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2023-08-12 17:0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

五代十国 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 新五代史》,是对 五代(907年~960年)与 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 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 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与 后周。960年,后周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 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 割据政权,其中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荆南)、 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 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 荆南、 武平、 后蜀、 南汉、 南唐、 吴越、 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1.基本简介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包括 五代(907年-960年)与 十国(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 唐朝灭亡开始,至 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变迁图

五代十国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 ,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 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 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 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 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 五代,其中有些是 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 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 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 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 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 契丹南侵的机会, 辽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 定难军(后来的 西夏)逐渐独立,而 静海军(交趾,后来的 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2.历史沿革

五代依次为 梁、 唐、 晋、 汉、 周五个朝代,史称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与 后周。公元907年, 朱温篡唐建立 后梁,这是 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 太原的晋王 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灭后梁, 后唐建国。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 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 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 石敬瑭引 契丹军攻灭, 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 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 辽朝。同时 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郭威篡后汉建后周, 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 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 赵匡胤所篡,建立 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 吴国最强,而后被 李昪篡位,建国 南唐,其次有 吴越国与 闽国等。湖广则被 荆南、 南楚与 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 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惟一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 宋朝(史称 北宋)后,与其弟 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 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

朱全忠

安史之乱后, 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 藩镇乘机做大 做强。而 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 李克用与 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 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 朱全忠( 朱温)与 李克用因故不合, 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 朱全忠(朱温)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 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 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 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 李克用与朱全忠(朱温)的干涉而失败。888年 唐昭宗继位后,宰相 崔胤与宦官 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朱温)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 李茂贞,朱全忠(朱温)于是率军围困 凤翔。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 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朱温)和解。朱全忠(朱温)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 长安。 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 朱全忠( 朱温)的威胁,暗中招募六军十二卫,被 朱全忠(朱温)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904年朱全忠杀 崔胤,逼迫 唐昭宗迁都 洛阳,同年8月弑 唐昭宗,另立昭宗子 李柷为帝,即 唐哀帝。朱全忠(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 淮南失利,于907年逼迫 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 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他改名 朱晃(朱温),国号 梁,史称 后梁,他即 后梁太祖,最后定都 东都 汴州。

梁晋对峙

五代各朝虽然 掌控 中原与 关中地区(除后梁未控制关中),但是没有像唐朝一样成为所有藩镇认可的共主,主要势力范围也不出 华北地区,只能说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 [各地藩镇在 唐朝灭亡后,初期有些政权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不管他们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权被《 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家称为 十国。中原地区归附后梁的半独立政权有 义武节度使、北平王 王处直、 成德节度使、 赵王 王镕、 卢龙节度使 刘仁恭(911年其子刘守光称帝独立)等,独立的是凤翔节度使、 岐王 李茂贞建立的 岐国,河东节度使、晋王 李克用建立的 晋国。蜀地方面, 西川节度使、蜀王 王建建立 前蜀; 湖广一带,占据 江陵周围的荆南军 高季兴在后唐时独立, 湖南武安军 马殷建 楚国, 两广( 岭南)清海军 刘隐建 南汉; 江南地区,占据 两淮吴地的淮南军 杨行密建 吴国,浙江 钱镠建 吴越国,福建 王审知建 闽国。 另外,交趾 静海军 曲承裕自立五代十国岐国历史,在 越南历史上被称为 曲家,是越南地区脱离中国的开端。

党项族组成的 定难军也在陕北 夏州一带割据自立。位于 河西 瓜州的 归义军一度建立金山国。此时晋、岐与吴依旧奉唐室年号,而前蜀称帝,均不承认后梁,其余政权都臣服后梁。后梁太祖针对 唐朝后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强烈改革。他极度厌恶宦官,曾拒绝在南方避难的宦官返回京城; 讨厌唐廷高级官员,启用失意士人如 李振、 敬翔等人,并且听从李振建议,屠杀宰相 裴枢、 崔远等三十名高官,史称 白马之祸。这些失意士人重实际而轻名义,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经济方面重视农业发展,致力减轻赋税;对军队十分严厉,如大将战死,所部士卒一律斩首,称“跋队斩”。然而 后梁太祖晚年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外交方面,后梁立国之初,几乎所有国家与藩镇都表示臣服,只有晋、岐、前蜀与吴敌视后梁,依旧奉唐室年号。其中晋国的 李克用更是 后梁太祖的死敌,自开国起 后梁太祖就北伐晋国,在潞州(山西长治)与 李克用僵持不下,史称 潞州之战。

