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易经八卦

金文的“道”解释“行”的甲骨文用了几天


2024-03-15 15:04

金文的“道”

解释“行”的甲骨文用了几天,当然顺手中外结合地对比一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西方的人文太落后了。这需要帮他们一下,从儒学启蒙吧。

今天往里面加构件了。

道的金文

中间这个构件,整体后来变成了“导”字,引导的意思。行有方向了,再加上引导方向,这就是道了。例如大禹治水,这已经是明确的有组织的行动了。皇帝大战蚩尤,请了不少朋友,这已经是多部落的有组织的争战了。干的就是这个“道”的事情。前面一指挥,就一起上了。整个这句话翻译成“道”就比较合理了。

导的拆解

实际图中的三个导都不一样,也就是这原因,把秦始皇气着了,才要统一文字。

第一个导字,实际画的的目和眼睫毛,指代首。下面的东西实际象放躺下的夕,这怀疑是写字的学问不够易经八卦中的道是什么意思,笔误了。后面两个明显是手的形状,这是为了借音。强调上面的首。当然后来的一把手也说的是领导,实际来自于这个导字的意的隐身。

第二个道也许是为了美观,把眼睫毛变短,上面加上草或手了。不过还不对称,不够美观,这才有篆字将其搞对称,美观起来。

第三个道字,这是没文化的写的,构件说不清楚了,但是你还大概知道,这就是道字。这种糊弄的方式,后来促生了草书,原来糊弄也是有用的,大大简化。字是用来用的,你看懂就行了。

至于底下的草或手为什么变成寸了?这后人有解释,说变化没按规则,变化错了。错了也就错着用,也没影响什么,以后就当寸用了。

实际是统一文字的时候,考虑了刻写的难度问题,将其简化或归类了。

将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利用了这种归类下定义的方式,个别字已经失去原象,这很正常。

《老子》中的道是怎么写的?

当时出现了多种道字。百家争鸣,也出现了多种“道”,也就是学说。那么每个人写的道都略有不同,是否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

而老子在《老子》中的道,明显是气度最大的。也就是当时,他如何写这道字,这里面都有说道。

它是道基于唯心的所有的意思。大有不屑当时任何学说的意思。这也是西方觉得他的理论现在还好用的原因。

“简单的”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这通篇第一句,历来翻译争议最大。要留神,当时没有标点符号。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儒家的断句。可以说的道,不是通常我们说的道。当时通常说的道是什么?是所谓的大道,所有的道的总道。这么被翻译,已经看出老子一览众山小的霸气了。也就是老子可能在说:“你们乱七八糟说的各种道,都不是这大道,我今天写的这本,才是在描述什么是这个总道。”这么写,他不跑才怪。

另外一种断句,道可,道非,常道。可在甲骨文中是喊河对岸的人,引申为说。非在甲骨文中是左右对称的人,背靠背的意思,引申为相对的一体,而不是现代的否定的意思。那么这句就变成了,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互相抵触的,这都是普通的道。或者,用道说是与非,这是通常说的道。(老子的意思是这些道都不是大道,大道应该是阴阳一体的,不能简单二分。下文的描述全是阴阳一体的描述。这也符合后世衍生出来的太极的思路。)这实际符合老子的下文。

还有一种:道,可道非,常道。道,既然能找到否定的例子,这就是普通的道了。(不是老子想说的总道。)这么理解,也能表达老子的意图,与下文并不冲突。

当时的文字,没有标点,而且表意含混,老子是否有意地利用了一语多关呢?这并不知道。

后世儒家是否有意针对《老子》改变了非和可的原意?这无证据。但是,后来就都按现代语义的走了,甲骨文的语义几乎消失。如甲骨文不再现,这连探讨的余地都没有了。

同样遭到此命运的甲骨文还有无、柔等。而这几个字在《老子》中举足轻重,这几字的改意足以让《老子》的全篇面目全非。

秦始皇看懂《老子》了,所以列为禁毁;儒家也看懂了,所以略作手脚也是必然的。把黄老之学,变成老庄之学。这区别就大了。黄帝、老子,这都是暴脾气的。大战蚩尤的是黄帝,要是庄子,就不知道庄子跑哪去了。秦始皇需要倾全国之军力60万军队伐楚,还附带王翦父子战略得当,才解决楚国。这样的楚国的智囊团人物,绝非泛泛之辈。而庄子就是个逍遥的混子,认字的纨绔子弟而已。

易经八卦中的道是什么意思_道与八卦_道家易经八卦

孔子如何回避老子唯心的道?

