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王者之屋”|姚景强》有朋自远方来,想到王屋山一游
2024-04-30 14:06
#夏日生活打卡季#
原题:《 漫话“王者之屋” | 姚景强》
有朋自远方来,想到王屋山一游。王屋山是天下名山,道教圣地,位于我的家乡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
临行前朋友问我:“王屋山因何而得名?”作为济源人,对于王屋山的由来,似乎人人皆知。我便不假思索地答曰:“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或状若王者之屋,故名。”
位于王屋山景区的“王者之屋”石刻
登临王屋山,我的这位朋友是带着一种神秘感,去观察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梁、每一处悬崖、每一条沟壑的,仿佛非要找到“王者之屋”的象形物不可。结果,令他失望,我也为此而感到遗憾。
“王者之屋”何处觅?带着一种遗憾和寻根溯源的心情,我先后向很多人请教过,答案几乎与我先前所言无异——只知王屋山因何而得名,不知象形物是在何处。看来,要找到“王者之屋”的象形物,还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于是,凭借自己以往多次到王屋山游览观光留下的印象和近些年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积累的资料,我开始对王屋山的奇峰峻岭重新进行审视。
王屋山奇峰峻岭众多,几乎每一座奇特的山峰和每一道峻峭的山岭,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故事并因此而得名。被称之为奇峰者,据《王屋山志》记载,有22座之多。比如人们熟知的天坛峰,乃王屋山主峰也,是因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而得名;日精峰,是以“日始出时晶彩烂然”而得名;月华峰,则因“月上时光华先见”而得名;垂簪峰,因状若王母娘娘头上倒垂的玉簪而得名;垂珠峰济源市王屋山道教文化,因峰间高低起伏较大,远望如同珍珠倒挂而得名;五斗峰,是因一山同凸五峰,形如五斗并立而得名;棋盘峰,因山顶一方型巨石上有棋盘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与太白金星在此下棋而得名……除奇峰外,王屋山还有香炉峰、金童峰、玉女峰等26座仅次于奇峰的重要山峰,都有其峰名由来。我对每一座山峰和19道著名的峻岭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无论是座座山峰也好,还是道道峻岭也罢,惟有华盖峰给我留下了貌似与王屋山得名有缘的印象。华盖者,乃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避物也。华盖峰者,《王屋山志》曰:“其仰视状若华盖,俯察如同连珠,故称华盖连珠峰。”周代周灵王太子王子晋曾在此修真养性,道号“华盖君”,显然与华盖峰有关。解读至此,我以为总算找到了王屋山的象形物了,自然独自欣喜不已。可是,欣喜之余,我却又发现《王屋山志》又云:“远望华盖峰,活像一位虔诚的朝拜者,跪伏于天坛峰前;又像一位忠诚的先峰官,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前者后者统筹考虑,综合分析,我不禁又对刚才的欣喜产生了疑虑:既然是王者之屋,就应该有室内空间,华盖峰貌似王者的车盖,怎么能说是王者之屋呢?如果人们硬要把华盖峰认定为王者之屋的话,那么,王屋山最初得名时,应叫“王车山”才名副其实呀。
带着这种疑虑,我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研究王屋山道教,我从分析“天下第一洞天”入手,解开了王屋山因何而得名之谜。
王屋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以其雄、秀、险、奇、幽而闻名天下,更被道家视为人间仙境。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王屋山的奇峰峻岭、幽谷秀坪、灵泉飞瀑、洞穴碧潭,往往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过去人们说起王屋山的由来,往往是说王屋山之山形“状若车盖”或曰“如王者之屋”。其实,一条山脉,一座大山,除了山峰、山岭,还有悬崖和岩龛乃至洞穴,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王屋山之得名,追根溯源,应是源于王屋洞。
王屋山历史悠久。在中国最早的地理典籍《山海经》和《禹贡》中,虽然都曾提及王屋山,但并未说明它的由来。不过,有专家指出,王屋山在上古时期,在伏羲女娲时代,与今山西省阳城县境内的析城山统称昆仑山或昆仑丘。至于何时改称王屋山了,无据可考。随着中国道教的发展,直到唐代成为鼎盛时期,司马承祯在其所著《上清天宫地府》中,首次提出了洞天福地说,他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为各路神仙居住之所。王屋山为十大洞天之首,号曰“小有清虚之天”。不知司马承祯是凭何依据提出洞天福地之说的,但这仅仅是决定了王屋山在道教名山中的宗首地位,与王屋山的得名没有关系。十大洞天之首之洞,指得就是“天下第一洞天”王屋洞。
西王母修道之所王母洞
王屋洞是个洞群,由王母洞与灵山洞组成,分别位于垂簪峰下和灵山峰山腰。道书载其“周回万里,深邃莫测,潜通瑶池。”传为西王母修道之所。入洞观之,洞中套洞,纵横交叉,潜行盘旋,宛如迷宫。古人于王母洞龛内曾建西王母寝宫。西王母被尊为玉帝的皇后,玉帝则是天界最高尊神,西王母的寝宫,也是玉帝的寝宫,自然应当被称为“王者之屋”了。此言并非我个人主观上的逻辑推理,唐代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在其《天坛王屋圣迹记》中就曾指出:“王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王屋也。”另据辞书解释,所谓宫,就是“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因此可以说,正是因为王屋洞中的王母洞是西王母的修炼之所或曰寝宫,才有了“王者之屋”之说。至于“状若车盖”之言,则是因为山洞的洞顶一般都是拱形或者说是弧形的,与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的伞形遮避物相似。此言已向世人表明“王者之屋”是山洞的顶部形状并非山体外形。其实,就王屋洞群而言,灵山洞有五个洞口,洞内洞洞相连,还称得上有相当规模;而王母洞处在崖壁内收的石龛之中,宽仅20余米,高约8米,进深只有10米许,与江南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大洞窟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但由于王屋山被道教文化染上了神话、宗教色彩,通过渲染和夸张,就使王母洞超出了洞窟本身的意义,成为道教所说的洞天福地、神仙洞府。王屋山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2023年初夏写于深圳龙岗
作者简介
姚景强, 1955年3月生,河南省济源市人,现居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197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工程兵某部新闻报道员、新闻干事济源市王屋山道教文化,济源市人武部党委秘书。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兼搞文学创作。曾在《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和《人民工兵》杂志、《奔流》杂志、《湖北日报》《牡丹》杂志《济源日报》《济源文学》以及香港《文学月报》《百姓作家》《深圳文学》《军旅文学》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曾任济源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焦作工人报》特约记者、《济源日报》社记者、济源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现为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牵头主编正式出版《卢仝文化研究》《文脉思礼》两部著作,著有《文脉履痕》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专辑)
推荐阅读:
上一篇: 王屋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