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阿拉伯数字是中国发明的,并不是数字这个研究结论


2023-07-07 16:01

按:本文系网友投稿,根据原作者意见,署名如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分别阐述了三个问题。

阿拉伯数字是中国发明的,0并不是数字

这个研究结论是笔者独立得出的,但最早是新加坡的蓝丽蓉教授发现的,笔者经网名李岳伍的网友告知才得知蓝教授。她的考证文章并没有流传开来,通过搜索引擎专门搜她的名字才看到对她成果的介绍:

1992年,蓝丽蓉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雪泥鸿爪朔数源》。她在书中详述中国五世纪《孙子算经》的十进位制筹算的记数法则、和加、减、乘、除、分数运算、开平方运算的程序,还详细比较九至十世纪阿拉伯著名数学家花拉子米、伊本·拉班关于印度算法的多种著作,发现阿拉伯国家早期关于印度算法中的四则运算和开平方方的程序,和孙子算经中的方法十足相同,从而提出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十进位制概念,乃起源于中国算筹

蓝教授曾因此研究赢得了国际数学史凯尼斯·梅奖,内容丰富程度强于笔者文章,但由于找不到她的文章,便采用笔者的文章,同时蓝教授考证中国早已有数字〇,说早于印度是错误的,而且0也并不是一个数字。

中国春秋时期就已流行的算筹就是标准的十进制位值制计数法,即阿拉伯数字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所谓位值制就是3在个位是三,在十位是三十,在百位是三百,由数字所在位置参与决定数字表示的值。算筹示例如下:

而根据通行历史: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

可以看到印度地区直到三世纪时还在使用2+2得4的罗马式计数法,一个地区的数字记法突然自己改变的可能性较小,再加丝绸之路早已开通,可知阿拉伯数字实为中国传入印度地区的。而且中文数字念法就是位值制的,十一、十二、十三,而不是英语那种重新造了、、,可以说如果语言念起数字不是位值制的地区就不会是位值制计数法的诞生地,而印度语言笔者不知。

而且位值制计数法,必须有0,因为没有0就表示不出来10,100,1005,这样的数字,所以0一定是中国发明的。

根据通行历史,说古印度的0是从巴比伦传入的,那为何说印度发明了0呢?通行历史原来是这样说的:古印度的数字0是从巴比伦传入的,因为巴比伦人把数字0作为一个空位符,而印度人则开始把0当成一个数字,所以是印度发明了数字0。

关于巴比伦文明的真实性在此不做讨论,只看中印方面的。

算筹计数是没有0这个数字的,而是用空位代替,为了区分多个空位,会摆上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铜钱,书写时的表示方法笔者猜测是用表示缺字的“囗”来表示。也即是说这时的0确实只是空位符。

印度起初的数字0也只是一个空位符,用一个黑点代替,这在中国唐代《开元占经》中也有记载,可能是嫌弃黑点不好用,后来演变成了“0”,巧的是中国也出现了〇的写法,可以认为是从表示缺字的“囗”演化而来的。也可以说0之所以写成一个圈也是有着必然的逻辑的,因为圈里是空心,天然容易用来表示0。

〇作为汉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创制的,表示“星”的意思,〇作为数字最早的记载出现于金朝《大明历》,以通行历史来看〇比起0可能是要晚的。但问题是,0不是数字,它真的只是空位符,代表的意义是没有数字,证明如下:

设0是数字,就会存在一个长为3宽为0的矩形=底边为3高为0的三角形=长为3的线段。

∵三角形≠矩形≠线段。

∴0不是数字。

日常中将0作为数字看待只是为了方便记录,实际上的意义就是“没有数”。0只是以数字的形式出现来方便使用,也不像是负数与复数,它们可以视为数字加了符号。

所以算筹中没有数字0,算筹演化而来的苏州码子也没有数字0,原因在于古人根本没有认为0是数字,而0也确实不是数字。0作为数字只会使得定理后面要专门写上0除外的补丁,而0 不是数字并不是不要0了,怎么写怎么用是不变的,只是定义变了。

