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疆域天时:借助唐末藩镇崛起的政权


2023-07-14 13:05

“五代”与“十国”是并存的割据时期,“五代”疆域重合,历史轨迹关联,加之列入正史得到重视,因此后世相对容易区分与辨别。

“十国”则区域分散、时间跨度大、历史记载较少,加上割据政权等因素,没有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世人对这段历史模糊不清。

马楚、杨吴、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唐、吴越、南平、北汉,十个政权只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归纳,可以让您轻松记住政权的名称,并了解大概的过程。

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

五代十国疆域

天时:借助唐末乱世崛起的政权——马楚与杨吴

马楚: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唐末木匠出身的马殷应募参军,经过十余年征战因“有勇有谋,为人宽厚”被部将推举为首领,被唐王朝册封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从此马殷与部将留在湖南发展。

马殷在湖南尚无强藩之时,快速攻取衡、永、道、郴、连五州,将湖南置于统治,麾下兵将也达到十万众,只因受到杨行密的军事威胁,而暂停攻势转为巩固统治。

杨行密逝世使(杨)吴失去扩张动力,朱温登基后册封马殷为楚王,马殷抓住时机迅速进攻岭南,占领昭、贺、梧、蒙、龚、富六州,并夺取湖北诸多州县,奠定马楚庞大的疆域。

马殷抢占唐末藩镇衰微的时机,奠定霸业的基础,利用后梁的影响力拓展疆域,迫使南汉称臣联姻,76岁才成为帝王。

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马殷

杨吴:杨行密家境贫寒,曾参加江淮地区起义,也曾应募戍边,却因斩杀军吏起兵庐江,幸得到诸多豪杰归附,唐朝无暇顾及杨行密,顺水推舟拜为庐州刺史,成为杨行密崛起的开端。

杨行密能够倾听臣属建议,借助吴越王钱镠对抗孙儒,在淮南建立稳固的统治;借助唐王朝、李茂贞与朱温的矛盾,公元902年唐昭宗册封吴王,具有政治上的优越性。

杨行密以淮泗弱旅,却能接连击败马殷、战胜钱镠等强敌,更数次战胜强势的朱温,战绩比之沙陀李克用父子也毫不逊色,由此建立北起海州、南到虔州、东起常州、西达鄂州的庞大疆域。

杨行密借朱温而立足,却成为朱温专权最大阻力;杨行密与钱镠数年鏖战,却借此铲除隐患巩固统治;将借势演绎至极致。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

杨行密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

地利:环境提供的割据便利——前蜀、后蜀、闽国与南汉国

前蜀:王建祖上卖饼为业,听信道士之言才参军,善于动脑思考立下很多战功,攀附专权宦官田令孜被收为义子,成为神策军都将,王建借此培植势力,在田令孜被驱逐朝堂前,便夺取蜀地诸多州郡具备割据实力。

蜀地混战的局面下,成都的归属至关重要,王建毫不犹豫拘杀义父田令孜,随后逐渐占领蜀中大部分地区,借此胁迫唐王朝受封为蜀王,至朱温建立后梁,王建闻讯登坛祭天自立为帝。

王建统治下的蜀国民生艰难,而王建的诸子又穷奢极欲,王建在藩镇中又率先称帝,却并没有遭受到外部打击,源于好邻居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若想伐蜀必须先克凤翔,这样的风险对朱温显然不划算。

王建虽有百战之功,却并没有经历过血战,依靠李茂贞与朱温相互制衡,加上蜀地复杂的地势,维系了前蜀的统治。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

前蜀王建

后蜀:孟知祥得到李克用赏识,娶李氏女琼华长公主为妻,与李克用结为姻亲,李存勖建国后任命孟知祥为太原留守,前蜀灭亡后又改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常年的历练下孟知祥军政能力越发娴熟。

随着洛阳之变李嗣源继位,孟知祥不知是出于对李克用父子的愧疚,还是出于对权利的欲望,开始强化麾下军力,在协助出兵与助饷等方面产生推诿,后唐明宗李嗣源感受到异常,却仍将孟知祥家眷送回成都以期感化。

公元931年孟知祥打败董璋占据两川之地,李嗣源册拜孟知祥为蜀王,随着李嗣源病逝,孟知祥得知消息彻底没有顾虑,称帝后招揽山南西道等地驻军归附,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后蜀兵力有限,更无进取之心,面对后晋末年,关中将领请降的有利时机都未能把握,若非蜀道艰难,很难维系三十年和平。

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孟知祥

闽国:唐末王审知兄弟,随王绪起义军转战至福建,王审知兄弟逐渐成为军队领袖,在公元893年攻克福州,各地望风而降,尽占闽、岭五州之地,长兄王潮将王审知立为接班人,免除闽国内部动乱。

此时福建尚未开发,便遭遇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导致兵员减少,而周边强敌环伺,王审知坚定侍奉中原政权,以中原政权牵制(杨)吴对闽国的攻势,并联姻吴越国与南汉国,共同抵御(杨)吴威胁。

古语“在德不在险”,即便闽国有得天独厚险峻地势,但继任的君主忘却内部团结,导致闽国长时间的战乱,又不懂得藩镇间的制衡,最终闽国被南唐与吴越国联合灭亡。

闽国地狭民贫,但借助险关要隘外敌入侵,如南汉刘䶮和南唐李璟,即便取胜也很难占领闽国全部疆域。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闽国

