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成语典故

在创新中发扬彰显传统文化成人的力量


2024-02-17 12:02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实习生杨悦璐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牢牢守住了优秀传统文化。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这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开封而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我市立足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扬,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青少年心田,彰显了传统文化成风化人的力量。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古城开封,无论是活泼可爱的幼儿园萌娃还是充满朝气的高中学子,很多人穿上汉服,通过包粽子、缝香囊等方式,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盛行的背后,更是文化自信的崛起。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早已从古籍典藏中、博物馆的文物里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在开封这座古城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品味不尽,历史文化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走在古城开封,到处是历史、到处是文化。开封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散发着古都的韵味、文化的气息。一个地名、一条街道、一段残垣甚至老街深巷似乎都在向人诉说着曾经的沧桑。随便捡起一块古砖,都能找到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史。

我市通过深入挖掘与弘扬厚重的历史积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入青少年的心田,并精心呵护,使其生根发芽、禾苗茁壮,绽放出缤纷的花朵,结出甘甜的果实。

从笔墨丹青到诗词歌赋,从国风服饰到丝竹管弦,如今,越来越多的开封青少年深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在青春活力的滋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封的青少年中绽放着美丽的时代之花。

7月24日,我市的小学生在文化客厅体验印(975606)-20220607085604

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注重传承 成语典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2021年,中宣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绘就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的蓝图。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青少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文化优势是河南最大的优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宛如一座天然的中华历史文化博物馆。纵览中原大地,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七千年的仰韶文化、五千年的黄帝文化,其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无可比拟。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尤其是郑州、开封、洛阳,黄河岸边的这三座古都,距离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灿烂的文明画卷。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统筹教学与实践、加强协作与配合、兼顾差异与衔接,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人格修养教育。《方案》强调,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着力推进优秀数字文化资源运用,积极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针法(3265150)-20220607085356

开封是一座文化富矿

古城开封,无疑是一座文化富矿。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青少年心田,开封有着独特的优势。

作为闻名中外的八朝古都,文化是开封最厚实的家底,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已经深入历经4000多年风雨而锻造的开封城市风骨。在开封这座古城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品味不尽。

开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较早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版图中,既有气势恢宏的唐代文化,也有内敛雅致的宋代文化。宋承唐后,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所以,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唐宋并称。两者各具千秋,同样以灿烂的精神文明彪炳史册、驰誉寰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法则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传统艺术。开封这座古城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古往今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许许多多书法大师、艺术宗匠。北宋初年,书法史上极负盛名的《淳化阁帖》在开封问世。宋徽宗时的宣和书画院,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家书画机构。开封浓厚的书法氛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开封逐渐形成一个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书家群体。他们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08年5月,开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名城”称号。

“开卷有益”“杞人忧天”“五十步笑百步”……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都发生在开封。成语典故文化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传承、保护、挖掘、整理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2009年6月,成语“杞人忧天”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年底,我省首座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开封成语典故苑在大宋御河岸边建成开苑,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研学的理想场所。2016年4月1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向开封市政府颁发了“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的牌匾,命名开封为“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并在开封建立“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研究基地”。

身段表演(3327205)-20220607085716

开封还有着“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唱出古风新韵的豫剧祥符调、浑厚激昂的开封盘鼓、名家辈出的开封书画、巧夺天工的开封汴绣、传承千年的大相国寺梵乐等注重传承 成语典故,成为人们记住开封的一个个文化符号。

谈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封人底气十足。在这里,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灿若繁星。

拥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资源,怎样才能转化为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如何延续历史文脉?如何把文化“活化”?这些年来,我市深入、充分、系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宋文化为主题,让地下的东西“走出来”,让史书上的东西“走下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以开封悠久的历史文化鼓士气、聚人气、增财气、扬名气、促和气,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形成走向世界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青少年心田,近年来备受关注。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建设者接班人,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声音。

市政协委员张蕾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张蕾认为,我市要建立具有开封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中小学一线教师以及文化等部门参与课程设计,专家团队筛选出符合各阶段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系统性、专题性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课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教育、文化部门要在校园、社区、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共同营造弘扬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良好环境,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规划馆、旅游景点、非遗历史文化街区等传统文化宣传阵地,适应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特点,通过现场讲解、参观、文娱活动、动漫网络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让青少年参与融入其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效果。

市政协委员焦晓颖则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的课后延迟服务。焦晓颖认为,学校可以结合“全民阅读”以及“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法是中华艺术之瑰宝,要充分利用好课后延迟服务时间,每天进行书法练习,把汉字溯源与规范字书写完美融合,让每位学生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我市应建立由开封市资深学者、文化名家等各界人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我市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共同促进。

6月21日夏至,市民族幼儿园将书法艺术和(899536)-20220607085835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5月22日,开封市2022年书法名家及师生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在市二十七中举行。活动中,我市的书法名家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书法爱好者、研习者一起挥毫泼墨,共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早在2016年,我市就举办了首届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广大师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审美熏陶、领略道德精髓、厚植家国情怀。

一直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小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教育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我市及时制定下发《开封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利用重大集会对学生进行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线的传统文化感恩教育,使其成为文明守纪、乐于助人、阳光向上、快乐健康的好孩子。让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向学生明确,中学生需要用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

近年来,全市各学校非常注重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戏剧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不少学校创设国学文化墙,展示国学智慧,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版面,唐诗墙、宋词墙、书法墙等,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处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有的学校还发动师生亲手绘画、书写传统文化教育墙。不少学校自办以国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根据年级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传统文化内容编排。在汴京路小学、公园路东街小学等学校,打造了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校园环境。

戏曲、曲艺、杂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从2016年11月首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我市每年都组织戏曲院团开展此项活动。我市先后组织多个专业艺术院团到河南大学、市二十五中、金明中学、县街小学等100多所学校,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活动,演出传统曲艺相声、快板、河南坠子以及《包青天》《清官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程婴救孤》《五世请缨》等经典剧目。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组织戏曲小分队到偏远农村学校演出,组织开展“河南省豫剧名家面对面”活动,向师生讲解豫剧祥符调相关知识、教唱经典剧目,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豫剧祥符调的魅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利用广播站课前播放经典古诗词诵读;有些学校还把上课、下课的铃声设计成优美的《弟子规》音乐,精心的设计、细心的安排,使传统文化悄无声息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各学校还利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进一步宣传丰富的民俗文化、地方乡风民俗、时岁节令等内容,如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祭祖、踏青、游春,让学生追念先祖,放飞心灵;端午节包粽子,让学生怀念屈原,学习端午文化;中秋节合家团圆、体味亲情;重阳节让学生学会孝道感恩等。

我市还依托丰富的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文博等资源,设计不同文化内容、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开封特色、安全适宜的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文化体验型和励志拓展型研学旅行基地。

青少年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希望,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上均为开封网资料图

推荐阅读:

秦朝时的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汉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

(知识点)历史寓意的成语典故,赶紧收藏!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