李克用因忧劳去世后,其子 李存勖在 李克宁、 张承业的辅佐下而获得胜利。910年后梁太祖怀疑成德军与晋密结而率军进伐,迫使成德军 王镕与义武军 王处直倒向 李存勖。 李存勖率军于柏乡(河北柏乡)击溃后梁军,成功救援成德军,而梁军元气大伤,史称 柏乡之战。北方之雄 刘守光为人残暴,且是晋的强敌。他于909年被后梁封为燕王,建立 燕国,911年称帝,史称 桀燕。隔年, 李存勖派 周德威讨伐 刘守光, 朱全忠( 朱温)亲自率军救援,但被晋军击溃。 刘守光最后于隔年被李存勖攻灭。

朱全忠( 朱温)败退洛阳后病危,次子 朱友圭不满朱温有意立养子 朱友文为太子,趁机刺杀 朱全忠( 朱温)而继位。然而 朱友圭荒淫无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 朱友贞联合天雄军(即魏博军) 杨师厚进伐夺位,史称后梁末帝。杨师厚去世后,天雄军等河北诸镇都陆续归附晋国,再加上916年魏州之战中梁军惨败于晋军,后梁北疆只能勉强维持在黄河以南。918年 李存勖率军南征,与梁军相持于 濮州一带。梁军惨败,但晋将 周德威战死,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921年 张文礼杀成德节度使、赵王 王镕,控制成德军,联合 契丹国与 后梁,对抗晋国。然而 李存勖率军于 镇州击溃梁赵联军,又夺得 河北三镇后。

923年, 李存勖在 魏州称帝(即后唐庄宗),以光复 唐朝为号召建国号唐,史称 后唐,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将 王彦章采取牵制 郓州(山东 东平)的方式,成功围堵唐军于 杨刘(今山东 东阿)附近。双方对峙良久,唐军军粮不足,有即将撤退的迹象。然而梁廷 赵岩、 张汉杰等人进谗言,使王彦章被撤换,后唐庄宗又率军经郓州迂回攻入空虚无兵的 汴州。城破之日,后梁末帝无奈命 皇甫麟杀死他,后梁亡。

后唐盛衰

后唐庄宗灭后梁后,定都 洛阳。此时 河北三镇已定, 后唐国力强盛。 岐国 李茂贞对 后唐称臣,后唐庄宗封他为 秦王。公元924年 李茂贞去世,后唐庄宗的长子 李继岌担任凤翔节度使,正式吞并了岐国。前蜀 王建在建国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经济与军事都十分强盛。但918年王建去世后,其子 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925年后唐庄宗派 郭崇韬、魏王李继岌率军攻入 成都,王衍投降, 前蜀灭亡。 后唐对外强盛,但是内忧积重。后唐庄宗定都洛阳后,招回宦官以任枢要之职,任用 李袭吉等保守派,一切与唐朝后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败坏。

唐庄宗

后唐庄宗自认基业已固,不务政事,肆情纵欲,自取艺名“李天下”,宠信 伶人 敬新磨、伶官 景进等人。当时军队庞大,国库吃紧,然而其妻 刘皇后干预朝政、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半归后宫,使得朝廷还要暂扣军粮以补其他支出,形成极大的隐忧,不久征蜀唐军即因故兵变。郭崇韬虽然完成灭蜀任务,但李继岌对于不能深入参与军务而感到不满。他密报朝廷,意图陷害郭崇韬。后唐庄宗有意先调查再决定,但刘皇后自行命李继岌处决之。公元926年郭崇韬被杀,唐军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又不愿将自己的财物用于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 不久,魏博军在 赵在礼率领下于魏州(河北大名)叛乱,唐将 李昭荣平定失败,后唐庄宗只好派李嗣源前往平定。 李嗣源于魏州受部众与叛军拥护,反而率军南征后唐庄宗。各地唐军不愿为后唐庄宗作战,汴州与洛阳陆续被陷,后唐庄宗于内乱中流箭而死。 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杀尽叛臣而称帝,即 后唐明宗,后唐庄宗的长子 李继岌自杀于长安。

后唐明宗执政期间革除后唐庄宗时的弊政,朝政逐渐安定。他诛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销不少冗余机关,建立 三司等财政机关;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加强中央军力,建立侍卫亲军以压制藩镇。这是 五代少见的稳定时期之一,史家称后唐明宗是 五代时期仅次于 后周世宗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 宋朝所继承。然而到晚年后唐再度走入内乱。933年后唐明宗重病,其子 李从荣夺位被杀,幼子 李从厚继位,即后唐闵帝。此时后唐明宗的两位大将养子 李从珂任凤翔节度使、女婿 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 朱弘昭、 冯赟本想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反而激起叛变。公元934年李从珂以 清君侧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 石敬瑭俘虏,最后被 李从珂所杀。 李从珂称帝,即后唐末帝。内乱期间发生 后蜀独立之事。原来在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以 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后唐明宗叛变夺位,孟知祥练兵意图独立。

