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023-07-25 09:05
摘 要:当今中国的生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指导,与此同时,也应该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成果,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当今中国生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探索我国生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39。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态文明的建设也理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当代中国社会生态问题,是在总结批判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之中。
(一)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9]128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阐述了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创造不出来。”[9]92众所周知,自然界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同时,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创造与发展,也来源于自然界。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能动和被动的统一。在《1844年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人一方面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同时也能够利用自然,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们反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界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是内在统一的[2]。
(二)社会实践或劳动是人与自然辨证统一的媒介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劳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物质变换的概念,对劳动进行定义:一方面劳动是实现目的的对象化劳动,另一方面劳动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强调生产劳动对自然的中介作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曾经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劳动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最基本的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3]。
(三)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及其自身的和解
伴随人类的产生,就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种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不断根据自己的目的来改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同时,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反过来亦是如此,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制约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无休止地向自然掠夺,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影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而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本身内部并不能有效解决。因此,只有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借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致力于剖析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生态危机,并以实现生态的社会主义为其社会理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正如弗·卡普拉和查·斯普雷纳克在《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中所说,“人们在一个成熟的工业社会中,精神和生命正濒临崩溃和毁灭的边缘。”[10]329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成因的剖析
1、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反对把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归因于科学技术,不仅如此,更不能脱离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的政治制度来谈论科学技术所谓的“罪恶”。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笼统地反对科学技术,而只是反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
2、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生态危机
当今的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长久以来,人们只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企图控制自然为我所用。正如《资本论》第三卷的最后一节写道:自由的实现在于“社会化的人,相互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安排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允许它的盲目的力量来左右他们。”因此,不得不指出,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长期存在是生态问题的深层次根源。
3、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者制度本身。首先,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的消费模式是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而此种消费方式必然造成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当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呈下降趋势之时,企业家便会借助技术的变革,不断掠取更多的资源来满足一己私利。因此,当今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根源。
最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转嫁危机的形式执行“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全球化已经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由于生态问题的特殊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发展问题,不得不引进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除此之外,由于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发达国家还可以直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5]。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于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态和谐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当今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是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力反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全球生态运动而兴起的一股思潮,致力于解决当今全球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生态化。这一思潮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从而认识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由于它通过限制发展的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等自身理论的不足,最终必然陷入乌托邦的困境[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