至此,也解决了0是发现还是发明的问题,0本身是发现,0作为数字是发明。

瑜伽的中国血统

这里的瑜伽指的是瑜珈对身体的煅炼,非是冥想修行,笔者认为这来源于中国的导引术,实际上,瑜伽修行的核心是冥想,虽然结合了中国传入的导引术,但是依然可以说是印度文化。

先摘录一篇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 朱越利”的长文《藏传佛教和道教》:

藏传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中印都有道教于公元三四世纪传入印度的记载或神话。佛教传入汉地后,和道教相互交融。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国后,传授融会了道教各种内容的密术。这种密术为印度佛子所摄取。公元8世纪印度密教传入吐蕃,道教内容随之而入,并逐渐融入藏传佛教。笃本、洽本与羌族的原始宗教密不可分,与道教之间先天地存在着大量相似之处,因此吐蕃上下对融有道教内容的印度密教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与活佛转世制度,只在道教中发现最相似的先例和神学解释。

藏传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国的宗教。不过前者主要由印度密教和西藏本教融合而成,形成地为藏区。后者主要继承了内地的古代宗教与文化,形成地主要为汉族地区。表面看,二者根源不同,流行的地域有别,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

一、道教传入印度

一些印度学者发现,《度母秘义经》、《风神咒坦多罗》、《摩诃支那道修法》、《弥曼山坦多罗》、《梵天坦多罗》等几部婆罗门教梵文献,都提到印度密教中与救度母崇拜或独结母崇拜有关的“女人道”()来自中国,印度密教中奉行的“五真性”供养也与中国有关。

《度母经》和《风神咒坦多罗》还提到在公元4世纪时,伐湿斯塔(殊胜,)曾亲赴中国向道教徒学习“摩诃支那功”。(梵文“摩诃”为大,“支那”为中华)印度学者雷易(P·C·Ray)教授在他的《古代中世纪印度化学史》一书中说,印度泰米尔文文献记载,南印度密教的18位“成就者”中有两位是中国人,泰米尔名字叫博迦尔(Bogar)和普里巴尼(),他们于公元3世纪时去印度传播道教禁咒、医术和炼丹术等,博迦尔曾带弟子回中国学习,学成又回到印度。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归功于谁_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_阿拉伯人发明数字

...

有学者苦心寻觅道教功法于历史上传入印度的交通路线。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博士推测,金刚乘所吸收的道教的东西,当是经阿萨姆邦从中国传入印度的。中国学者张毅研究员说道教是经由滇缅线传入东印度的。

二、佛教传入中国,借助道教表达方式

除了专门来华学道和专门赴印传道者外,来华印度僧人融会佛道、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亦功不可没。

黄心川教授从史传中统计,自公元2世纪上叶至8世纪中叶,即纯密形成之前,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来汉地的僧侣中谙熟杂密法术的共计39人。可以想象,名不见经传者更不在少数。39人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印度人。这些人不仅身怀妙术,而且个个通达权变。为了传播印度佛教,他们尽可能采用中国人熟悉的表达方式,甚至学习与吸收中国宗教的一些思想和方术。黄心川教授指出,在这些人身上,“集中表现了印度婆罗门教、中亚萨满教、西藏的本教和中国先秦两汉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之大成”。这种现象是释道融合与斗争的具体表现。

...

黄心川教授对《大正藏》卷18-21密教部收录的受到道教影响的70部经轨进行分析,总结出杂密时期密教在汉地和道教的交融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密教吸收了道教以前先行的思想和信仰,如阴阳五行说、五脏六腑说、谶纬、神仙方术、六甲、巫祝、鬼神等等。

(二)道、密在传播过程中摄取、融合了对方的教义内容、仪礼、符咒、印法等,采用了对方的术语、文句、咒声等。

(三)道、密全盘吸收了对方思想和内容,甚至名称也很雷同。

谙熟杂密法术的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到印度后,免不了传授融合了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内容的密术。这种密术大概为日后的纯密所摄取。

三、密教和道教的相似之处

荷兰高罗佩博士说:“中国古代道教的房中秘术,曾刺激了金刚乘在印度的出现。”

