐观地预想到三水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而带来的发展前景了。

西村陈家祠

位于杨梅西村的陈家祠堂曾是三水最大的祠堂,当年号称有99个门口,是广州陈家祠的缩小版……

陈梦日,原名世胄,别字明悬,又号陈稣。三水西村人,光绪乙酉科举人。该祠仿广州陈家祠模式而建。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均硬山顶锅耳式风火山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结构。面宽三间。二进、三进进深三间。

宗祠坐西向东,前有经三级石阶上之半圆形大麻石平台,称“月台”,四石阶之上为一进前檐廊,方型麻石檐柱,花蓝式柱础。次间为虾弓式攀间梁。上置石狮驼墩。檐柱与门墙间左右各有4架镂金木雕梁枋。次间地面为高1.1米,长3.2米,宽3.4米之小麻石平台,两平台相距4.2米,中为1.93米宽之大门,大门上置石横额,书“陈氏大宗祠”。陈白沙题,楷书,笔力苍劲。现存主体建筑,保存尚好。

洪圣古庙

位于西南南岸二甲的“洪圣古庙”是为纪念洪圣大王而建。民间相传:“洪圣大王”是一个能使水不扬波而又能镇鬼治邪的神。现时还有“水上人家”写“祭文”时用“南海广利洪圣大王”的写法。

布心大祠堂

西南街道西北边的布心曾有引以为傲的大祠堂,单可惜在文革时被敲平锅耳。如今再访,可清晰地看见岁月的沧桑变化。

梁士诒故居

三水白坭镇岗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南粤村落,梁士诒故居便坐落于此。勋爵府于1913年建成,同年3月为梁士诒父亲梁知鉴的七十寿辰,梁士诒携妻妾子女返回佛山三水,为父亲祝寿并为勋爵府落成剪彩。几百人的队伍,侍卫随从超过百人,进出府邸都有专门的腰牌识别。

这座勋爵府集园林、祠堂和书舍于一身,正中为传统的岭南两进院落,前后殿均用硬山顶风火墙,在檐柱与山门墙之间有两组镂金横梁木雕,皆为高浮雕古装人物故事,瓦脊灰雕花鸟、山水或动物。前殿门前有石狮一对,威武传神。祠堂西面是园林式庭院,院前有小桥流水与天井相通,天井小池有石山,十分幽雅别致。

清塘文桥

三水境内水网纵横,河涌交错,桥梁就成为沟通河涌两岸的重要通道,在白坭镇周村村委会清塘片这里,就有一座已经超过100年历史的古石桥梁——清塘文桥,它长25米,宽2.5米,整座桥梁都是由古石建造,是三水区目前仅存的中型古石桥梁。

桥梁的横边上刻着的“光绪辛卯仲冬易石”八个字,“清塘文桥”就以这种方式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身世。桥梁曾在光绪辛卯年间由民间捐资重建,清塘文桥建成后三水民国历史人物,成为了沟通三水清塘与南海丹灶两地的交通要道,多年来,在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文桥”中间的四个桥墩与桥两边恰好构成五个桥洞,所以当地村民又将这座桥俗称为“五度桥”。

如今,清塘文桥已成为白坭镇的保护文物,见证着白坭镇10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清塘文桥的重要历史价值引起了白坭镇政府的重视。

大旗头古村

在三水乐平大旗头古村,有建于清朝末年的古建筑群。因屋墙形似铁锅之锅耳而得名,整条村统一兴建,规划整齐,部分大宅更以双层花岗岩石筑成,中间夹有铁板、铁枝,其坚固程度,耗资之大,构思之巧,令人叹为观止,置身其中,追古抚今仿如时光倒流,令人流连忘返。

全村建筑分三部分,村头为象征“文房四宝”的文塔、水塘、地堂、大地,村前为郑氏宗祠、建威第、郑氏亲祠和振威将军家庙及宽阔的麻石广场、水井,其后是住宅区。整个建筑群为水磨青砖建筑,巷道全为花岗岩石板铺砌。其建筑、排污、防盗、逃生等方面的规划相当合理,令人称奇。据悉,该村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现在村里面还有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牌匾。

梅花

梅花村处在三水的最北端——大塘六一的尾部。听村里老人说:当年村里曾出一个有功名的武举人人,所以梅花村里曾有不少“锅耳屋”,后来破坏了不少,只留下现在的那几间。那时代没功名的人家不允许建“锅耳屋”。 如今梅花村依然安静,像与喧嚣无关的娴静素女。众多古迹,三水可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城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在的印记,至今还等着你,前来寻踪。

资料:网络、佛山新闻网陈红谷等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