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道教融合发展文化内涵,持续推进两岸中华民族认同建设
2023-06-18 11:13
各位领导,各位台港澳同胞道教南方文化,各位教界、学界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海峡道教学院的张永宏,很荣幸参加本次梦文化节暨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深入挖掘道教融合发展文化内涵,持续推进两岸中华民族认同建设》。
融合发展是道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
道教信仰与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融合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一部道教史,就是一部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在古代中国社会,道教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还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各种民俗节庆活动,都有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道德真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强调“道”对万事万物的统摄作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尽管万事万物之间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但是通过适当的气化运作,终归走向融合发展。道教并不反对,也不排斥,更不回避对立,但是更加重视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道德真经》归纳为“海纳百川”“和光同尘”的精神,这也正是《南华真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髓所在。譬如说台港澳道教与大陆道教,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发展现状,都保持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在秉持共通的大道文明之信仰、追求两岸和平与社会发展之福祉、携手并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等方面,都是共同的。
道教的发展历史,还伴随了不断接受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充分融合外来文化元素的过程。在历史上,道教曾经与羌族、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时至今日,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道教信仰仍然非常兴盛。道教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北方和南方文化交融的过程。随着福建广东等地族群迁徙台湾,道教也传入台湾,与泰雅、雅美、布农等高山族信仰文化融合,共同开发台湾,建设家园。这种情况在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澳门香港社会也有类似表现。不同族群、地域的文化融合,使得道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不断发展和更新自身的信仰内核与文化要素。时至今日,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国的广泛活动,道教信仰与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已经参与、并且正在持续参与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全人类文明的融合发展。
道教的融合发展,还体现在道教将自身思想融合到生活实践中,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落实道教信仰,彰显大道文明,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养护,注重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尊重宇宙生命与个体生命道教南方文化,追求自由和真理。这种融合发展的思想,使得道教成为一种非常注重实践和体验的信仰,参与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群己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物我合一”等文化传统的构建。
两岸一家亲与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
早在1988年,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就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演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历史地形成的,在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不同族群相互合作,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的各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自在”的文明实体,“中华民族”一直存在的,但是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实体,“中华民族”的意识,却是在西方列强的军事胁迫、政治奴役、经济剥削、文化渗透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地处东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太平洋的西岸,独特的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经纬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川河泽、森林草场、山地平原、岛屿滩涂等地貌,从而也形塑了风格迥然不同、但是相互影响、互相融通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东南沿海海洋文化。其中,中原农耕文化以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群为主,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满洲人等族群开创了辉煌的草原游牧文化,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包括南岛人群,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族群相互碰撞融合,有时候是暴力冲突,但更多时候是和平交流交往,推动了中华文明草原、农耕、海洋三大文明的互动与共同发展。随着中原农耕人群迁徙到南方,与南方各地族群融合,共同开发南方,特别是福建广东人迁徙到台湾,与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台湾。在近现代历史上,全体中国人都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欺凌,澳门、香港被割据长达百年之久,台湾也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五十多年。所有这些共同的经历与遭遇,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都在不断形塑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时至今日,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我们不得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此,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促进文化认同建设。海峡两岸民众与社会各界,也应当重视历史,珍惜当下,持续推进“两岸一家亲”,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大联合、大团结,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一起努力,共同奋斗,共创未来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道教信仰与文化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教信仰与文化在当前时代的守正创新,需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引领下,凝聚海外内华人华侨同胞与全球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的热情、智慧与力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赢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中,也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和凝结拥护祖国统一、热爱和平的仁人志士,致力于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我认为,道教信仰与文化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
(一)常态化互访。两岸道教组织与宫庙场所之间,应该确立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进一步加深两岸道教官方层面与民间层面的友谊和合作。这种交流与互访为两岸道教融通合作,为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二)文化交流。两岸道教组织与宫庙场所之间也经常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譬如海峡论坛期间的道教文化交流、两岸民间宫庙叙缘,以及持续举办七届的梦文化节,由此推动两岸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植道教信仰的民众基础,增进两岸民众的理解和友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三)教育合作。在道教人才培养方面,台湾道教界同仁开展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成绩。大陆这边,我们成立了海峡道教学院,目前已经毕业了一期大专班,在读两个本科班。在道教人才的培养方面,两岸道教组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合办学,远程授课,线上论坛,短期游学等活动,均可开展。譬如这次我们签约了海峡道教学院面向台湾道众的函授课程,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四)青年交流。两岸道教组织与宫庙场所,可以通过青年道众与信众的交流计划,促进两岸拥有道教信仰与热爱道教文化的青年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每年派遣数批青年代表团,彼此互访,到对岸开展短期或中期的学习和交流,加强了解,加深感情,活络人缘,联结庙缘,缔结道缘,为两岸道教未来协同发展、两岸经贸社会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是“福佑中华·梦圆石竹”第七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暨“以道相通·融合发展”海峡两岸(福清)道教论坛上的讲话)
主讲人简介
张永宏,陕西吴堡人,哲学博士、博士后,海峡道教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讲师,浙江道教学院副教务长,北京市道教协会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道教哲学、道家养生、武术文化、武术产业、中外文化交流等研究。
武当山道教学院名誉院长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海峡道教学院(筹)2020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开讲 谢荣增道长出席 中央统战部十一局开展海峡道教学院(筹)去筹工作实地调研 海峡道教学院(筹)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海峡道教学院组织师生观摩学习中道协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黄帝文化在南方的幅射、传播中心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