张毅研究员比较了密教和道教的相似之处。我将他的比较,大致归纳为九点:

(一)追求肉体不朽。

(二)认为人身为宇宙的一小天地,因此非常重视身体的修持。

(三)根本修行中,双身功尤为重要。

(四)非常强调阴性的重要,有佛性的某些说法,和道家的“玄牝之门,是天地根”的说法完全一致。

(五)采用还精术。

(六)较真言宗晚出的天性宗的教义与仪轨中所带的道教色彩更为浓厚而显著,在他们的祈祷歌中可以发现许多和《道德经》中“知其雄,守其雌”之类的说法十分相似的辞句。

(七)女性无论在密教的教义、神祗和信徒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密教对待各个种姓一视同仁。

(九)密教也如道教一样,长期流行于民间,和劳动人民有密切联系,同道教一样,他们所注意的是现实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理想的彼岸。

他看到密教在许多地方都和印度传统各宗派有显著的差异,和道教却十分相似,而且相似之处又非常明显,认为不能轻率地认为这种现象仅仅是偶合。他总结说:“不是密宗的框架形成之后,才接受了道教思想那样的外来成分,而是道教输入印度之后,才促使密宗的形成。”

中国台湾学者萧登福教授也作了比较,大致归纳为六点:

(一)曼荼罗依袭道教将神祗与五色、五方相配,分阶依次陈列。皆用多重圆坛或方坛,四门四向通达。其中密教金刚界大曼荼罗乃仿自道教之九宫神坛;而胎藏界大慢荼罗及金刚界九会之成身会,则仿自《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所述之道坛,间接沿承自汉世帝王郊祀天地之坛(郊天为圆坛,祀地为方坛)。

(二)密教坛场上所常用之香炉、如意、拂子、麈尾等物,出自中土;剑、镜、铃则为道教术仪中所不可缺者。

再者,密教用酒、脯、纸钱以祭,更可看出系受道教之影响而来。道教的称名启请仪式也成为密宗信徒与佛、菩萨及诸神祗沟通心意的主要方式。密教虽然承继了印度外道的护摩句召术仪,但其中常可看到道教的影子。密教之五体投地即所谓“瞌长头”的叩拜姿势,直接仿效道教,间接沿承中国《周礼》中拜法而来。密教之仪法中,有“以囊盛镜,常得将随身”,以镜照“魔鬼失心野狐恶病”使其现形,此佩镜用镜之法皆与道教无异。而有的密典说,咒师以绛巾裹头,执剑绕行,挥拟四方,以止息雨雹,其服饰,其仪法,与道士之禹步及头裹绛巾相似。仿袭之迹,自是可见。以剑镜来延生修仙的观念,显然是受道教影响而来。

(三)密教使用符、印、lù箓,使用噀水、叩齿、咽津等术治病、驱鬼、修道,并经常与符、咒、存思及特定之坛场仪轨等配合进行,也有取神策求灵签之法,这些都袭自道教。在巫蛊厌胜方面,两者皆书名于人偶身上,称名诵念,以针刺人偶身,埋之地下,就其形式言,疑受道教影响而然。

(四)密教沿用的道教神祗很多,天神类较常用者有青赤黄白黑五方天帝及北辰、南北斗、荧惑、太白、二十八宿等星神;地祗类较常用者有五岳四渎、城隍社庙、六甲禁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灶君、土公、飞尸、伏注、溷厕之神等;冥神类较常用者有太山府君、判官、善恶童子、司命、司禄等。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归功于谁_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_阿拉伯人发明数字

(五)密教以观想法来驱鬼治病,修仙证道。以五佛五神配五方五色,并观想神祗吐气进入吾人身体各部位中;而其将人身分为顶、眉、心、脐、腰下等多处莲轮(气穴),修行时冥想气行于诸莲轮上,且将神祗与身中百骸百脉相配应,这些观想方式都与道教相同,应可确定系受道教影响而来者。

