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柏田最新长篇人物传记《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
2023-07-10 17:01
近日,著名非虚构写作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赵柏田的最新长篇人物传记《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本书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最初的奠基者、金融家张嘉璈的首部长篇文学传记,描绘了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一生,讲述了一段置身金钱政治漩涡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
赵柏田是当代著述颇丰、屡屡斩获大奖的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我的曾外祖母》《赫德的情人》《买办的女儿》《南华录》,以及“中国往事三部曲”(《枪炮与货币》《月照青苔》《民初气象》)等二十余种,曾凭《南华录》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2015“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等奖项。《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是其沉潜于史料多年,聚焦现代性转型主题下的金融史的又一长篇巨作。作者寓复杂的人物关系于金融史的探究,为想要了解近代中国政经往事的普通读者,开启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1889年,在大清王朝走向没落之际,张嘉璈出生于嘉定县城的一个儒医兼经商的家庭,早年赴日留学,后于民国初年进入中国银行,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到中国银行总经理,他服务于中国银行二十三年。他经历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又一个重要节点、一次次金融和商业危机,为建立独立的金融市场、推动商业现代化,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用作者赵柏田的话来说:“一部中国近代金融史,他堪称当中的枢纽人物。”张嘉璈致力于“以商业道德改良政治”,他认为“商业道德正预示着中国未来的高度”。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序言中称:“我私心倾慕于张嘉璈这个前辈,不只因为他品行的‘高、洁、坚’和炉火纯青的专业水准与职业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位前辈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的一种精神的光芒。这种精神,是一种家国担当,也是这一代银行家的魂魄所寄。”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1889—1935)从张嘉璈的家庭出身起笔,讲述了他的早年求学经历、他怀揣着对金融业进行现代化改革的理想和抱负赴中国银行任职,对中国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经历的一次次转型与危机。下部(1935—1979)讲述了战争爆发,张嘉璈任职铁道部部长,以图“铁路救国”;被派接收东北,全力保护我国东北工矿事业不被苏方染指;后接任央行总裁一职,面对公众之期望,竭力克服通货膨胀、挽救经济颓势,至战争结束远走异乡。阅读他的传记,读者们得以窥见近一个世纪神州大地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成长与变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的气魄和胆识。此外,本书文前附有珍贵照片、信函及货币图片等近20幅,并在文末附有张氏家族成员表、张嘉璈大事年表、本书所涉金融家小传和参考征引文献。
赵柏田此次为张嘉璈作传,兼顾了学术性与故事性。他采用金融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银行家们的日记、书信、函电中互参考寻,细密地考察了张嘉璈的生平踪迹及其与时代的关系。不同于历史教科书或是学术史深处单薄刻板的形象,本书呈现了一个踌躇满志却历经挫折、在漩涡中奋勇前行又不断挣扎的伟大灵魂。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写作,端赖史料。”赵柏田在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及近代多家银行历史档案、部分曾经失落的张嘉璈手写日记等史料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梳理、细致的研究。全书史料充足、行文严谨、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
在叙事策略上,作者以三条主线构成了全书叙述的三个面向。一是历史线:要深切了解一个人,须得先了解他的时代。本书以张嘉璈的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风云,展现了晚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二是金融线: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商业现代化,乃至国家的现代转型,都离不开中国第一代现代银行家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一代银行家与世沉浮,中国近代金融业在复杂的政商旋涡中曲折成长,战时萌生的通货膨胀又最终摧毁了现代金融体系。对中国百年金融成败和教训的展示,作者用力至深名人传记中国现代史电子书,也是全书精华之所在。三是人物线: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全书共计约60万字,出场人物多达百位。作者以张嘉璈为中心,书写了深受传统观念熏陶又接受现代新式教育的一代中国人如何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实现人生职志。
