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的帝王之都:曹嶷广固
2023-08-29 09:07
前言
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凭借山海环绕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一直是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的东方要州。
永嘉之乱后,北方局势动荡,曹嶷将青州治所从临淄迀徙广固(今青州市区西郊),使青州城政治地位急转直上。
十六国时期,南燕定都广固,青州成为山东历史上唯一的帝王之都。
南北朝时期,青州作为南北必争之地,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北朝常以宗室皇亲出任青州刺史,青州地位之重愈加彰显。
隋唐时期,青州地区获得了新的稳定发展,安史乱后平卢淄青镇建立,直至唐末都左右着山东地区的政治局势。
一、东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青州政区沿革
纵观东晋南北朝时期青州政区变化,其重要节点始自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建广固城,使得青州州治由前汉世的临淄转移到广固。
十六国时期青州在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政权的争夺中不断变化,尤以定都青州的南燕最为特殊,是有史以来唯一定都青州的政权。
青州地区由地方割据势力与少数民族政权间反复争夺,所属郡时有变化,多围绕当时的战争局势所变动,而郡下属县的范围则基本承袭晋置。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立国短暂,尤其后赵、南燕政权建制下的青州范围与前代差别较大。
东晋刘宋年间曾掌控青州地区长达六十年,刘裕平定南燕后毁原州治广固,筑东阳城为州治,后卷入宋魏争斗,至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又进入北魏鲜卑政权统辖。
隋唐时期的青州地区处于大一统之下,政区变化在建国初围绕军事战争需求,为满足军事需要曾设置总管府、都督府等进行统辖,地方行政事务属青州刺史(北海郡太守)管理。
为革除两晋南北朝以来州郡县冗杂,数目膨胀,隋唐统治者都曾进行过省并州县的改革。
青州地区也随之发生了州县二级制与郡县二级制的反复变化,但其实质并无太大差别。
唐初青州因户口数分等为上州,下辖县也都在上县等级以上,至大历九年(774)因淄青镇割据而地位上升为望州,下辖县也皆因此升等,可见政局发展影响了地方重要性的提升。
二、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青州行政长官
东晋南北朝时期纷争动乱不断,青州地方行政长官的出身、迁转主要取决于战争需求。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统辖青州时间短促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并伴随割据势力在南北政权间的摇摆。
此时任命青州行政长官,一方面与割据势力相持,为求暂时和平而承认其地方权力;另一方面在占有青州地区后,为加强统治而任用宗室元老重臣或军功降将。
东晋南朝时期青州刺史的任命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晋末受北府兵势力影响,除任青州刺史者与灭南燕战争以及刘裕逐渐把控朝局有关。刘宋初以宗王出镇地方,之后则更多服务于宋魏间频发的战争。
作为南北之争的边地,元嘉年间三次北伐都涉及了青州地区,青州刺史如竺夔、萧思话、王玄谟、萧斌等皆参与了战役,刘兴祖、垣护之等在青州任上时也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地方治理上,也频现颇得百姓爱戴的“良刺史”如杜骥、申恬等。刘宋后期朝局混乱,青齐地方上出现了豪族混战,影响了刘宋末年青州地方政局走向。
北朝时青州地区仍处于与南朝政权相争的重要地域,任元魏青州刺史者半数为宗室出身,且集中于孝明帝后期,对于镇压频繁的地方起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起到了一定作用。
孝文帝改革后青齐土民回归青州地区,有了出任地方行政长官的机会,但以除任郡守佐吏为多,可考青齐士族任青州刺史者仅崔休与高植。
其他正常迁转的青州刺史大多屡立军功,在地方治理与军事战争中作用显著。
东魏北齐时期的青州行政长官中,可考者也以宗室与六镇鲜卑将领为主,北齐内政混乱,虽有在地方政绩卓著的青州刺史,但也不乏贪官酷吏对青齐人民盘剥。