面对老子的道的咄咄逼人,孔子的策略很简单,把你的唯心的范围先废了。

孔子做了几项重要工作:

敬鬼神而远之。基于当时的鬼神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孔子并没有批判鬼神,但不用鬼神说话,而用理说话。这是重要改变。而老子的总道,是可以容纳鬼神系统的。这实际就废掉老子一半的道。因为鬼神的空间就是虚拟的人的镜像对称。

西方对这个虚拟的空间至今依然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还需要神,需要唯心,需要这个虚拟的空间。否则幻灭的是西方人,没有这个虚幻,他们就没信仰了。恐惧这种没信仰的人才总心虚的大叫称中国人没信仰,就当笑话听罢。中国的老百姓就算没理解唯物的,也知道信仰天地,老天爷,大自然,不用信什么神,不会出现人生幻灭的问题。而西方随着物理的眼界逐渐缩下、扩大,这鬼神的领地越来越小,岌岌可危了。

现在能发挥的唯心的地方就剩下两块,极和无。这也是西方数理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必争之地了。

至于唯心的“我们从哪来”,老子用甲骨文的无解释的很清楚了。西方数理界,现在称为理论物理假说界,现在就在钻研这个无啊,它咋就表达不出来呢?最后弄出个量子概念,跟王阳明的心学差不多。本土的道教如果想与世界接轨,再学学数学,就很容易与世界接轨了。西方的物理假说界没研究物理,实际是利用数学在研究道教的数理表达而已。

另外,极老子也给表达了,西方也在钻研,这极怎么就叫不准呢?相对论曾给他们幻想,可是爱因斯坦还说了,在绝对温度附近,基本粒子呈爱因斯坦凝胶态,相对论在此范围失效。这极还是解决不了啊。

而孔子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直接不管你的极和无了。研究已知的范围,用周易就数理化地粗略解决了。

也就是西方现在在物质世界的极和无处的范围被逼得越来越狭小,也就逼到普朗克极限范围和卷曲维范围,这本来就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折腾什么。

老子否定立榜样的作用,孔子故意要立榜样,起到引导作用。

老子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而孔子强调知难而上,明知不可为为为之,孔子一生也是这么作的。这在孟子处表达的更激烈一些。

道与八卦_道家易经八卦_易经八卦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孔子希望以仁治天下,希望恢复秩序,这种理念对于战国之后需要休养生息的情况更需要。而再之后的分分合合,让孟子的义变得重要。而大义的化身原本是岳飞,到清朝,故意推举关公以替代岳飞,以回避岳飞驱除鞑虏的锐气。

分分合合,谁还有工夫研究虚、无啊。

荀子也做了一项工作:善易不卜。这孔子也做到了。他仅周游列国途中被困的时候,生死攸关之际,占了一卦,不过是为了聊以自慰而已。并无占卜之意的记载。完成这个任务,才把数理文化从上古巫术中解脱出来。理智代替了唯心臆想的一部分。

这就是古代的儒家为什么可以演变为儒教性质的原因,其中积极的、唯物的部分很接近唯物主义了。至于儒学中的唯心部分如果是善意的,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群体意义的,家国意义的,例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就被自然地保存在文化里面;如果其中的唯心是反人性的、不能与时俱进的,例如男尊女卑,一夫多妾制,等等,就自然被干掉了。

甲骨文行之外易经八卦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进制--循环

行,如果往外加构架,就是亚,老二的意思。当时老二的意思还有一个仲。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

这和玛雅的二十进制表达是否有关联,尚需证据。

在这之前,是六十进制和十二进制、十进制混用,当然,当时的进制和后来的数学进制并不是一回事,当时称循环更准确。循环的一个数学侧面,发展成后来的数学进制。至伏羲八卦产生,有了八进制;至秦朝,还有十六进制。这时候的循环体系都是兼容通用的。如何兼容?就是数学进制的转换。不过古人的进制转换不是用准确的数学计算,而是用几何换算表达,而且讲不清道理的地方,直接下定义,就不讲数学了。例如河图变五行,中间那个五属于扑克牌里面的“会”,可以随便安排。你说在中间就在中间,说把4增加成5,就可以增加。

另外,为了兼容十进制、十二进制,五行有些位置对应一个要素,有些位置对应两个要素,这也很不数学。但是人文可用。这方面,就别讲数学了。这不是数学概念,而是这事就这么定了。当时数学幼稚,还轮不到它说话。

以后再聊甲骨文的亚、仲。

道这个字复杂,至此解读完毕。该写别的字了。我们还主要是在春秋之前的这个时期晃荡,因为现在才聊到伏羲的先天八卦,这后面内容还多着呢。

待续。。。。。。

推荐阅读:

河图与洛书的变化规律,读懂的人受益!!

彝族八卦图帛书易《六十四卦》《易之义》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