(六)密教无上瑜伽之男女双修法,藉由男女交合、观想,重视明王妃之搭配等等,配合道场科仪以进行,以求悟道成佛,系受道教影响而来。

他总结说,从密宗受道教影响程度之深来看,不仅流行于中土之密宗如此,甚至可以确定印度本土之密宗已如此。

黄心川教授根据印度学者的研究和中印保存的大量史料,追溯了印度的密教和中国的道教在古代和中世纪长期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归纳了两教在宇宙观、生命观和宗教修持方面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说:印度的密教和中国的道都都以积极入世为其主要特征,在哲学上都主张二元论,都崇拜女性和性力,印度密教的“即身说”和道教的“人道合一”思想极为相似。道、密在修行的实践方面有着更多的相似性:(一)房中术或性技术;(二)炼丹与制药技术;(三)服饵养生法;(四)吐纳调息法;(五)按摩或体操锻炼法。

印度纯密究竟融合了多少道教内容?道教对于印度纯密的形成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这一课题还需要深入做下去。几位学者的共同意见是,印度纯密的确融入了道教内容。我想,至少这一点是可以成立的。

公元8世纪,莲花生(藏文bad-ma--gnas,梵文)大师接受赞普赤松德赞(khri-srong-lde-bt-san)的邀请,从印度翻越喜马拉雅山,将印度密教带入吐蕃。不言而喻,被包裹着的道教内容的密教也就不请自来,随之而入,并逐渐融入了藏传佛教。

四、本教和道教之间有许多相似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srong--po)开始兴佛之前,笃本(brdo-bon)和洽本(-bon)时期,本教是西藏上层和群众主要的宗教信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社会心理等等,无不受本教左右。

笃本、洽本二者和道教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宣扬天地人三界说,盛行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使用驱鬼巫术等。这些相同点在其他原始宗教中也可以找到。全面比较笃本、洽本二者和道教之间独特的相似点是比较困难的事。初步比较,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本教垒石为坛祭天的做法,令人想到中原地区自先秦开始的巫祭和封禅之坛。巫祭和封禅之坛被道教继承为斋醮之坛。

第二,本教贵数字“九”,认为天和地皆有九层,创世之神有九位。本教经典《伏藏》中的主要体系之一是《九乘经论》,即将教义分为九乘。这令人想到中原文化自古贵“九”。按照中原文化的阴阳说,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为阳数,故《周易》八卦的阳爻称为“九”。“九”在个位阳娄种数值最大,故贵阳思想将“九”视为极阳之数,视为最尊与大吉之数。引申开来,“九”则表示顶端、终极、极限等意。如汉语中的“九天”一词,即形容天的最高处。本教的九层天、九层地,也是表示层数极多、天极高、地极深之意。而九神、九层经论则显示尊贵,并满足追求吉利的心理。

第三,本教宣称人体内附有战神(,在人的右肩)、阳神(pho-lha,在人的右腋),他们是人最重要的保护神。此外人体内还有阴神(mo-lha)、舅神、家神、生命神等,说法不一,也是负责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这令人想到道教存思人体内各部位、各器官众多的神灵并服气的方术。

第四,“参”被本教说成是女神向大地吐下的药物唾液,具有万能的解毒的功能。本教用"参"为信徒去污治病,净化心灵。这令人想到道教修炼方术和祈禳法术中对叩齿、咽唾液和噀水的重视。

东汉末年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即吸收了当地氐羌族的原始崇拜和巫术,并为氐羌群众信奉,且传入云南和川西一带。目前还没有发现本教和道教直接交流的痕迹。但可以推断,存在着二者通过云南和川西相互产生间接影响的可能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几乎继承了中原古代文化的所有方面。笃本和洽本也吸收了中原文化不少内容。所以说,即使五斗米道没有对藏区产生任何影响,笃本、洽本二者与道教之间存在着大量相似之处也是很正常的。

以上事实表明,中印之间文化交流,绝不是南亚地区传给了中国佛教,而中国却仅仅传了些捕鱼结网的技术给印度。相反中国文化大量传入南亚,乃至于被“窃为他有”,比如说阿拉伯数字。而瑜伽当中修炼肉体的技术同样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已有的导引术。

