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2023-10-10 08: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两个结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统一中去实现。这是因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互动统一中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两个结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和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之所在。从具体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守正首先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
坚持“两个结合”,必须立足于回答“实践之问”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也就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必须立足于回答“实践之问”。历史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回顾党的历史,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取得我们事业的成功无不是在回应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系列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实践之问”中,才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当代中国处于什么社会主义,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要坚持“两个结合”,立足“实践之问”,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坚持“两个结合”,必须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结合的过程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逻辑是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实际,在科学判断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中推动实践探索,并将实践成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互动的逻辑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辨识、吸收、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生动理论,并被群众所拥护和掌握。
要在“两个结合”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要特别注重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上,才能“更好地把科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视角,论述了共产党人学习的具体内容: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坚持“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三个伟大飞跃,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判断,得出了三个完全正确的结论,即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坚持“两个结合”当代中国处于什么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了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和真理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就是要坚持“两个结合”不动摇。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坚持用新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李路,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推荐阅读:
上一篇: 提要: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
下一篇: 许春华:优良家风的突出特质(大家庭)