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国历史

关羽的三国历史 马龙的曲靖地方志和其他书籍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2023-08-03 16:06

马龙县目前正在建设三国历史文化城,说起三国历史文化,《马龙州志》等曲靖地方志和其他一些书籍中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蜀汉时期,包括马龙在内的南中地区属蜀国版图,蜀国早期,南中相对稳定,后来随着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元勋的谢世以及刘备的去世,南中土著躁动不安,旋即叛乱,这就有了诸葛亮南征。《马龙州志》记载:“后主建兴元年六月,益州耆帅雍?杀太守求附于吴,又使郡人孟获诱煽诸彝。??、越隽皆叛应?。三年春三月关羽的三国历史,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被认为是曲靖本地少数民族的先祖,此次南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采取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等措施,效果十分理想,“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此后一直到诸葛亮谢世,南中均安定无事。

诸葛亮南征,留下许多民间传说,如“沾益毒水”的故事,而马龙的诸葛箐、积粮冲、关索岭等地名以及野果救军粮也与诸葛亮南征有关。马龙的杨磨山,也叫关索岭,在马龙西南七十里,“俗传武侯会盟处,崖岭千寻,通道一线,俯瞰群山横纵隐如龙蛇。其上有武侯等祠。”“诸葛山,马龙西南二十五里,山顶平旷有小石城,疑亦彝寨也,俗传武侯屯兵其上。”诸葛亮南征时,军队缺粮,以火棘果充饥,本地人今天称之为“救军粮”。清代云南乡试主考官李澄中路过马龙对此印象十分深刻,曾在《青石坡道中》中写道:“不意滇南道,西风草气香。红怜老米?,紫艳救军粮。”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据说也与诸葛亮南征有关。《宣威州志》、《越州志》等对此均有记载,如《越州志》记载:“(一云)孔明以是日擒孟获。侵夜入城,父老设燎以迎,后遂相沿成俗。”甚至如今的馒头也与诸葛亮有关。明代张岱《夜航船》“馒头”条说:“诸葛武侯南征孟获,泸水汹涌,不得渡。有云须杀人以头祭之,武侯曰:‘吾仁义之师,奚忍杀人以代牺牲?’于是用面为皮,裹猪羊肉于内,象人头而祭之。后之有馒头,始此。”

这位被神化了的蜀国丞相,料事如神。据说隋代史万岁征讨云南经过诸葛亮纪功碑,见其背铭文“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史万岁令左右推倒此碑而继续前进,捷报而归。

辅佐蜀汉治理南中有功的有云南本地人李恢、吕凯,以及?降都督马忠等人,《三国志》对他们有记载,本文不再论述。

三国关羽的真实历史_三国历史人物关羽_关羽的三国历史

除了诸葛亮,在曲靖有名的三国人物要算关羽、关索父子。

关羽生前未到过曲靖,他是因东吴偷袭荆州而兵败被害的。清代马龙人杜兆鹏撰写的《迁建汉寿亭侯庙碑记》对关公一生做了非常精彩的总结:“公生于汉之季,去今千数百年。假令志节未彰,斯亦已矣,奚有于庙祀之隆乎?乃公以旷代之雄,树过人之绩,历千百年后有赫厥声有濯厥灵。凡诸寸地尺天之内,靡不作庙举祀。虽以龙瘠隘之乡,亦必肖像而尊亲之。噫!可谓盛矣。”

关羽逝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朝对他多有褒封,直到被崇奉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旧时各地均建有武圣庙,如清代马龙的武圣庙就是汉寿亭侯庙。《马龙州志》记载:“五月十三日,汉寿亭侯诞,演戏礼祭。每岁无常,丰则举行,歉则废止。”《宣威州志》记载的《关帝祝文》为:“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忠义神武关圣帝君曰:‘惟神,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尚飨!’”据说,老百姓祭祀关羽,十分灵验,关羽会显圣,呵护百姓。传说明代嵩明州州同赵昂及其子在经过马龙马过河时遇到一只黑虎挡道,危急时刻,云端忽然出现关羽喝退大虫,后来,赵昂父子就地修建灵峰观、万寿寺以谢神佑。李元阳《马龙州中和山现瑞记》对此有记载。曲靖各地的关帝庙,现在大多荡然无存。

关羽的三国历史_三国历史人物关羽_三国关羽的真实历史

至于关羽之子关索,有无其人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说关索是关羽第三子关羽的三国历史,荆州失陷后逃难到鲍家庄养病,伤愈后听说东吴仇人已死,就回到蜀国,并随同诸葛亮南征,后带兵镇守云南一带。但是《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关索其人。其实,据考证,关索有两种说法:其一,关索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对关爷或关老爷的一种称谓而已。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关索岭,索,父也,南人呼父曰索。盖当时呼关侯为父云,亦犹金人之呼岳爷也。”所以“关索”就是关爷或关老爷。所谓的关索岭之类可能就是山岭上建有关羽庙或关羽在那里显过灵。其二,关索就是过关隘时拉着“舁者”(即轿夫或扛着其他东西的人)的绳索,防止他们摔倒。王士祯《池北偶谈》“关索”条说:“云贵间,有关索岭,有祠庙极灵。云明初,师征云南,至此见一古庙,庙中石炉插铁箭一级,其上曰:‘汉将关索至此’。云南平,遂建关索庙,今香火甚盛。”《月山丛谈》:“‘云南平彝过曲靖,晋宁过江川,皆有关索岭,上各有庙。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传讹之久,遂谓有是人,而实妄也。”为什么关索岭会广布云贵地区?笔者以为这与人的流动迁移有关。当然,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以及世人对关羽“忠烈有后”的崇拜情结也会让关索从无到有,根植民间,如曲靖农村地区过去一些男孩的小名就叫“关索”。

跟三国特别是蜀汉相关的东西在马龙等地还有很多。比如明代嘉靖年间马龙州举人陈瑞麟曾任成都府温江县知县,公务之余,他可能游览过武侯祠,曾写了《题武侯隆中图》诗:“羽扇纶巾出草庐,青松白石意何如?当年功盖三分国,只有成都八百株。”“八百株”是指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中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其实,不仅仅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人物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财富。现在,三国智慧、三国兵法、三国商战等三国文化热此起彼伏,经久不衰,便是极好的佐证。蜀汉时期,曲靖就有庙宇,如《马龙州志》记载:“龙鼎寺,州东四十里。相传建自蜀汉。元至正时重修。古刹中最为久远。”

往事已矣,对曲靖乃至云南而言,三国蜀汉时期是一个中原文化渗透云南、国家主权强化覆盖云南、云南各民族逐步融入国家主体文化的重要时期,三国历史文化对上继承发扬了庄?开滇文化余绪,对下又孕育催生了爨文化、南诏文化等文化瑰宝,历史乃至世人都不会忘记先哲先贤们特别是诸葛亮的贡献,清代滇人赵藩撰写的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可谓一语中的,极有代表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精忠贯日、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资于治道,大有作为。时至今日,三国历史文化是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份重要精神食粮,人们期待着马龙三国历史文化城早日告竣和对外开放。(彭竹兵)

推荐阅读:

历史网站推荐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