笔者翻看过《瑜珈经》,这是被称为包含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的圣经般的经典,根据通行历史,由印度圣哲帕坦伽利作于公元前300年。时间晚于导引术出现的时间。

在《瑜伽经》中只有调节呼吸与中国的呼吸吐纳类似,为了静心冥想。而全书明文要求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并且说的是要静坐,而现在的瑜伽的动作修行,明显是违背经典的。

之所以能做出违背经典的事,结合上述朱越利学者的文章,只能说明是吸收了中国传入的导引术产生的。

摘录一段网上的资料: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印身印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可以看到“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咒语、手印身印”,这明显对应了道教的“辟谷、禁欲、导引、穴道、符咒、结印”,说明是由中国传到印度的,所以才与印度重灵魂轻肉体的传统差异显著。这里的七轮便是三脉七轮中的七轮,即脉轮(),也即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查克拉一词来源,也是里面凯老师的八门。印度一艘潜艇也叫查克拉号。

而关于脉轮的来历,印度传说是公元前3000年,一群被称为的智者。为了免除当时人们的疾病,集体来到喜马拉雅山山麓静坐冥想,共同研究克服疾病的方法,并且记录完整的医疗体系和治疗的知识,形成阿育吠陀(),在梵文中有“长生智慧”之意,是一门关于健康的古印度医学知识。而“脉轮”就源自于阿育吠陀的“人类学能量”。

但笔者翻看《瑜伽经》后就发现这只是神话而已,脉轮的起源在《瑜伽经》中展示得很明显:

3.23 对不同的气力,例如大象的气力作冥想,便产生大象的气力。

3.24 对内在的光作冥想,便得到精微幽隐和远处的知识。

3.25 对太阳作冥想,便得到世界的知识。

3.26 对月亮作冥想,便得到星球的知识。

3.27 对星空作冥想,便得到星空运动的知识。

3.28 对肚脐中心作冥想,便得到身体运作的知识。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归功于谁_阿拉伯人发明数字_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

3.29 对喉咙作冥想,便能中止饥渴。

3.30 对胸膛中的管道作冥想,便能使身体稳定。

3.31 对头上的光作冥想,便能拥有超觉的视力。

3.32 由于直觉的力量,产生所有知识。

3.33 对心脏作冥想,便能得到有关意识的知识。

《瑜伽经》中的肚脐、喉咙、头上、心脏明显就是后来的脐轮、喉轮、顶轮、心轮。此时(通行历史:公元前300年)根本没有脉轮的概念,这些身体部位就和大象、日月星辰一样的观想事物而已,不难推测出,脉轮是《瑜伽经》中的身体部位套用了中国传入的经络穴位概念产生的。可以想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印度瑜伽修者接触到道教修炼法,可是那么多的经络穴位要学很难,毕竟借助现代科技也没搞懂经络穴位到底是什么。但也很容易就把经络穴位和《瑜伽经》中所冥想的身体部位联系起来,而且穴位这种概念逼格高,就把这种高逼格套用到了《瑜伽经》中所指出的身体中的器官部位上,就产生了脉轮的概念。而对于复杂的经络则直观地简化为左、中、右三脉。

值得一提的是,三脉之说也是阿育吠陀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有和中医一样的切脉概念,只是切脉的部位不同。阿育吠陀号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现在这个阿育吠陀实在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个人推测,除了肚脐、喉咙、头顶、心脏分别产生了相应的四个脉轮之外,《瑜伽经》中提到了胸膛中的管道,只是胸膛这里的位置就和心轮重复了,所以就下移到了膈膜的位置产生了太阳轮。七轮这就有五轮了,另外还有眉心轮、海底轮,也有对应穴位,即印堂穴与会阴穴,这样沿着中脉的走向就有了七轮。其实脉轮不止是七轮之说,还有其它说法,更多的脉轮,甚至脉轮的位置都离体了,很可能就是《瑜伽经》中提到的日月星辰等体外的冥想对象转化来的。

