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晋南北

(教学目标)能通过探究三国和南北朝地图了解三国南北朝


2023-04-07 14:05

【教学目标】

能通过探究三国和南北朝地图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与分裂之争,增强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观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能通过探究人口地区分布变化和少数民族主动汉化的史料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热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图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三国两晋南北朝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出示材料: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宜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后秦创立者姚氏宜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据(唐)房玄龄等《晋书》

问:能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少数民族统治者否认自己的族属,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学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从分裂到统一——三国与西晋

1、民族认同

讲述:作为受苏联影响极深的中国,国人对民族概念的理解主要受斯大林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下斯大林同志是如何定义民族的:

材料: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9年)

斯大林的定义有没有问题呢?据学者研究,法国大革命建立共和国时,全国说法语的人口不到一半;意大利1861年建国的时候,全国只有2.5%的人口说意大利语,这两国标准语的普及都是有现代国家之后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法兰西民族与意大利民族比我们想象的要年轻得多。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它(民族)是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美)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也就是说,“民族的本质,无非是以从差异中提炼出来的类来构建“本质”,令一个人群自我认同,并将自己与别的人群区分开来。”

讲述:哲学上有三个终极问题,第一个就是我是谁。有我,就有非我,即他者。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华夏与蛮夷的区分。哪里的人最先产生华夏的意识呢?就是边地的诸侯国。他们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接触比较频繁,就发现自己与他们不一样,为区分这种不同,就出现了华夏与蛮夷的概念。前面我们学过,华夏意味着先进发达,蛮夷代表着野蛮落后,所以蛮夷是愿意变成华夏的,战国时的楚就不断向中原扩张,被认为属于华夏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意识的产生是和大批不同人群的相互交流密切相关的。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恰恰就是大批不同人群的大范围流动。

2、三国鼎立

出示地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三国两晋南北朝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简介三国历史(学生讲也可以,除非事先学生精心准备,否则会耗时间)

讲述: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三国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控制,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各族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当然,交流密切也意味着矛盾增加。

下面这段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是晋灭吴二十年之后的元康九年(299年),一个叫江统的官员向朝廷呈上了一篇叫《徙戎论》的文章,文章里有这样的内容:

出示材料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江统《徙戎论》(唐)房玄龄等《晋书·江统传》

“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郭钦《上豫防匈奴疏》,见(唐)房玄龄等《晋书·匈奴传》

问: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江统等人认为西北地区出现大量少数民族,原因是当地人少;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引起一些官员的警觉;说明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比较尖锐;房玄龄等修史时认为这件事(这些文章)很重要,所以记录了下来。

二、从统一到分裂——东晋与南朝

出示地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三国两晋南北朝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讲述:不仅仅是西北,实际上整个北方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时内迁的主要是五个少数民族,人称五胡。大量少数民族内迁既密切了各族之间的交流,也强化了各自原有的民族意识。八王之乱爆发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意无意都席卷了进来,大规模的战乱对北方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西晋政权也被内迁的匈奴势力所灭。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出示图片:

问:能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人口不断南迁;南迁越来越向南;

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但是,淝水之战后的东晋,并没有能够趁胜收复北方,统一中国。相反,东晋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刘宋政权取代。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出示地图: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三国两晋南北朝

问: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北方出现了分裂;南方政权控制区域不断减少;

问:为什么北方出现了分裂,南方政权控制区域却不断减少?不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南方经济越来越好了,那为什么不是南方统一北方而是北方统一南方呢?

三、从分裂到统一——十六国与北朝

讲述: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或“五胡乱华”。

出示图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三国两晋南北朝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讲述:正如前面大家发现的,很多少数民族统治者否认自己的族属,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最早统一北方的前秦政权不仅将自己视为华夏,还将其它少数民族视为蛮夷。前秦灭亡后,统一北方的北魏在这方面做的更加彻底,这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有关内容同学们初中学过,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我们知道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就是汉化,极端的彻底地汉化,为此不惜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改革极大的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当然还有文化发展。比如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归洛阳,失败后只身逃归南方。当时北魏国力大衰,洛阳也远非全盛时可比,但陈庆之回国后却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出示材料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问: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陈庆之认为北方经济文化繁荣;北方经济文化繁荣得到南北双方的共同承认;

讲述:当南方的世家大族日益腐败,日渐沉迷于靡靡之音时,北方因为胡汉民族的交融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即使北魏分裂为北周与北齐也没有改变北方超过南方的趋势。汉化的北周最终消灭实力强大但胡化的北齐,再一次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不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课堂小结:

三国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时间里,战争和改革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空前剧烈,华夏民族发达的文化最终吸引了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他们逐渐认同华夏民族,并最后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这正印证了马克思的一段话: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继承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三国两晋南北朝

相关链接请点击:

下载课件请点击这里

搜索其它资料请点击这里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击右下角“在看”,公号欢迎读者转发本文!

推荐阅读: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 2016年六安事业单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