北周统辖青州时期设置总管府,青州总管尉迟勤在参与尉迟迥与杨坚斗争中表现出强大势力,是杨坚建隋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一支敌对势力。
三、隋唐时期的青州行政长官
隋唐大一统后,青州地区从东晋南北朝时纷乱的政局中逐渐恢复发展,州县建制也发生了三级制到二级制的转变。
隋代青州行政长官以总管为主,可考的四人均为北周起屡立军功的将领,且出自名门,在杨坚建隋过程中立下功劳而受到重用,任职青州时有的治下有威名,有的勤政有功绩,也有因权势滋事而扰乱地方获罪的情况。
唐代青州行政长官的出身以宗室姻亲、科举入仕、门荫以及军功等情况为主。
就起迁转情况而言,由于“重内轻外”的任官理念影响,前期青州常为中央高级官员的贬官之所。
而后期则因节度使职权扩大与淄青镇割据势力影响,青州地方重要性提升,任职青州地区行政长官者往往兼任京官。
安史之乱后,青州地区两度陷入割据状态,李正己家族内部父子、兄弟相继,割据青州长达54年,唐末黄巢起义后青州人王敬武、王师范父子又对唐末至五代青州地方政局产生深重影响
以安史之乱为界比较前后期青州行政长官与中央间关系可知,前期受到中央管束较为稳定,青州刺史在地方教化安民、稳定地方治安颇有成效。
而割据状态下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也并非完全与中央对抗,其呈现出一种以利益为取向的离合状态,时而与中央各自退让相持以图暂时和平发展,时而因利益冲突剑拔弩张,呈现不稳定关系。
四、青州地区行政长官的政绩考察
历代正史记载中皆有循吏、良吏、酷吏之分,以勤政爱民、清廉奉公之官为表率,而以严苛残暴、贪婪枉法之官为反面教材。
自东晋南北朝至隋唐,对地方官吏政绩的考察离不开其对地方治理实际的成效与影响,二百余位青州行政长官在青州地方上的政绩记载,贤能有才型、廉正爱民型、严酷贪婪型三种行政长官,较为典型的案例共有28位。
贤能有才型在当世往往因军事谋略或文学素养而有盛名,东晋南北朝时常为军事将领,在当时地方政局与战争攻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则有因文辞与书法碑刻著称的苏味道、李藍等。
廉正爱民型在历代皆是良吏之典范,例如南朝时的杜骥、申恬都曾列入《良吏传》,唐代尹思贞因在州清正有绩而屡获考课之最,他们在青州地方上皆为民称颂,堪为地方行政长官政绩考察中的楷模。
严酷贪婪型则有治下残暴严苛与在州贪渎枉法两种情况,治下之威名一时或能尽绝盗贼,却也容易过犹不及成为伤民之苛政,贪墨行为更是历代史书评价与官吏考课最下等,对地方民生福祉危害颇深。
总结
东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行政长官的选任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央政府,离不开当时纷乱政争下的军事需求,青州地区行政长官主要选任宗室贵族、元老重臣以及军功降将。
十六国时期青州历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统辖,南燕更定都于广固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定都青州地区的王朝。
十六国时青州行政长官的选任,或与割据势力合作,,或派遣宗室元老重臣除任,各政权统辖青州时间较短,互相攻伐较为频繁。
东魏北齐时期,超过半数青州刺史皆出自高氏,作为堪称“王命是基”的第三大政治中心,北齐青州地位非凡。
北周时在青州设置总管,时间虽短暂但深刻影响着周隋迭代时期的政争局势。
隋唐时期青州地区迎来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为革除南北朝时期州郡县冗杂的积弊,开始实行州县(郡县)二级制的转化。
隋初设总管府,青州总管为隋代青州行政长官主要研究对象,四任可考青州总管皆出身军将世家,在北周至隋皆屡立战功,信重非常。
唐代青州经历了上州到望州的地位提升,主要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期各有不同。
比较唐前期与后期青州地区行政长官的选任及其与中央间关系可知,唐前期中央对青州地区管控较为稳定,内外官权责分明,关于青州刺史的政绩与职能主要受中央委派而教化百姓、稳定地方治安。
唐中后期淄青镇的割据也并非完全的对立,而是以利益为取向,从开始的合作相持逐渐走向对抗,平卢淄青节度使在叛降间态度反复,呈现出对中央依附性与离心性并存的特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豪门世族的崛起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