综上可知,印度文化也深受中国影响,连作为代表性国粹的瑜伽都有着浓厚的中国血统。其实也有其他学者揭示了印度文化与中国的渊源,只能说印度文明水很深,水分很大。

而至于《易筋经》这种传说由达摩所创的修炼法,已被考证为道士所创。天下武功出少林,达摩创造少林功夫的说法只是香港电影的设定。

蒸汽机起源于中国

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说法:蒸汽机=风箱+水排,这里的蒸汽机是瓦特蒸汽机。风箱水排就是利用水流做功带到风箱鼓风,完全就是瓦特式蒸汽机的逆向装置,只要再加一个锅炉就是瓦特蒸汽机,不说蒸汽机,单论这套机械装置就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意义。

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_阿拉伯人发明数字_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归功于谁

风箱水排

阿拉伯人发明数字_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_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归功于谁

瓦特蒸汽机

根据通行历史,瓦特是改良了蒸汽机,之前还有纽可门的大气机,在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中国有没有可能发明蒸汽机,有答主说不能,就是举的这个大气机的例子,说是什么有了真空原理(也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后才有了大气机,然后才有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显然是没拔过火罐。

再往前总源头是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当然还有追溯古希腊蒸汽球的,笔者看到古希腊三个字头疼,就忽略处理了。

到了1680年,牛顿设想出蒸汽机车的方案。

18世纪下半叶瓦特发明了瓦特蒸汽机。

然而——

1658年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于1672年为康熙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个时间竟比欧洲蒸汽机的总源头还要早7年。

有说法称南怀仁的蒸汽机车是布兰卡冲动式蒸汽机车道教是中国哪里发明的文化,根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勃朗伽的设想。但笔者遍寻找不到勃朗伽这个人的出处,也不是伽利略全名中的一部分,而且也不符合通行历史所说的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创制出第一台蒸汽模型的说法。

而且根据1640年明朝人王徵的著作《额辣济亚牗造诸器图说》(“额辣济亚牗造”意为受上帝启发创造,王徵也是基督徒,我为什么说“也”呢?)这部书里面还提到了:

天球自旋、地堑自收、日晷自移、月规自转、水轮自汲、水漏自升、 火船自去、 火雷自轰、风轮转重、风车行远、云梯直上、云梯斜飞、气足发矢、气足传声、机浅汲深、机小起沉、自转常磨、自行兵车、活台架炮、活钳擒钟、灵窍生风、妙轮奏乐、通流如海、神威惊敌等二十四种发明;此外已有名称而未编入的还有十八种。

其中的火船自去,虽然图片散失,但根据这个名字,除了作蒸汽动力应当别无他想,火船自去总不能是绑两个火药筒往后喷射吧?

人们赞誉瓦特改良蒸汽机,就是赞誉瓦特“发明”的这套利用蒸汽的传动装置,而这套置通行历史却也是承认由中国传到欧洲的,而且还有著名的李约瑟的蒸汽机=风箱+水排的公式,这不精神分裂奇了个大怪吗?是不是造假得多了,圆不过来了呢?

再回到那个知乎问题上,中国有没有能力发明蒸汽机呢?

有。单论李约瑟提出的蒸汽机=风箱+水排,这个风箱水排就是中国发明的,差利用蒸汽的想法了,而这也不难想到,正如有的说法说蒸汽机是看见壶盖动然后发明的,通行历史说是看见高压锅发明的,这说明看见壶盖动想到利用蒸汽是不难的,而中国人烧水都烧了小几千年了。

而且中国还有两个发明,相传三国时期的孔明灯与至晚宋朝的走马灯,孔明灯利用的浮力原理,而走马灯就更厉害了,用的是燃气轮机原理,能想到利用热气的中国人想到利用水蒸气有什么不可能的?

推荐阅读:

道家道教重要参考书目:从道藏到中华道教大

古建筑群见证历史王屋山的人文景观,你知道

初真戒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

黄信阳道长的厚礼,向中国年轻的道教领袖

(微拍公告)2016年10月24日微拍目

书画鉴真与辨伪、明清肖像画的演进与鉴藏

你知道泰山道教文化观后感怎么写吗?你了解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