932年孟知祥在并吞东川军后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并于后唐末帝发动内乱时称帝建国,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 孟昶继位。孟昶,嬖幸宠妃五代十国岐国历史,信任庸才,已有速亡之咎,乃反欲勾通北汉,自启战衅,虽欲不亡,其可得乎让后蜀侥存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 后唐末帝与 石敬瑭早在后唐明宗时就彼此不合。唐末帝继位后十分猜忌 石敬瑭,而 石敬瑭也因畏惧而怀有叛变之心。 936年后唐末帝把 石敬瑭调任天平军,并命 张敬达、 杨光远率军催促。 石敬瑭听从 桑维翰与 刘知远的建议向 契丹借兵叛变,并且对辽太宗 耶律德光称儿,事后割让 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每年还要输帛三十万匹。 张敬达闻知叛变之事后,率军围攻太原, 石敬瑭坚守不下。当时卢龙军的 赵德钧和 契丹可汗 耶律德光有意合作共谋中原, 石敬瑭大为惊惧,急令桑维翰见 耶律德光。桑维翰跪于 契丹帐前,苦苦哀求,才使 耶律德光放弃与赵德钧合作的打算。 耶律德光率军解围,帮助 石敬瑭于太原建国 后晋,即后晋高祖。937年晋军与 契丹军大举南下, 杨光远、赵德钧等诸镇陆续投降。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后晋高祖定都 汴州,依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契丹国对五代的影响力达到最大。

江南扩张

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 契丹威胁。江淮地区的 吴与后继的 南唐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 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吴国是 淮南节度使 杨行密建立的。早在 秦宗权之乱时,秦的部属 毕师铎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902年杨行密被 朝廷封为吴王,建都 广陵,称 江都府。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 江淮地区逐渐复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宣武军朱全忠( 后梁建立者)敌对。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 杨渥继位。隔年江西 钟传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 秦裴攻占江西,统一江淮。然而杨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大臣 张灏、 徐温发动兵变,杀死杨渥。908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 杨隆演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徐温

徐温掌握大权后屡次攻伐吴越国未果,至后梁末期才和谈。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 唐哀帝“ 天佑”年号,直到919年吴国改元,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对内则逐步剪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专政的长子 徐知训骄横恣肆,曾因欺负吴王杨隆演而引来兵变,最后被部下 朱瑾杀死。徐温养子 徐知诰平定乱事,而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最后成为徐温政权的继承者。 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子 杨溥继位,并于927年称帝,即吴睿帝。927年徐温去世,追封齐王,养子徐知诰继位,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 937年徐知诰夺吴睿帝之位,吴亡,建国齐,都 金陵,称江宁府(江苏 南京)。同年, 后唐灭亡。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 李昪,改国号唐,史称 南唐,他即 南唐烈祖。

李昪建国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 李璟继位,即 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 辽朝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 在南唐东南方有 吴越国与 闽国。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镇海、镇东节度使 钱镠,都杭州,其疆域约同浙江省。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奉五代为宗主国,与吴和南唐为死对头,这个策略一直维持到亡国为止。另外曾经派使册封 新罗、 渤海国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

闽国是由福建观察使 王潮所建立,其与其弟 王审知控制福州一带,后为武威军节度使,其疆域约同今福建省。王审知执政后于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即闽太祖。在位期间也是提倡节俭,与民休息,并向五代称臣,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闽太祖去世后,其继位者与宗室、大臣互相猜忌、斗争而使闽国逐渐衰弱。 943年闽景宗 王延曦之弟 王延政于 建州(福建 建瓯)称帝,国号 殷。隔年 闽景宗被大臣所杀,国内大乱。公元945年王延政改国号为闽。同年南唐元宗趁机伐闽国,攻下建州,闽亡。然而 吴越趁机介入,闽将 李仁达以 福州附吴越, 泉州、 漳州又为 清源军 留从效所据,南唐最后只获得建州与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与吴越国的关系持续恶化。

不久南唐元宗趁 楚内乱之际于951年派 边镐攻灭,但隔年因楚将 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湖南一地。南唐连年用兵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政事日非。 后周趁机于957年发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战败,割让江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南唐元气大伤。而比较有军事才能的太子 李弘冀,他在毒死意图夺位的叔父 李景遂后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六子 李煜为太子,但是李煜的书生气质较重。南唐元宗为了避周军与吴越军联合入侵金陵而迁都洪州,即南昌府。961年唐元宗去世后,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后主,还都金陵府。至此南唐无力威胁五代,只能自保。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