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当代社会

透过文字感受社会学人文关怀,探索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2024-06-11 14:02

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_《当代中国研究》_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透过文字感受社会学的人文关怀

《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

《同舟:职业共同体建设与社会群力培育》

《公司的再造:金融市场与中国企业的现代转型》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

带你感受当代中国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_《当代中国研究》_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

梁晨 著

ISBN 978-7-5201-4640-1

定价:69.0元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作者简介

梁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学、反贫困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等。

内容简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工业在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在乡村工业化的过程中,村庄共同体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本书以华北某省P县西河村为案例,关注社会团结的命题:村庄共同体为何日渐衰败?村庄的公共生活在工业化之后为何衰减?这种村庄共同体的变迁与村庄工业化的关系如何?是否能在村庄工业化过程中形成新型的社会团结?本书通过对西河村在乡村工业兴衰过程中村庄公共利益分配、社会秩序与村庄文化规制变化的研究,试图解释村庄共同体在本土产生的乡村工业影响下所发生的变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村庄建设的基础与可能性。

《同舟:职业共同体建设与社会群力培育》

杨可 著

ISBN 978-7-5201-4574-9

定价:59.0元

出版时间:2019年 4月

作者简介

杨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涉及社会性别、劳工、社会史、女性史,出版相关译著多部,在《社会》、《妇女研究论丛》、《开放时代》、《学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以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社会企业——民生轮船公司为历史个案,在具体的历史时期中考察其领导人卢作孚等所倡导的“现代集团生活建设”方案与历史实践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探寻其构建职业共同体的过程对于在职业纽带之上培育社会“群力”、打造社会团结与建设现代国家之积极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_《当代中国研究》_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公司的再造:金融市场与中国企业的现代转型》

杨典 著

ISBN 978-7-5201-2417-1

定价:79.0元

出版时间:2018年 3月

作者简介

杨典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英文刊《中国社会学杂志》(The of )执行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全球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中国企业成功转型背后的制度性、结构性因素。本书认为,作为最强大的制度性力量之一,金融市场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并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企业的命运,不过,中国的金融市场绝不仅仅只是企业融资和迅速致富的手段,它还对小到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改造、大到中国企业的整体现代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对中国企业现代转型的社会学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不同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新视角加深对中国金融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理解,对于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企业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

朱迪何祎金田丰著

ISBN 978-7-5201-2370-9

定价:108.0元

《当代中国研究》_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_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出版时间:2018年 3月

作者简介

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消费社会学、社会分层和青年消费与文化等。

何祎金,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学理论、方法的历史与政治、互联网与青年文化。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家庭社会学、青少年与大学生、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社会分层、调查研究方法等。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普通人的赋能,侧重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阐释。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在场,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在那里”(over there),我们切切实实地生活在此处(here)。本书用四个字母(H.E.R.E)概括生活在此处的“社会”或者展开行动的空间场域的基本特征。

H 代表混合():强调现实与虚拟社会的混合性,在认识论上摒弃绝对主义的二元划分。

E 代表交织():互联网对时空局限的突破,以及社交网络所衍生和发展的社会关系,使传统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R 代表弹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汇聚了不同的群体、文化和话语,也意味着这是一个存在文化与权力博弈的张力领域。

E 代表赋能():对于作为行动者的普通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日常生活中重构了机会与选择的能力;赋能并不在于硬件设施上的接入,而在于连接之后的可能。

以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对不同代际人群具有赋能作用,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缓解了中年人的职场压力和中年危机、给予青年人更多的话语权空间,等等。

当然,我们在为社交网络带来的福利感到欣慰时,也不能忽略社会结构的影响: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经济和智力条件对于不同群体来讲并不是均衡的。如何创造条件跨越技术能力差异带来的“鸿沟”、如何让不同能力和条件的人群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更多推荐--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The End---

推荐阅读:

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如何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

独特的文化传统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国情

80后婚姻家庭的新模式与新特点,你了解多

2016江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

第二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之逆境中觉醒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全新解读!

第五届上海“鲁迅文化周”活动在虹口举行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