南汉国:刘隐是个厚道人,继承父亲过万兵将和百余战舰后,帮助清海节度使(嗣)薛王李知柔、协助静海节度使徐彦若,贿赂权臣朱温,最终得到清海节度使职权,这在唐末自立风潮中极为难得。

刘隐军事能力却不敢恭维,打不过虔州刺史卢光稠,打不过高州防御使刘昌鲁,更打不过百战的马殷,最终向马楚割地称臣,划山岭为边界终结这段争端,病重后移交权利给其弟节度副使刘䶮。

公元917年刘䶮称帝,倒是挽回南汉的威名,出兵攻打交趾,与大长和国进行联姻,然后潜心发展海上贸易,使得南汉国扬名东南亚,各国物资由广州转输至中原贩卖,使得南汉国富庶繁荣。

南汉后期常年不修武备,更出现奇葩的太监制度,若非有崇山险隘固守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只怕早已被外敌所吞灭。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人和:以君主魅力凝聚的政权——南唐、吴越、南平、北汉

南唐:李昪原是个孤儿,成为徐温养子改名为徐知诰,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徐知诰为政宽仁,与徐温长子徐知训骄傲荒淫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不是徐知训为部将所弑,血脉的羁绊下徐温绝对不会容忍徐知诰的存在。

徐之诰成为扬州留守,招揽天下英才辅佐,施行与民生息的政策,在完全掌控(杨)吴政权后称帝,李昪在位七年虽未起战端,但在江淮安置难民组建军镇,说明李昪亦有进取中原的理想。

至李璟继位后,枉顾父亲李昪的教诲,趁闽国与(马)楚国相继发生内乱,南唐发精锐短时间便占领两国大部分地区,鼎盛之时控35州戴甲数十万,成为十国中最强盛的政权,却也是其衰落的开始。

李昪以仁义得部将支持,但李璟却以强权劫掠而失民心,不仅侵占领土皆失,还被后周世宗柴荣夺取淮河之地。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

南唐灭楚

吴越国: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公元875年投身军旅,通过抗击黄巢,战杨行密与孙儒,逐渐扩大权势,又因平定董昌在越州称帝,占据越州实现控制两浙的割据势力。

钱镠积极效力并朝贡唐朝,却因封王与唐朝不愉快,钱镠认为冠以“越”字的王爵,实际与郡王无异,比杨行密级别低,请求唐朝能以“吴”加“越”合两国之名,唐王朝未能应允,倒是朱温赐予钱镠为吴越王,借以拉拢钱镠对抗(杨)吴。

钱镠耗巨资治理境内水患,与周边诸国联姻修好,奉行以中原朝廷为正统,两度订立家训使子孙传承,正是在钱氏子孙的努力下,吴越国强盛拥有13州疆域,得到稳定平和的发展。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

吴越国钱镠是五代十国最长寿的帝王,吴越国也是十国最长久的政权,疆域稳定与钱镠保境安民的政策密不可分。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钱镠

南平国:高季兴曾是汴州富豪李让的家奴,追随朱温后学习骑射功夫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因劝谏朱温并成功解救唐昭宗而立功,朱温称帝后为稳固西南并进图蜀地,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高季兴仅有江陵一座城,却能够善用将帅巩固军力,用谋士招抚百姓恢复生产,后唐建立也赞赏封为南平王,在后唐内乱后,高季兴果断杀死使者截留货物,发兵攻占归、峡二州,南平国疆域就此确立。

世人皆称南平地狭兵弱,称高季兴“流寇皇帝”,南平国兵将虽少却异常团结,高季兴屡有攻襄州、归却败而不散,与马殷联合抗衡杨行密及雷彦恭;其截留物资也实属无奈,赋税难以补充军需的变通。

南平国是五代中,唯一没有称帝的政权,其疆域只有三州,却能够团结共进,君主也能够审时度势,向各政权称臣。

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高季兴

北汉国:河东太原缔造了前晋、后唐、后晋与后汉,刘知远称帝后减免河东税赋,以其弟刘崇为太原尹,作为刘氏政权危急之时的退路,郭威建立后周并废杀刘崇之子刘赟,国仇家恨的刘崇与郭威势不两立,遂据河东十二州称帝。

刘崇趁后周新立政权未稳,向契丹借兵五万攻打晋州惨败收场;郭威病逝后刘崇再向契丹借兵十万,高平城之战先胜后败;两场决战刘崇皆惨败收场,加之后周统治稳固,北汉再也没有余力复仇。

刘崇所据的北汉,虽有地势易守难攻,百姓凶悍依附,及杨业等将领守护等因素,但内部受兵乱影响,经济崩溃、粮食减产、人口大量流失,若没有契丹的多次援助,很难抵挡住后周与北宋的进攻。

北汉是唯一在北方立国的政权,借助刘知远的威信立国,能够利用契丹对中原的野心,与后周征讨江南诸国间隙而延续。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解_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杨业

结束语

十国总结成一句话:唐末封疆“马楚与杨吴”;四川建了“前蜀与后蜀”,广东割据“南汉国”,福建开发靠“闽国”;“南唐”继承了杨吴,“南平”隐忍能称臣,“吴越”治水称龙王,“北汉”河东再称王。

当然,历代政权都有其复杂性,笔者只是选取相对代表性进行分类,希望读者能够对更精彩丰富的“十国”有更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国春秋》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