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境体验当代审美文化的内在联系意境
2023-08-20 17:06
摘要:本文从意境理论出发,尝试以情景关系和形而上的感悟角度切入对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分析当代审美文化,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情境、氛围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境体验当代审美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新世纪以来的娱乐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审美文化,其中不乏有西方消费主义观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内在表达,凝结着几千来古人对生活、休闲娱乐的思考,其中“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根据“象”与“道”之间以有限表达无限的思考,从思想深处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审美趣味,产生一系列审美文化。
一、“审美经济”时代的审美泛化
1.意境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在联系
意境作为我国传统的文艺批评范畴,在20世纪初经王国维发展逐渐系统化,也越来越具有生活的意味,成为艺术对生活的观照。正如宗白华所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玲,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按他的观点“意境”是艺术的本质,正如叶朗所说艺术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意象的生成。意境是意象的结晶体,它是一种高级意象,反映在艺术生活中就是宗白华说的“艺术意境”,它以宇宙人生为对象体验其中的生命生意,使人心灵具体化、肉身化。因而宗白华说艺术境界是主于美的。而艺术境界在生活中的体现便是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觉解当代社会的时代风貌审美,是对这个世界的赏玩、窥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感悟,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偏向一种审美式的体验,这种方式我们将其称作“日常生活审美化”。
周宪在《“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中从经济上分析这一情况,认为“改革开放极大地重塑了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但是一种经济或政治政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先富起来的一些富人们引领着这一时代的审美风尚,他们“小资”式的生活方式,使得^低阶层的人纷纷效仿,从而改变这一时代的生活面貌。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有特色的精英主义审美情调,他们往往倾向于略高于自己经济水平的生活方式,确保自己与他人
的不同。他们喜欢的是这一系列品牌包装下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他们消费但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体验,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他们有些像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张扬式的攀比消费,但又因当代社会文化的特点而略显内敛,他们与当今社会的潮流风尚紧密结合,走在时尚前端,不断塑造自己。
正如在生活中,有些人看电影一定要去电影院、吃饭一定要下馆子、喝茶喝咖啡一定要去茶馆咖啡馆,他们在这些场所中所花费的钱,是他们自己在家里看电影、吃饭、喝茶、喝咖啡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味道还不如自己在家做的。但是他们仍然青睐这种生活方式,认为这是一种有体验的生活,那么所谓的“体验”是什么?周作人在《喝茶》里说喝茶就一定要在瓦屋纸窗下配上清泉绿茶,用上好的陶器,和几个朋友共饮,在这个活动里能以半天的清闲抵十年的尘梦。当下追求的体验正是周作人所说的以半日之闲抵十年的尘梦,这种体验符合意境以有限表达无限的特点,正如马远在简单的空白之中蕴于无限的深意深情,人们在当下简单的休闲体验中品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同样的一壶茶在家里喝和在茶馆喝口感是一样的,但那一份体验却不一样,“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等氛围的塑造,赋予了喝茶一种仪式感让人们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茶馆所出售的不仅仅是一份饮品,他们卖的亦是一种氛围,人们通过购买这种氛围,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肯定。从意象“情景交融”的规定来看,茶馆营造的氛围是“景”,人处于其中获得的多种感悟是“情情景交融”构成意象。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在体验基础上加上“十年的尘梦”这种形而上的感悟成为意象的结晶品一意境,这就是一种意境式的生活方式。
这种体验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虽然从传统的儒道角度来看,名利始终是一种低级的追求,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了解到经济利益是应当并且是必须追求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质的富裕充足,同时它也塑造了与之对应的上层建筑,即随着收入的适当提高,一个有着美的追求的完整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同时这种体验同时反过来促进主体更好地生活,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良性循环。日常生活在这时候不再是主客二分的世界,而是转化为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同时也是我们传统追求的物我一体的世界,人在此时与世界融为一体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获得宇宙生命的哲学体验。
2.日常生活审美化下的审美追求
日常生活审美化下体验式的生活自古就有,是儒释道思想交融下逐渐形成的审美情趣,在宋代商品经济下表现得更为典型。正如潘立勇对宋代休闲文化的评语“市井俚俗的下里巴人之调,已与文人士大夫的阳春白雪之曲分庭抗礼,并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市井美学风采。”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相较宋人更为丰富,意境中的“情”伴随着越来越丰富的“景”变成更为“酣畅淋漓的市井美学”“因情触景,由景即情”情景结合化为“意境”这是意境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日常生活追求的美是广义的美是作为审美范畴的美当代社会的时代风貌审美,在美学中我们认为能够消解美感产生的即是美的对立面,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能够产生美感的即是美。美感的特性有很多方面,但最基本的应是与真、善的统一,能够使人正确认识生活、积极对待生活并善待万物的,就是美的,这是所有美的事物的基本社会属性。正如汤用彤在《魏晋玄学和文学理论》里所讲“艺术活动的价值决定于它对于终极本体即生命本源与宇宙奥秘的揭示。”艺术的价值在于美,因而美的价值也在于对生命本源和宇宙奥秘的揭示,就是叶朗所说的“意境会带给人形而上的感悟,包括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带给我们这种形而上的体验,我们自先秦就有比德的传统,面对植物我们会看到它的品格并影响我们的人格塑造,如屈原《橘颂》里屈原看到橘树“深固难徙”的特性就表示自己要做忠于楚国的臣子;当看到山水我们会欣赏它的深远与无限,感叹人在世间的渺小;在社会美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如梵高《农妇的鞋》中海德格尔看到的是其背后农妇的世界,而农妇的世界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勤恳的农妇是如何谨慎的对待生活,并努力活下去。这正是美给予人们的导向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