正如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称:“赵柏田是‘食货志’作家,那是由司马迁开辟的伟大而寂寞的历史写作传统,它注视着‘食’与‘货’,‘货’是货物、也是货物赖以交换流通的货币,在传统的历史视野中,这不是前台,不在聚光灯下,但这是前台的基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然后,就在这寂寞的根基上,赵柏田写出了英雄与贤哲,写出了历史的九曲回肠与回肠荡气,他对近现代金融史的钩沉建构,既具史学意义又有文学意义,他扩展了我们对自身历史的想象和认知,同时,他也在力图辨认和塑造一种知行合一的中国式刚健人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也表示:“赵柏田先生恰恰具备融通文学与史学的优势,他的作品和历史学家一样深挖史料名人传记中国现代史电子书,又以文学的笔调书写,可读可信。”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也特意为本书撰写推荐语:“《银魂》视域开阔,叙事翔实,评析缜密,考察了张嘉璈及其同时代银行家群体,为中国银行业的现代转型和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也为行业精神的养成、凝练进而升华铸魂,殚思竭虑、矢志求索,又不无顿挫的坎坷历程,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好书。”
距离张嘉璈等第一代现代银行家活跃于中国经济的舞台,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今年正值中国银行成立110周年。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伴随伟大祖国的改革开放、繁荣昌盛,“后疫情时代”的逆全球化浪潮正席卷世界,新时代的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值此特殊时刻,《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一书的出版使张嘉璈一代金融人敢为人先、舍身忘我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激励新一代金融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新书试读】
第一章 家世
一、 末世之家
……
张嘉璈出生这一年,对大清帝国来说,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太后归政于皇帝,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载湉开始亲政。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大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太后手里。也是这一年,日本首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日本开始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十八年后,作为现代化的最早一批倾心追慕者,本书主人公将赴日本留学,由此迈入银行货币和政治经济的大门。
八岁起,张嘉璈跟随仲兄嘉森进入家塾,和四伯父家的一帮堂兄弟们一起,跟着本县杨行乡名儒陈伯庸先生读“四书五经”,接受最初的中国文化典籍教育。嘉森字君劢,又字士林(取“嘉”首部,“森”下部),号立斋,长嘉璈三岁,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是日后中国立宪运动最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致力于文化复兴的“新儒家”代表。据说嘉森自小聪慧异常,在家塾的一帮学子中被公认为善于读书,领悟力惊人。他提出的问题,先生也一时回答不了,故此在一帮小伙伴中有“小军师”之称。嘉森常去罗店镇玩耍,有人问他对镇上某某家的印象,他茫然答不上来,唯独对某家有某部好书,却牢记不忘,可见从小就是读书种子。
嘉璈开蒙稍晚,记忆力和领悟力都不如其兄,有时对古文不解其意,常常过耳即忘,但他知耻而后能改,在先生眼里亦算可造之才。日后,张君劢在所撰《权弟七十晋一寿序》中,谓:“权弟早岁读书,尝责以记诵或忘。一责之后,鲜有再犯。颜子之不贰过,庶几近之。”
张家两个少年在南方的县城里读着“子曰诗云”的时候,世界已经行进到了19世纪最后几个年头,清帝国也在阵痛中开始急剧变化。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开筑胶济铁路,随后,俄人强租旅顺、大连湾。康有为等倡导的百日维新挟新气象开局,不旋踵间,斧影刀声,太后再度垂帘听政。新政虽没随着六君子被杀踏入泥淖,却又有义和团起,朝廷宣战各国,围攻使馆区,后有八国入侵,帝后西狩。而湖广、两江的大员们,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保护外人条约,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角逐也彻底撕破了脸。急管繁弦中,这几年里还有盛宣怀领导的铁路总公司与外资银行订立借款合同、电报公司添设德律风(电话)、第一家商办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晚清状元张謇从翰林院致仕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等事发生。新生与腐朽、希望与绝望,一并交织在世纪末的那一抹残照里。
(摘自《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曾嵘
推荐阅读:
上一篇: 自序:一个青年变革者一梁启超的城市之光
下一篇: 一个人少年时期读的书,足以改变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